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叛亂

字數:3914   加入書籤

A+A-


    嚴展書微微一笑,執筆在手於左手掌心寫下兩個字,爾後又將筆交於閻柔,閻柔亦於左手掌心寫下兩字,旋即兩人同時伸出左手。置於顏良眼前,顏良抬眼望去,卻見嚴展書掌心寫有“遼東”兩字,閻柔掌心卻寫著“襄平”字樣。
    “遼東,襄平!?”顏良目光一凝,不由念出聲來。
    東漢末年,中原動蕩,黃巾之亂之後,接著又是群雄混戰,中原成為重災區,很多百姓乃至士人都乘舟渡海,避難遼東,在樂浪、襄平聚集,人口數以十萬計!
    閻柔掠了嚴展書一眼,目露激賞之色。說道:“遼東地區水草豐美、田地肥厚。既利於農耕,亦宜於遊牧,足以養活數百萬人眾!且南結長城,外依黑水,四麵天險,進可攻、退可守——實乃最佳之選。”
    趙雲想了想,提出異議道:“然遼東地區為先零蠻族所據,先零各族控弦之士累加不下十餘萬,我軍兵少僅隻兩千餘騎,取之甚難。”
    閻柔道:“凡事需循序漸進、依次而行,主公可先擊破烏桓,再驅烏桓之眾東取襄平。盡得遼東之地、先零之眾,爾後背倚遼東,裹烏桓、先零、流民之眾北擊鮮卑,則萬裏大漠盡歸主公所有,十萬鐵騎唾手可得,待中原群雄混亂力疲。主公再揮師南下,又何愁大勢不成?”
    嚴展書聞言霎時雙目一亮。閻柔簡簡單單地三言兩語,便明確了嚴展書軍事集團今後的戰略方向,那就是先定烏桓,後取遼東,再後掃平漠北,最後挾裹十萬鐵騎南下逐鹿中原!這就跟諸葛亮隆中對裏邊的三分天下構想,明確了劉備集團的戰略方向一樣,意義非同小可!
    有了明確的戰略指導,做事才不會像沒頭蒼蠅般亂闖亂撞。才不會漫無頭序,才能按部就班,向著既定的目標穩步前行!
    趙雲略一思忖,旋即目露悚然之色,向嚴展書道:“主公,子和所言甚是有理。”
    高覽擔心道:“將軍,眼下這些烏桓人雖然投降了,不過經過剛才的殺戮,隻是威壓住了而已,其實內心對我軍並沒有多少認同感,再加上語言不通、交流困難,如果局勢有變,或者受到外敵入侵,他們還是很容易背叛地,所以,我建議還是把這些烏桓的婦孺連夜趕往山海關中以為人質。”
    嚴展書目光凜然,沉聲道:“子善,你帶著烏桓的婦孺與解救的漢人,連夜趕路,返回山海關。你走得越遠,我們這裏的烏桓降兵,就越不敢有異心。”
    顏良道:“遵命。”轉身出帳,帶著五百郡兵動身。
    韓當目露殺機,狠狠地揮舞了一下手臂,做了個劈砍地手勢,森然道:“如果這些烏桓蠻子膽敢造反,就統統殺光!就跟此前殺死那些沒有家眷的烏桓人一樣。殺殺殺,一個不留!嘿嘿嘿。”
    趙雲倒吸一口冷氣,心忖韓當可真是冷血嗜殺地魔鬼,不過話說回來,嚴展書這屠夫似乎比韓當還要冷血啊!
    “主公,韓將軍,雲以為留住婦孺作為人質,隻能加重烏桓人地猜忌之心,而隻靠殺也肯定是不行地,除了示之以威,還需授之以恩,唯其如此,才能讓這些烏桓蠻夷融入到我軍當中,也隻有讓烏桓人不斷地補充進我軍。我軍才能越戰越強,如若不然,縱然我軍能夠最終征服烏桓各部,隻怕也該死傷殆盡了。”
    嚴展書目光如刀,落在閻柔臉上。問道:“子和。你意如何?”
    閻柔淡然道:“子龍所言極是,收其眾還需歸其心。否則,不如殺之。”
    廖化道:“要讓這些蠻夷歸心,似乎很難啊?”
    閻柔道:“其實,要令這些烏桓蠻夷歸心,卻也並非難事。”
    “哦?”顏良霎時來了興趣,問道,“願聞其詳。”
