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字數:3375 加入書籤
鄭和停筆問道:“殖民教化司?太祖他老人家可有明示?”
“回欽差大人,明示不明示小的不知道,小的隻是如實的將太祖他老人家給我說的話再說與欽差大人聽。”王文樂憨厚的答道。
“嗯,你稍待片刻。”鄭和說完大聲說道:“來人。”待隨侍推門進來之後,鄭和對隨侍說道:“換大茶壺,上茶點,從現在起本欽差誰都不見。”待隨侍離去後鄭和又對王文樂說道:“不要著急著說,你先喝茶,慢慢想太祖他老人家是怎麽說的不要有所遺漏,待隨侍們一切準備妥當,你就慢慢說,本欽差會一字不落地記錄下來呈送給吾皇。”說完鄭和一邊喝茶一邊開始磨墨。
少頃,一切準備妥當,鄭和提筆說道:“王文樂,時辰還早,仔細回憶,咱們開始吧……”
太祖他老人家說:“這殖民有個先決條件就是首先自身必須強大,至於為什麽?聽我老頭子說完自然就明白了。殖民有幾種方式,這第一種類似於開疆擴土,比如這安南,自古以來納入我華夏版圖已有千年之久,然每逢我華夏民族內憂外患之時便自立為王複反多次矣。究其原因就是天高皇帝遠和其土地價值,這土地價值很好理解,你看那幫酸儒隻要提起南疆無不是眾口一詞的蠻夷之地、煙障之地,老四揮師南下平叛安南,眾口一詞的勞師遠征,軍民疲憊,徒費錢糧,還搬出我老頭子的祖訓來壓老四,這幫酸儒也不想想人家都不害怕我大明的威勢敢篡逆,敢在我明軍護送安南國王孫的歸途上設伏,並將其剮了,這是何等地藐視我大明,如縱容之,從此以後南洋諸國眼中將隻有安南而沒有我大明,如果我老頭子還活著,必征安南。那麽打下來以後呢?這才知道所謂的蠻荒之地竟有開化之民三百餘萬,野人也有二百餘萬,儲糧竟有一千三百餘萬石,船八千餘艘,象、馬、牛二十餘萬隻,武器、軍械二百五十餘萬件,不可謂不富啊。”
說到這太祖他老人家歎了一口氣道:“老頭子我也是被書本本給騙了,當年考慮到奪取那南蠻貧瘠之地毫無益處,納入我大明的疆土就是我大明的屬地和子民,如此貧窮每年還要補貼大筆錢糧出去,還不如與民休息減輕我大明的負擔,即便當時安南歸附我大明,也是成立交趾宣慰司,讓他們自治去吧。所以就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稱臣納貢不與征伐,實則是不想背這個包袱。隻是這安南脫離我華夏已有百年之久,要使其歸化也需要很長的時間。老四也是心急了,這將安南納入我大明的版圖,設置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政令和軍令皆出自於中央,出政令的皆不知安南的實際情況,也不知這化外之民與我大明子民完全不同,更不知因為語言不通會產生多大的誤解從而生出本不該有的怨恨,這比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危害更大。再說這到交趾任職的官員,哪一個不是認為自己是被貶到了這偏遠的蠻夷之地,天高皇帝遠,這官做的好不好皇帝都看不到了。都說是那個宦官馬騏不是個東西,刮地三尺數次逼反了百姓,隻是這幫父母官通過懶政、惰政、苛政、庸政、怠政的不作為和偶爾也刮一刮不是同樣也加劇了百姓與官府的矛盾,他們不是也在做逼反百姓的事情。正所謂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刮三遍,不反待如何。百姓反了就要有人倒黴,所以這幫父母官還要感謝這個的確不是個東西的馬騏幫他們背鍋。百姓造反了就要平叛,要平叛就要調兵遣將,沒有軍令調兵者視為謀逆,要抄家滅族的。於是就等吧,消息送到京城,兵部行文五軍府,五軍府開始調兵遣將,戶部開始準備錢糧,一來一去平叛的最佳時機錯過了。本來一地千餘人的反叛,等平叛大軍到了變成數地萬餘人的反叛。勝了也就罷了,這敗了還要重複之前的過程。本來是個把月的事情,結果沒個一年半載這叛亂就平不了。這後果就是不但貽誤了戰機而且還令敵輕視了我大明的戰力,壯了敵膽。”
