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筒子樓和珍妮紡紗機

字數:2978   加入書籤

A+A-


    海南這地兒,自打五萬流民一來,人氣兒那叫一個旺。可這人一多,新問題就冒出來了,住房成了個大難題。李長風心裏明白,得趕緊想法子給大夥安頓個像樣的住處。思來想去,他決定設計筒子樓,蓋社區,給這些新海南人一個安穩的家。
    李長風這人,點子多,主意正。他先找來了幾個平日裏做事靠譜、腦袋瓜靈活的流民,跟他們說:“咱得給大夥蓋新住處,就叫筒子樓。這樓啊,得能住不少人,還得方便大夥生活。你們也幫我琢磨琢磨。”這幾個人一聽,那是幹勁十足,當下就和李長風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
    說幹就幹,李長風帶著人在海南四處溜達,找合適的地兒。他們這兒瞅瞅,那兒看看,既要考慮離水源近,方便大夥用水,又得想著交通得便利,以後出門幹啥都方便。好不容易,在一處平坦開闊的地方,李長風一拍大腿:“就這兒了!”
    定下地兒,緊接著就是設計圖紙。李長風沒日沒夜地畫,畫完了又改,改完了再琢磨。他想著,這筒子樓得實用,一層得有好幾戶人家,每戶雖說地方不大,可該有的都得有。樓道寬敞點,方便大夥碰麵嘮嘮嗑,增進增進感情。
    圖紙畫好了,可蓋樓不是個簡單事兒,材料從哪來?人力咋安排?這都得細細思量。李長風又開始四處張羅,他跑到附近的山林,找那些粗壯的樹木,安排人砍伐、運輸。又讓人去燒製青磚,準備蓋樓要用的材料。
    蓋樓的消息一傳開,流民們那是踴躍報名幫忙。不管男女老少,都想為自己的新家出份力。年輕力壯的後生們負責搬磚運瓦,姑娘媳婦們就幫忙燒水做飯,照顧大夥的吃喝。老人們呢,雖說幹不了重活兒,可也沒閑著,在一旁給年輕人們指點指點,傳授點自己的經驗。
    這蓋樓的場麵,那叫一個熱火朝天。大夥齊心協力,你遞給我一塊磚,我幫你抬一根梁。累了,就坐在一旁喝口水,擦擦汗,互相開兩句玩笑,接著再幹。孩子們也在一旁湊熱鬧,學著大人的樣子,搬個小磚頭,跑來跑去,給大夥加油打氣。
    這邊筒子樓蓋得熱鬧,那邊社區的規劃也沒落下。李長風想著,光有住的地兒可不行,還得有個能讓大夥休閑娛樂、互幫互助的地兒。他規劃著在社區中間建個大廣場,廣場上修個戲台子,逢年過節的,大夥能在這兒樂嗬樂嗬。廣場旁邊再蓋個大倉庫,誰家有個多餘的東西,都能放這兒,互通有無。
    還得有個學堂,讓孩子們能念書識字。李長風四處打聽,找來了幾個有點學問的流民,讓他們先當先生,教孩子們讀書。又安排人去收集舊書本,能湊一本是一本。雖說條件簡陋,可孩子們那學習的勁頭足著呢。
    日子一天天過去,筒子樓也漸漸有了模樣。一層一層的樓體慢慢立起來,看著就讓人心裏踏實。流民們看著自己親手蓋起來的樓,心裏別提多高興了。他們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在這兒的美好生活,一家人住在這寬敞的筒子樓裏,鄰裏之間和和睦睦,孩子們在社區裏快樂地玩耍。
    可這蓋樓和社區建設的過程中,麻煩事兒也不少。材料有時候供應不上,天氣不好的時候還得停工。而且這麽多人一起幹活,難免會有個磕磕碰碰,產生點小矛盾。李長風就像個大家長似的,這邊安撫安撫這個,那邊調解調解那個,忙得腳不沾地。
    李長風正沉浸在筒子樓與社區建設帶來的忙碌與憧憬之中,又一則重磅喜訊突如其來。工坊裏一位名叫李彥鑫的工匠,憑借著非凡的智慧與不懈的鑽研,成功研製出了珍妮紡紗機。這一消息瞬間在海南炸開了鍋,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千層浪。
    李長風風風火火地趕到工坊,一見到那靜靜佇立的珍妮紡紗機,眼中立刻綻放出驚喜與激動的光芒。這看似普通的機器,在他眼中卻仿佛是開啟財富與繁榮大門的神奇鑰匙。李彥鑫站在一旁,滿是汗水的臉上洋溢著自豪,眼神中閃爍著興奮的火花。李長風大步向前,緊緊握住李彥鑫的手,聲音中難掩激動:“彥鑫,你可立下了不世之功啊!這珍妮紡紗機,必將改寫海南的未來!”
    “來人呢!賞銀一千兩!”
    珍妮紡紗機的誕生,宛如一道劃破黑暗的曙光,照亮了海南工業化發展的道路。它使得紡紗成本大幅降低,大規模生產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資本主義的萌芽在這片土地上開始茁壯成長。李長風敏銳地意識到,這不僅是海南經濟騰飛的契機,更是穩定邊疆局勢的關鍵一步。
    他的思緒迅速飄向北方廣袤的蒙古草原,那裏有著取之不盡的羊毛資源。李長風當機立斷,馬上著手安排與蒙古部落展開合作,大量收購羊毛。消息傳到蒙古,牧民們無不為之振奮。長久以來,他們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收入微薄且極不穩定,時常為了生計而奔波。如今,與海南的合作如同一場及時雨,為他們帶來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多年以後,隨著羊毛收購計劃的穩步推進,蒙古牧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的口袋漸漸鼓了起來,帳篷裏添置了各種生活用品,孩子們也能穿上嶄新的衣裳。以往,迫於生計,許多牧民不得不跟隨建奴四處征戰,在血與火中掙紮求生。而現在,生活的改善讓他們對戰爭的熱情一落千丈,他們更願意守著自己的妻兒老小,享受這來之不易的安穩。邊疆地區的局勢因此逐漸緩和,和平的曙光開始照耀這片飽經戰亂的土地。
    在李長風的日夜操勞與精心規劃下,一座規模宏大的紡紗和織布工廠終於在海南拔地而起。這座工廠猶如一座鋼鐵巨獸,矗立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它的每一寸磚石、每一根鋼梁,都凝聚著李長風的心血,也承載著無數流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工廠的外觀氣勢恢宏,高大的煙囪直插雲霄,廠房寬敞明亮,巨大的窗戶整齊排列,陽光毫無保留地灑入其中。走進工廠內部,隻見珍妮紡紗機與織布機有序排列,它們靜靜地佇立著,卻仿佛蘊含著無盡的力量,等待著被喚醒,奏響工業化生產的激昂樂章。
    隨著工廠的落成,李長風開始有條不紊地安排流民們進廠工作。對於這些流民來說,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改變命運的契機。他們懷揣著激動與期待,走進這座象征著希望的工廠。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明風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