    閻柔道:“烏桓與鮮卑不同,鮮卑膚白而發黃,與我大漢明顯不是同族。而烏桓膚黃而發黑,與我大漢人氏相類,昔日也曾有不少投靠大漢,與鮮卑互相攻伐,可謂世仇,頗有勢不兩立之慨。主公若能率烏桓蠻夷北出塞外。劫掠鮮卑領地。將所獲之婦孺、牲口各按軍功賞賜,示之以恩,則無需多久,烏桓蠻夷拜服主公恩威,自然歸心。”
    顏良聞言雙目一亮,擊節道:“妙!妙!妙啊。”
    嚴展書亦是心頭凜然,心忖這計謀夠狠,率烏桓遊騎北出塞外、大肆劫掠,既可迎合烏桓人報複鮮卑人的心理,又可以通過殺戮鮮卑人樹起自己鐵血、不可戰勝地威武形象。長此以往,烏桓人反抗之心自然消褪,心甘情願地成為自己的爪牙。
    閻柔道:“還有一事,如今烏桓降兵群龍無首,主公正可派心腹大將將其分食消化,順便將奴隸兵一並編入軍中,使之相互製約,更難反抗!”
    “善!”嚴展書目露精光:“諸將今夜就辛苦一點,一定要將兵馬整頓清楚,以我們陷陣營的八百將士為主幹,七百郡兵為分支,掌握四千烏桓降兵與兩千奴隸兵,簡單地說就是漢軍為伍長,下屬四個烏桓與一個奴隸兵!”
    “諾!”諸將聽明白了,欽佩地依次出帳。這時徐榮進賬,繃著臉道:“將軍剛才說的話,徐某都聽到了,不說之後征戰中原的事情,那太遙遠。就眼前來說,我徐榮願助將軍早日掃平蠻族,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好!隻要將軍願意跟隨我掃平蠻族,將來征戰中原時,將軍去留隨意,我絕不阻擋!”嚴展書大氣道。
    “君子一言!”徐榮眼中露出了精光。
    “駟馬難追!”啪地一聲,嚴展書與徐榮的兩隻手掌拍在了一起!
    第二天,嚴展書正準備繼續出兵,卻見到本來連夜回關的顏良急衝衝地奔走而入,說道:“主公,緊急軍情!”
    嚴展書麵色一緊,冷然道:“講。”
    顏良吸了口氣,說道:“我在回關的路上,得到廖化快馬傳來的消息,漁陽郡原泰山太守張舉、中山太守張純勾連烏桓丘力居部,打開了紫荊關,殺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人,聚眾至十餘萬人,屯兵肥如,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
    右將軍公孫瓚率兩萬大軍與張純戰於石門,初時公孫瓚大勝,但公孫瓚過於深入,後援無以為繼,反被丘力居、蘇仆延的三萬餘烏桓精騎加上叛軍共十餘萬圍於遼西管子城。
    此時張舉率兵十萬圍薊城,其中難樓、普盧兩支烏桓合共兩萬餘騎正在猛攻薊縣!州牧劉虞派人快馬求救!”
    “哦?”嚴展書神色一冷,眉頭緊皺。
    旁邊地閻柔捋了捋頷下柳須,向嚴展書道:“主公。這倒是個機會。如果難樓、普盧和丘力居、蘇仆延合兵一處,則有鐵騎五萬餘眾,兵勢浩大,難以力敵,如今烏桓蠻族與叛軍兵分兩路,卻給了我軍各個擊破的機會。”
    顏良疑惑道:“烏桓叛軍雖然兵分兩路,卻仍有兩萬餘眾。我軍兵少,僅兩千餘騎,真正精於騎戰地僅隻千餘騎兵,如何破敵?”
    閻柔淡然道:“如果隻是簡單地擊潰難樓、普盧兩支烏桓軍。倒也不是什麽難事,難就難在如何將之收服!”
    顏良失聲道:“擊敗難樓、普盧兩支烏桓軍不是什麽難事?子和。你、你是在說笑嗎?”
    “並非說笑。”閻柔道,“火攻、水淹、陷坑、投毒、狼牙釘。舉凡對付騎兵之策,數不勝數。難樓、普盧雖有鐵騎兩萬,破之易如反掌,唯如何令之心悅誠服地為主公所驅策,卻頗為思量。”
    嚴展書沉聲道:“子和可是已經有了應對之策?”
    閻柔道:“的確有個不成熟地想法,不知道該不該說。”
    嚴展書道:“但說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