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攻占旅順

字數:4152   加入書籤

A+A-


    天聰七年,即明崇禎六年,公元 1633 年的七月,注定是個被鮮血與悲慟染紅的月份。彼時,後金的勢力如烏雲般,正以不可阻擋之勢,向著大明的重要海防據點——旅順,悄然壓來。
    這一年,孔有德與耿仲明的舟師在鴨綠江一帶肆意活動,猶如攪亂平靜湖麵的惡浪。大明總兵黃龍派遣副總兵沈世魁,率領水師官兵毅然出擊,以果敢之勢燒毀了叛軍的戰船。這一舉措,如同在孔、耿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他們自此便心懷報複之念,時刻窺伺著複仇的時機。
    當他們探知“旅順兵盡出”,城內防禦空虛的消息後,猶如餓狼嗅到了獵物的氣息。孔、耿二人立即引導後金的兵部貝勒嶽托——努爾哈赤之孫、代善之子,以及戶部貝勒德格類,統率著一萬馬步兵,揮軍如猛虎下山,直逼旅順口。
    在此之前,後金水軍力量薄弱,且對明軍那威力巨大的“紅夷炮”以及嚴密的陸路防守心存忌憚。然而,孔、耿二人歸降後,後金的實力陡然增強。他們不僅獲得了戰船百餘隻,還有紅夷炮六七門,軍力大振,終於具備了攻堅的條件。再加上啟用熟知旅順軍情的孔、耿作為攻城先導,一場慘烈的攻防戰,在黃金山這片土地上,就此拉開了帷幕。
    麵對這險惡至極的戰局,黃龍總兵卻鎮定自若,將固守旅順視為自己不可推卸的使命,率領將士們浴血奮戰。每一聲喊殺,每一次刀劍相交,都交織成一曲悲壯的戰歌。然而,隨著戰事的膠著,局勢愈發危急,最終“火藥矢石俱盡”,且援軍遲遲不至,敗績漸顯。
    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黃龍深知旅順已難以固守。他目光堅毅,當機立斷,派部將譚應華攜帶總兵官的印信,跨海前往登州。在留下的遺書中,他豪邁地寫下“生前不愛五尺軀,死後惟有三尺劍”,盡顯錚錚鐵骨。譚應華臨行前,黃龍鄭重囑咐:途中若遭遇敵軍,務必將印信投入海中,絕不能讓其落入敵手。
    安排妥當後,在這一年的七月七日,黃龍選擇以自刎的壯烈方式,扞衛了自己的尊嚴與大明的榮耀。他的部下,驍將李惟鸞,眼見旅順城破已無可避免,毅然自焚其家屬,而後與項作臨、樊化龍、張大祿、尚可義等將領,均在與後金的血戰中,英勇陣亡。
    城破之日,後金大軍如潮水般湧入。本欲大肆屠掠一番的他們,卻驚訝地發現,城中百姓寥寥無幾,多數人不知所蹤。原來,因後金常年對旅順的襲擾,城中百姓在漫長的歲月裏,早已摸索出諸多巧妙的藏身之處,以此躲避戰禍。
    孔有德見百姓與自己玩起了地道戰,惱羞成怒,遂下令全城搜索。然而,百姓們的藏身之所實在太過隱秘,搜索行動收效甚微。情急之下,孔有德心生一計。他命士兵將城中街道撒滿銀兩,每隔一天便仔細清點一次,一旦發現哪裏有銀兩缺失,便在其周圍展開嚴密搜捕。
    依照此計,搜捕效率果然明顯提高。待到全城路不拾遺之時,孔有德已俘獲城中百姓五千餘人。而經此一戰,明軍元氣大傷,在後續的歲月裏,再也無力收複旅順。這片飽經戰火洗禮的土地,自此陷入了後金的掌控。
    三年後……
    崇禎九年十月十七,遼東灣。
    李長風站在旗艦“鎮海”號的了望台上,單筒望遠鏡掃過旅順口灰蒙蒙的城牆。這座被皇太極稱為“遼東鎖鑰”的堅城,此刻正被初冬的海霧籠罩,城頭鑲藍旗在鹹腥的北風中獵獵作響。
    “稟侯爺!”第三艦隊總指揮關大彪大步登台,皮甲上還沾著前日海戰的硝煙,“熱氣球觀測到北門糧車進出頻繁,建奴怕是剛從朝鮮劫了秋糧。”
    李長風冷笑,鏡片定格在城牆上新築的三角馬麵——那是仿製寧遠城的西洋棱堡,可惜築城的漢人工匠偷偷留了氣孔。