太祖他老人家說到這裏就搖了搖頭道:“活著的時候看不清楚,等死了以後才想明白。分封製不如集權製,但這國家大到一定程度時集權製就是擴張的掘墓人。所以等明年正月以後,這交趾就真成了大明的雞肋,直至丟棄為止。所以呐,為了挽回這種局麵對比了郡縣製和三宣六慰製的優劣,考慮到集權製和分封製的優劣,而守成之國皆強幹而弱枝、守內而虛外。我老頭子就想出了在弱枝之外設立殖民教化司。本意是在我大明有心無力管轄的邊疆之地,設立該司,賦予軍政大權於一身,上馬管軍,下馬管民,領地內所有事情可自行決斷。朝廷隻給予初期開府建衙的必要的支援,一應開支五年內償還完畢,朝廷可以提供軍隊,但軍費自籌,五年後每年領地收入的一半上繳國庫。至於實施方案的細節,老四比我老頭子精,讓他自己去想吧。這樣做的好處是朝廷沒有負擔,本來就是無暇顧及之地,若能一直持續占領下去,發展經濟堅持教化,最終領地內的夷人會成為我大明的子民,那麽人心所向這所居之土自然也成為我大明之疆土。待弱枝變為強幹,領地變為弱枝那麽我大明的疆土就又可擴大了,如此殖民教化司就又可以開辟新的領地。這樣做的好處是穩紮穩打、層層推進、步步為營,不給我大明增添負擔,即使有敵來攻,我也可將其用之為前線,不使戰火燒至我大明境內,戰時我大明子民仍可專事生產,何樂不為?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如此安心發展百年我大明疆土擴展何止一倍,國強而民富,同樣是擴張,而前元打下這偌大的疆土曆時不足百年而亡,何也?”
太祖他老人家鄭重的說道:“然此乃紙上談兵,必有一地進行實踐方可知是否可行。交趾新定,仍可謂之為化外之地,恰恰符合實踐之要求,然交趾北部自明年伊始便一直為戰火燃遍而後便燒到南方,因此將叛軍阻擊在演州和乂安兩府一線非常之必要,這樣南方可以專事生產為北方提供補給,自廣西而下崇山峻嶺,路途遙遠,轉運困難,而交趾南方路途平坦而近,舍近求遠實不智也,同時還可以減輕我大明的負擔,何樂而不為。待將北方之叛軍壓製在戰線以北之後,戰線已趨穩定之時,在南方選一州或一府開始摸索這殖民教化之法。可先將交趾北部的流民,俘虜,全部送至南方,這戰火一起就有大批流民逃亡,給流民分配口糧、土地、種子和農具,讓他們居有定所,無衣食之優,每縣根據土地分布劃分為村,設村長、巡檢、教化、醫館,村長為主官,巡檢負責治安,教化則負責傳授R學中的仁義禮智信、溫良謙恭讓、忠孝廉恥勇,當然提供的這些都需要償還的,通過學習考試可以減免債務,並且可以減免稅賦。對於戰俘首先全部編入奴籍,凡是需要征發徭役所需的勞力,地方上皆可用錢糧代工,而這些戰俘通過幾年的勞動改造表現優異的和學習優良並考試合格的就可以脫離奴籍,好處就是不需要征發徭役了。然後征召各縣首領官優選為村長定為八品,征召各縣吏員優選為村佐官定為從八品,征召各縣快班優選為巡檢使定為九品,征召各縣壯班優選為巡檢佐官定為從九品,征召各縣教諭和訓導或秀才優選為教化使定為九品,教化佐官也定為從九品,征召各縣郎中優選為院使定為九品,佐官仍定為從九品。應征人員的俸祿按我大明品級的標準加倍。清查監獄檔案,除罪大惡極必斬之罪犯,皆以流放至殖民教化司為宜,隨也是奴籍,但罪犯地位待遇不同於戰俘,通過勞動改造、學習考試,改過自新並願意留在此地的除奴籍。所派遣的官員、軍士、百姓以未婚男子為主,鼓勵與當地女子通婚,凡與當地女子成婚者提供與品級相當的房子、田畝和贈送耕牛一頭。這樣先由縣至州再至府,如此循環往複南部皆可定矣。這之後南北將有對比,孰優孰劣自有分曉……”
“好!好!好!”朱棣看完鄭和的密奏之後情不自禁大聲叫好起來。
“老成謀國之言,這才是真正地老成謀國,謝父皇顯靈佑我大明,謝父皇原諒兒臣同室操戈,謝父皇為兒臣出此上上策,兒臣定不負父皇所托,待兒臣思慮清楚並與群臣商議之後,拿出個章程之後再予以實施。”朱棣跪著向天遙拜說道。
“王文樂,朕終於見到你了……”禮畢後朱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