第313章 你以為官場上的和光同塵一詞是怎麽來的?
字數:3257 加入書籤
天舟鋁業。
蕭承來到了其旗下的一家工廠視察。
工廠入口,兩側標寫著“安全生產,保質保量”的標語。
“這個點,還有運輸隊伍進進出出,看來是在加班加點啊!”
“蕭書記,興許是輪班製。”
縣長葉帆提前打起了預防針。
嗯,這針預防針打下來,如果視察一圈真有全員滿負荷加班運作的現象,那也可以搭個台階。
沒錯,就是台階!
到時候如果想管,那就當沒說,但如果不想管,那就可以先入為主的往輪班製上歸咎。
如此,就不會出現領導撞見了,但又不去解決問題的尷尬事實傳出。
總之,管與不管,領導都能全身而退,這個簡稱為完美。
“葉縣長,你來視察過?”
“這個……,蕭書記,我是視察過他們企業的產業鏈,不過那都是在工作時間,像這個時間點的視察,還沒有過。”
“那說明,它的廬山真麵目,你隻看了一半。但既然要看真麵目,那就不能隻看一半。”
“縣委這邊收到的群眾意見反映中,就一直有關於這天舟鋁業苛待員工的反映。”
“當然,群眾反映的不隻天舟鋁業一家,但既然這天舟鋁業是天舟企業中的龍頭,那我們就先從它這開始,看看是否屬實。”
“蕭書記,這類反映,縣政府這邊也一直有收到。”
“但處理起來,恐怕……”
“恐怕什麽?”
“蕭書記,說句您不願意聽的,像員工的工作時間、加班補償、以及休假等勞動權益上的問題,真要拿勞動法來當放大鏡,那天舟估計沒一家企業能合格。”
嗯,葉帆的話說的很明顯。
這是一種普遍或者已經被接受或被迫接受的社會事實了,不能按極個別問題的性質來對待處理。
說人話就是:這個現象已經是被默認的既定事實了,勞動法,那已經是理想化的……
因此,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蕭書記,何必較真呢?
“你想說的是,我這個書記總不能一家一家整治,然後把天舟的經濟大局給搞出動蕩是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蕭書記,我的意思是徐徐圖之。”
“徐徐圖之?這句話,現在你跟人民群眾說去,他們有幾個能信的?”
“為什麽?因為這些年的徐徐圖之,圖到最後,就沒有然後了。”
“葉縣長,這種事,一次兩次人民群眾會理解我們,但多了,那就是狼來了的故事了。”
聞言,葉帆也是明白了蕭承的意思。
看來,這位蕭書記已經下定決心著手去做了。
既然如此,自己除了舉雙手讚成,還能做什麽?
隻不過希望到時候,事情不會鬧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吧。
沒錯,這就是葉帆的心理,或者說是絕大多數人的心理。
因為在絕大多數的人眼裏,這種將直接改變社會運行的變革,一個把握不好,就容易翻車。
所以,除非是由上麵來主導,以一種不容置疑的力度和決心推行下來,然後再由他們順應大勢去執行,不然,這麽大的事,讓自己來掛帥、擔責,想都別想。
簡單來說就是,做事可以,但隻做那些穩妥和不會出事擔責的事。
這就是他們的核心主政理念,並且秉承著這種執政理念的幹部絕對不在少數。
因此,這個時候你說你要試一試,他第一時間就會認為你這個人太理想化了。
然後,就將理想化、政治作秀、思想不成熟等標簽打到你身上。
為什麽?因為你是異類嘛!
打個比方,就像一家企業要給底下的員工漲工資、提待遇,這個過程中它的高管一律支持、員工們也一致擁戴,但偏偏就是有一些外人不樂意了。
嗯,你A公司漲工資是什麽意思?給員工八小時工作製和雙休待遇又是什麽意思?你讓我們B公司、C公司這些同行如何自處?這不是在赤裸裸的搞惡性競爭嗎?
你清高、你良心,那我們算什麽?
沒錯,這個核心邏輯就是:你的優秀,襯托了我的無能,你的良心,襯托了我的壓榨。
因此,不排擠你排擠誰?
把你這個搞“惡性競爭”的留著,那不是砸自己吃飯的鍋嗎?
而這種事,也和蕭承、葉帆要解決的這個社會問題一樣。
你天舟搞整治,要是搞成功了,那其他縣該不該跟著一起搞?市裏、省裏,是不是也要跟著一起統一勞動標準?
所以說,這種事,牽一發而動全身。
就算搞成了,那也一樣得罪人,而要是沒搞成嘛,那對不起,那好高騖遠、主政不當的帽子,絕對會像不要錢的一樣往你頭上扣。
為什麽?因為你是攪得所有人不安寧的異類!
說個殘酷的現實,古往今來,異類,尤其是官場上的異類,一般下場都不會很好。
不然,你以為官場上的那句和光同塵是怎麽來的?那是用來給你保全自身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