    “傳令。”他摘下望遠鏡,海風掀起猩紅鬥篷,“開花彈轟擊城牆裂縫,燧發隊搶占黃金山炮台,告訴陸戰營……”
    話音未落,西南天空突然炸開三枚綠色信號彈——潛伏三年的夜不收,終於點燃了埋在東港火藥庫的引線。
    震天動地的轟鳴中,旅順城東北角騰起蘑菇狀煙雲。三十門紅衣大炮同時怒吼,鑄鐵炮彈精準砸進城牆裂縫,本就偷工減料的夯土牆像酥餅般崩塌。
    “登陸!”
    四百艘舢板如離弦之箭撲向海灘。鑲藍旗甲喇額真鄂碩剛帶人衝到灘頭,就見明軍船頭豎起丈許高的鐵盾,盾麵傾斜如魚鱗——這是李長風仿朝鮮龜船改良的“避箭楯”。
    “放箭!”鄂碩揮刀嘶吼,卻見明軍陣中飛出幾十個陶罐。
    陶罐落地炸開,嗆人的白煙瞬間吞沒清軍。煙霧裏響起鑲藍旗士兵的慘叫——罐中混著濟州島火山灰與辣椒粉,粘在眼球上能讓人疼得發狂。
    “刺刀陣!”
    陸戰營千總王鐵柱率先躍出盾陣,四棱刺刀捅穿正在揉眼的鄂碩親兵。鮮血噴在“蕩寇平虜”的戰旗上,那旗子是自打李成梁時代就有的,如今成了破陣先鋒的標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半山腰的鑲藍旗炮台,此刻正被熱氣球壓得抬不起頭。
    “裝鏈彈!”熱氣球吊籃裏的觀測員向炮兵打著旗語,炮手老歪嘴叼火繩,將兩枚用鐵鏈相連的炮彈塞入炮膛。這是專門對付炮台射孔的殺招,炮彈旋轉著絞斷炮管,飛濺的鐵片把清軍炮手削成血葫蘆。
    山下突然傳來馬蹄聲,一隊正白旗騎兵繞後突襲。領頭的牛錄額真高舉順刀:“殺明狗啊!”
    山頂密林裏卻亮起轉輪手槍的火光。五十名潛伏的山地營士兵從樹冠躍下,六連發的胡椒瓶手槍潑出彈雨,正白旗戰馬成片栽倒。有個鑲藍旗炮手想點燃最後的紅夷大炮,卻被手榴彈連人帶炮炸下懸崖。
    午時,李長風踏著滿地碎磚走進南城門。
    巷子裏正在進行最後的絞殺。鑲藍旗壯達巴圖魯帶人死守關帝廟,清軍把熔化的鉛水潑向街道。三個陸戰營士兵被燙得皮開肉綻,卻仍頂著浸濕棉被往前衝。
    “用這個。”李長風解下腰間酒囊扔給工兵。
    半刻鍾後,三十枚酒精燃燒彈砸進廟牆。關帝像的金漆在烈焰中流淌,清軍帶著滿身火苗撞開側門,正撞上嚴陣以待的刺刀陣。
    有個十六歲的包衣奴才突然扔掉腰刀,指著自己臉上的刺字哭喊:“我是登州王二啊!三年前被擄來的!”
    王鐵柱的刺刀停在半空,轉頭看向李長風。
    “捆起來,戰後甄別。”李長風踩滅一片燃燒的旗角,“傳令各營,頑抗者誅三族,棄械者發路費!”
    申時三刻,鑲藍旗殘部退守白玉山。
    李長風登上黃金山炮台,望著海麵陸續靠岸的運兵船。船上卸下的不是糧草,而是從山東遷來的三千流民——他們將在廢墟上重建旅順,把這座要塞變成插在皇太極喉頭的利刃。
    “侯爺,抓到一個舌頭。”巴特爾押來渾身是血的信使,“這廝往沈陽送求援信,說咱們用的是妖法……”
    李長風展開染血的信箋,突然放聲大笑。信上畫著陸戰營的避箭楯,被清軍文書描述成“鐵甲妖龜”。
    當夜,沈陽皇宮。
    多爾袞攥著旅順戰報,指節捏得發白。急報裏說守軍見到“四爪鐵龜”“飛天妖船”,但他一眼認出這是熱氣球與龜甲盾。更讓他心驚的是戰法細節——那套專攻城牆裂縫的炮術,分明是多爾博上月信裏提到的“力學析城”。
    “十四叔,陛下召您……”豪格話音未落,就被多爾袞血紅的眼神嚇退。
    殿外北風呼嘯,恍如七歲孩童背誦《墨子》時的清亮嗓音:“城厚則穴難,故薄則易崩……”
    多爾袞突然拔刀砍斷燈柱,火油潑了滿殿。
    這盤棋,終究會父子相殘。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明風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