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荷軍投降

字數:3176   加入書籤

A+A-


    一月下旬,鄭軍終於發動了蓄謀已久的總攻。刹那間,戰場上炮聲轟鳴,鄭軍的炮火開始了最為密集且持久的齊射,荷蘭醫院就比不上熱蘭遮主城那般堅固,在數月的炮擊之下,早已是千瘡百孔,各處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終於,在鄭軍這輪猛烈的攻擊下,荷蘭醫院塌陷出了一個巨大的缺口。
    荷方守軍見勢不妙,開始有序地退出醫院。鄭軍步兵眼見勝利在望,士氣大振,紛紛奮勇向前,朝著醫院衝去,一心想要搶奪這處戰略要地。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荷軍在撤離之前,再次使出了鄭軍曾經用過的招數,在醫院內放置了四大桶混雜著鐵釘的火藥。
    這一次,荷蘭人精心計算了引信的時間。當鄭軍的漢人士兵全部湧進醫院之後,一聲震地的轟鳴驟然響起。巨大的爆炸瞬間將醫院內的鄭軍士兵炸成了屍塊,鮮血濺滿了整個醫院。鄭軍再次遭受了慘重的傷亡,荷蘭醫院也在爆炸中化為一片粉碎。
    二月的台灣,海風依舊強勁地吹拂著熱蘭遮城周邊。此前,李家軍多次試圖借助熱氣球展開攻城行動,然而無情的海風成了他們難以逾越的阻礙。熱氣球在狂風中如無根之萍,被吹得在空中飄來飄去,根本無法精準地對熱蘭遮城發動攻擊,隻能無奈作罷。
    但李家軍並未就此氣餒,他們迅速調整戰略。不久後,從遙遠的海南,一批攻城大殺器被運送而來——投石機。這些投石機可不是普通的器械,它們將要拋射的是由猛火油製成的燃燒彈。
    李家軍的士兵們齊心協力,迅速在高地上距離熱蘭遮城合適的位置組裝並調試投石機。猛火油,這種遇水不滅、燃燒劇烈的特殊燃料,被精心裝填進燃燒彈內。隨著指揮官一聲令下,投石機巨大的臂膀揮動起來,一枚枚燃燒彈帶著呼嘯聲劃過天空,朝著熱蘭遮城飛去。
    燃燒彈準確地落在熱蘭遮城內,瞬間,猛火油劇烈燃燒起來,燃起熊熊大火。火勢借著海風迅速蔓延,所到之處,房屋、營帳紛紛被點燃,荷蘭守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措手不及。一時間,熱蘭遮城內喊叫聲、哭嚎聲交織在一起,陷入一片混亂。
    鄭軍看到李家軍的投石機發揮出如此巨大的威力,士氣也受到極大鼓舞。他們明白,這或許是徹底攻破熱蘭遮城的絕佳契機。鄭成功立刻下令,鄭軍再次加強對熱蘭遮城其他方向的攻擊,與李家軍的投石機攻擊形成呼應。
    荷蘭守軍在城內既要應對四處蔓延的大火,又要抵禦鄭軍和李家軍從不同方向發起的進攻,頓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們匆忙組織人手滅火,同時還要堅守城牆,抵抗敵軍的進攻。但在鄭軍和李家軍的聯合攻擊下,荷蘭守軍的防線開始搖搖欲墜。
    荷方總督站在熱蘭遮城的了望塔上,眼睜睜看著荷蘭醫院的失守以及城內被李家軍投石機投下的燃燒彈燒得一片狼藉,心中滿是絕望。他深知,這處醫院的丟失,讓熱蘭遮城失去了重要的屏障,而他們此時已無足夠兵力反攻奪回。
    鄭軍和李家軍的攻勢如洶湧的潮水,一波接著一波,荷蘭守軍在多重打擊下,傷亡不斷增加,防線也千瘡百孔。繼續抵抗下去,似乎隻有全軍覆沒這一個結局。
