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字數:3427   加入書籤

A+A-


    等朱棣心情平靜了以後,王文樂就給朱棣詳細解釋了軍銜製,說這是太祖他老人家參照後世的軍製略加修改就拿來用了,並非是為了揚武抑文,而是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軍戶的榮譽和地位,隻有文武並重國家方能長治久安,當年由於太祖隻是片麵看到了前宋由於募兵製給國家財政和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負擔和前元看到的它軍事製度的犀利性,於是綜合二者的優缺點創立了軍戶製度,這樣既不給國家財政和百姓增加負擔,也可以杜絕軍事推翻大明的後患,但太祖沒想到消除了這兩個禍根卻給大明又帶來了更大的禍根……由軍戶製度的缺點引出了利弊之說,林林總總說了一大堆,對比之下得出的結論是弊大於利,這也是大明到最後還不如弱小的南宋以一偶之地抗元五十餘年,軍戶製度是造成大明如此迅速地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所有的原因之上,歸結到底是因為窮,但就是因為這些製度的存在才使得貧窮的理由站穩了腳跟,才導致朝堂之上地權力鬥爭已經上升到忽視大明國力貧窮的事實,才使得大臣們有足夠的理由選擇性忽視了兵需要養,需要練,需要武器裝備、也需要吃飯和養家糊口的實際情況,從而導致大明最終耗盡國力迅速滅亡。
    因此太祖他老人家讓王文樂轉告朱棣,這個製度隻在他們內部實行,不久他們將出兵海外,除了正常的貿易往來沒有朱棣的旨意就不會踏入大明的疆域,所以並不會給朱棣造成困擾。然後王文樂鄭重其事地在朱棣麵前發誓,忠於永樂皇上、忠於我大明若有違誓言太祖他老人家將行雷霆之怒,王文樂必遭天譴而亡,神形俱滅。
    朱棣倒是不以為意,首先是他已經相信了王文樂是受太祖的指使所為,最主要的成份是誰也沒有未卜先知而且全部應驗的本領,再就是那些戰略部署連他都想不到,一個小屁孩怎麽會想到,至於見到槍炮的描述給朱棣的震撼就更大了,再通過王忠回報工匠們反應朱棣就徹徹底底地相信了。工匠們都認為設計此物者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皆不信為凡人所創造,火器這玩意兒沒有幾代人的創造摸索和改進是根本不可能成熟的,看看火銃和碗口銃發展上百年的曆史就知道了,此物突然冒出來不是神物是什麽?設計此物之人不是聖仙師是什麽?因此他已經完全相信這些都是太祖所為。所以他說等王文樂羽翼已成之後去了海外隨太祖去折騰,他要好好看看太祖到底要把這些大明疆域以外的地方搞成什麽樣。太祖當然知道在兵權這個問題上隻要不傻每個做皇帝的看法都一樣,所以太祖的布局全部都在海外和關外,目的當然也不想引起做兒子的懷疑,所以隻要王文樂不帶兵進入大明疆域,他也不管隻問,畢竟太祖所行之事高深莫測,不是他能一下能理解的,比如這軍戶製和軍銜製的優劣就不是他一時半會兒能想明白的和想的這麽全麵,通過問可以大漲見識,學無止境嘛。
    王文樂謝主隆恩之後,便提議用於野戰的小型加農炮可以量產了,而用於海戰的輕型加農炮先暫時不要量產,等待炮子十斤的炮試製成功之後再決定是否量產,目前鄭和船隊尚未歸來,這段時間一是試炮,二是按目前的船隻結構來看最多安裝八門輕型炮,若安裝過多在一輪齊射之後,船體內部會受損,多次齊射之後船體將徹底報廢,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因此目前首要的任務就是對船隻內部進行重新設計和改造,但目前我大明僅福船就有幾千艘,若進行改造糜費太大,朝堂之上本來已經緩和的君臣關係將再度緊張,而且目前我大明水師無敵於天下,因此太祖認為對現有的船隻和規模保持現狀即可,無需改動,而是秘密進行新式炮船的設計研製,同造槍與造炮不同,此新型炮艦為一百年後才出現,其中型船隻裝備有二十餘門火炮,大型船隻裝備有四十餘門火炮,重型船隻裝備有七十門左右火炮……”
    朱棣當時“騰”的一聲就從龍椅上跳了起來,便問:“那時我大明可有此類炮船。”
    王文樂搖了搖頭回道:“太祖他老人家說那時用的船還是現在的這些船隻類型,並沒有什麽改變,自永樂之後咱們大明連寶船的建造技術都失傳了。”
    看著朱棣怒不可遏地樣子,王文樂便告訴朱棣,太祖他老人家說後世的有識之士皆對我大明的此舉無法理解和扼腕歎息,因此太祖他老人家既然已知此惡果,便不能使這種事情再次發生,因此太祖說從現在開始秘密進行此種炮艦的研究工作,可是對這種船隻太祖也是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許多造船技術也是現在沒有的,而又由於溝通不暢,去海外之後基本也不會返回大明疆土,在海外研究這種船隻又但心招募的海外船匠將炮船的秘密泄漏出去,因此太祖請皇上從現在開始秘密招募我大明優秀船匠數百名,我大明盛產優質造船木材的是在雲貴川之地,但為內陸地區,並且轉運困難,勞民傷財,若為大臣們所知必然又是一番唇槍舌戰,全力阻止,致使炮船無法順利進行研究生產,因此太祖認為在海外盛產優質木材處選一良港興建一處新的船塢,以適應新的重型炮船所需要吃水要求,作為研究基地和造船場,專門生產這種各種型號的炮船。通過海外貿易獲得的利潤即可滿足研發經費,無需再用國庫撥款,因此便不會使大臣們有反對的理由,皇上可集中精力治理國內政事,無需為這些事情節外生枝而受幹擾,一舉數得,由此厲經數年之後,太祖相信皇上會見到這種炮船下水的。於是王文樂就向王忠要來紙筆將這種船外型大概畫了一個樣子,又將船的剖麵圖畫了一個樣子。
    朱棣看到了船的草圖之後,吃驚看到吃水線以上的三層甲板上布滿了炮眼之後,便高興地點了點頭同意了,這也是無奈之舉,群臣隻要是一聽到把國庫的錢花到大航海上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地上躥下跳,不如就這樣不經過國庫,秘密進行研究是最好的辦法,要人肯定沒問題,要錢就別想了,那倒不如自己幹,甩開那幫食古不化的家夥。
    於是朱棣就告訴王文樂,現在已經不是初期相見那個階段了,當時還心存疑慮現在已經完全打消了,所以不需要按部就班的再給他表現什麽,證明什麽了,因此他會盡快抽調一批人將其所轄千戶所編製補滿,加緊訓練盡快成軍。
    王文樂正求之不得,之所以一直進展緩慢就是在一直培養與朱棣的信任度,如今終於媳婦熬成婆了。有了朱棣的全力支持那下來的計劃可以做出全麵更改了,兩個字:提速。王文樂趕緊的謝恩,說太祖他老人家早已經急不可耐了,但他也知道要朱棣信任需要一個過程,隻是希望一旦朱棣能夠完全相信之後,盡全力支持,對朱棣和大明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朱棣讓王文樂轉告太祖,謝謝老爹體諒兒子,從現在開始他將全力支持太祖的計劃,首先是給稽查經略司一個衛的編製;其次是敞開供給船隻,請太祖盡快建立起海上貿易航線自給自足。
    王文樂便告訴朱棣太祖他老人家說了隻要朱棣表示全力支持即可,首先是擴編不要再抽調軍戶,山東流民已有數十萬,招募全部從流民中征招,可以減輕大明的賑災負擔,同時還可以減少流民暴亂的可能,待至海外之後將其全家可以遷至海外,可以解決流民無地的難題,一舉三得。其次是加緊造炮優先供給稽查經略司裝備成軍,在練兵的同時將我大明沿海地區的倭寇和海盜由小到大逐步殲滅之。以解決困擾我大明海疆多年的禍患,還沿海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生活。第三是向朱棣討要一道聖旨,昭告海外諸國需與我稽查經略司外交通商之便利,若有違旨意視其為我大明的敵人,稽查經略司有權對其討伐之。其四是盡早抽掉工匠開始在海外建立新的軍事基地,從此以後大明港口隻作為貿易港口,不再有駐軍、練兵、造船等引起大臣們懷疑的行為。其五是今後大明所有流放發配的罪犯優先流放至海外軍事基地,以充實當地人口,凡是流民、災民、逃戶全部照此辦理,這樣就有一個正當理由來建設軍事基地了,稱為海外流民收容所。其六是討要第二份聖旨,但太祖想知道在朱棣心中我大明的海外應該有多大?心有多大,聖旨就寫多大!
    朱棣沉吟了片刻說道:“第二份聖旨容朕三思之後再回複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