    無奈之下,荷方總督終於決定放下尊嚴,與鄭軍開始交涉。經過一番艱難的談判,雙方最終達成協議。在二月的某一天,熱蘭遮城的城門緩緩打開,荷蘭守軍舉著白旗,魚貫而出。至此,荷蘭人宣告投降,李軍、鄭軍成功占領熱蘭遮城。
    消息傳出,鄭軍和李家軍營地頓時歡聲雷動。士兵們為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歡呼雀躍,他們在漫長的圍攻中付出了無數的鮮血和汗水,此刻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荷蘭人既已投降,鄭芝龍決意要讓他們為這場戰爭付出沉重代價。在熱蘭遮城的廣場上,鄭芝龍當著一眾荷蘭戰俘的麵,做出了一個震撼眾人的舉動。他命人押出一名荷蘭士兵,手起刀落,砍斷了那名荷蘭人的胳膊。淒厲的慘叫回蕩在廣場上空,荷蘭戰俘們無不麵露驚恐之色。
    鄭芝龍冷冷地看著他們,隨後指著斷臂的荷蘭人說道:“你,回巴達維亞報信。告訴你們的人,若想贖回這些戰俘,每個俘虜必須繳納一萬兩白銀。否則,你們就等著給他們收屍吧!”
    斷臂的荷蘭人在同伴的攙扶下,麵色慘白,帶著滿心的恐懼和怨恨,匆匆登船離去。消息很快傳回巴達維亞,荷蘭殖民當局一片嘩然。一萬兩白銀一個戰俘,這無疑是一筆天價贖金,可他們又怎能眼睜睜看著這些士兵被鄭芝龍處置。
    巴達維亞的荷蘭高層緊急召開會議,商討對策。有人主張籌集贖金,贖回戰俘,畢竟這些士兵都是荷蘭在亞洲擴張的重要力量;但也有人堅決反對,認為這是鄭芝龍的訛詐,一旦答應,日後將被鄭芝龍牽著鼻子走。
    就在荷蘭人內部爭論不休時,熱蘭遮城這邊的鄭芝龍也沒閑著。他一麵安排人手加強對荷蘭戰俘的看管,一麵著手整頓城內秩序。鄭軍開始對熱蘭遮城進行全麵清查,收繳荷蘭人的武器裝備,將重要物資登記造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台灣當地的百姓,聽聞荷蘭人吃了敗仗,還需繳納巨額贖金,無不拍手稱快。他們紛紛自發組織起來,協助鄭軍搬運物資,提供各種幫助。鄭芝龍深知民心可用,也積極安撫百姓,承諾會讓台灣在大明的治理下越來越好。
    戰後的台灣,彌漫著一種既帶著勝利喜悅又潛藏著複雜變數的氛圍。李鄭兩家在這場艱難的對荷戰役中,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也收獲了勝利的果實。如今,為了確定雙方在這片土地上的勢力範圍,李鄭兩家達成了一項重要約定。
    他們以台灣南端的貓鼻頭也有稱鵝鑾鼻)至廣東南澳島之間劃下一道無形的線。線的北麵,從此歸鄭芝龍管轄;而線的南麵,則歸李長風掌控。這一劃界,意味著雙方在這片區域的勢力格局初步確定,各自將在自己的轄區內展開一係列的治理與發展舉措。
    鄭芝龍管轄的北線區域,涵蓋了熱蘭遮城等重要據點。他深知責任重大,旋即開始調配人手,對占領區域進行全麵的整頓與規劃。一方麵,他下令修複在戰爭中受損的城防工事和基礎設施,確保百姓能夠盡快恢複正常生活;另一方麵,積極招募流民,鼓勵墾荒屯田,以期恢複和發展當地的經濟。
    李長風在南線區域同樣忙碌不已。南線多山地叢林,資源豐富但開發程度較低。李長風組織軍隊和百姓,深入山林,探尋各種資源,著手建立礦場、林場等產業。同時,他也注重與當地原住民的交流合作,以貿易等和平方式,增進彼此之間的關係,為地區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明風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