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協調會
字數:3299 加入書籤
數日後的上午,唐慶偉站在條形長桌前,仔細地將打印好的名牌按照名牌主人的官職大小分門別類地擺放著。
他認真地檢查每一個名牌,確保它們都被放置在正確的位置上。這個工作看似簡單,但卻需要足夠的耐心和細心:有不少領導對本部門的業務不熟練不上心,對於自己在開會時的座次安排和待遇級別,卻是倍加關心。工作人員稍有疏忽,便會一通責罵。為了盡量避免出現事端,負責會務的工作人員必須謹慎小心。
名牌擺放完畢,唐慶偉又拿起政府辦編印的領導排位序列認真核對,直到確認完全無誤之後,他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然後癱坐在一旁的塑料凳子上。
縣府辦的幾名工作人員也在忙碌著,他們正將打印好的補充材料逐個擺放在桌子上。其中一名看起來頗為憔悴的年輕幹部,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走到唐慶偉麵前說道:“慶偉同誌,我們這邊已經準備清楚了。”
唐慶偉抬起頭,看著這名年輕幹部,拍了拍他的肩膀:“有勞會務科的同誌了。”
政府辦內部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陳東萊這位縣委常委並不是那麽受歡迎。他作為一個外來戶,與主要領導的派係存在對立關係,這讓不少工作人員對他有些輕視。派係鬥爭是常見的現象,而陳東萊這樣的外來者往往會處於劣勢。
盡管如此,陳東萊畢竟是名副其實的縣委常委,他的地位和權力是不可忽視的。在落實指示、布置會議等事情上,身為下屬的工作人員們,即使對他有些看法,也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他們隻能按照上級的要求去做,確保會議的順利進行。
再者,身為政府辦的工作人員,他們天生就處在信息交流的核心位置,很多人對唐慶偉和頂頭上司厲有為之間的關係有過深入了解。不看僧麵看佛麵,幹脆盡心幫他一把便是。
……
十五分鍾後,不少被通知參會的領導幹部開始陸陸續續魚貫而入;半個小時後,陳東萊與一位頭發稀疏的中年領導有說有笑地走進了會場,坐上了主席台。
唐慶偉提前做過功課,知道這位中年領導的身份:副縣長翟文廣,分管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科技和旅遊。陳東萊這次召開旅遊開發協調動員會,這位副縣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雖說開江縣上上下下被杜洪波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但並非所有人都是靠著與康樂派係攀關係而得到晉升的。副縣長翟文廣便是沒什麽天線,一步步從鄉鎮爬起來的本土幹部。
陳東萊心中清楚誰是朋友誰是敵人,對於翟文廣這類無派無係的同事,必須要以拉攏爭取為主,形成統一戰線。這次邀請他與會,和自己一並坐上主席台,就是為了向他表示好感。
翟文廣倒也上道,不僅親自到會,還動員了分管係統內的幹部一同與會。他當然不敢明著得罪杜洪波,但開會畢竟是工作————都是政府序列的幹部,工作上有交集不是很正常的嗎?
一旁,唐慶偉緊皺著眉頭,步履匆匆地走到陳東萊身後,在他耳邊小聲說道:“陳縣,應到二十三人,實到二十二人。財政局的副局長潘亮缺席。”
“有請假嗎?”
陳東萊的麵色瞬間陰沉。來開江小半個月,自己這算是第一次開會。連文管所七十八歲的老所長都拄著拐杖來了,憑什麽你財政局的幹部敢缺席?
尤其是財政局還是他陳東萊自己的分管單位。連分管領導的會都敢不參加,這潘亮是不是活膩歪了?
翟文廣見場麵似乎僵住了,趕忙勸道:“東萊啊,遲到的事情後麵再處理也不遲。幹脆先開始……”
會議耽誤不得,陳東萊隻得點點頭,示意府辦主任厲有為開始主持。
……
“按照縣政府的要求,文管所的幹部同誌們,對龍王廟的主體建築進行了重新測繪;相關材料已經報送縣文化局,正在與六十年代初期的老照片進行數據比對。”
文管所七十八歲的老所長顫顫悠悠地讀完了手中的文件,用衣袖擦了擦臉上的汗水,補充說:“由於主體建築幾乎沒有殘存,因此修複難度很大。文管所在七九年已經對此有過詳細結論,並向時任縣長做了匯報。”
陳東萊趕忙說道:“龍所長辛苦了。七九年的材料我已經閱讀過。除了資金短缺,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老所長重新戴上了眼鏡,神情嚴肅而認真:“最嚴重的問題在於測繪數據不準確。縣文管所在六十年代初期的測繪工具和手段太粗糙,圖例上的很多數據完全是自相矛盾。如果可能的話,最好能請到省文物局的專家進行校正;其次,建築主體部分的材料丟失太多,尤其是房梁和立柱幾乎沒有殘存,這對於建築主體修複工程有很大影響……”
陳東萊耐心聽完了老所長的匯報,隨即與身旁的副縣長翟文廣對視一眼。見他微微點頭,方才開口:“測繪上的問題,由我負責協調省文物局解決。至於建築材料丟失的情況,請文化局和城關鎮的同誌詳細解釋說明。”
文化局是翟文廣的分管單位,為了給領導麵子,局長今天是親自出馬:“龍王廟在特殊時期的毀壞過程,各位領導想必都有所了解。事實上,一中學生的打砸隻限於龍王像和部分桌椅,並沒有對廟宇主體造成很嚴重的損害。真正導致龍王廟垮塌的原因,是附近居民趁亂盜取廟宇主體建築使用的木材和石材。”
陳東萊輕咳了一聲,示意文化局局長停止發言:“如果是被盜的話,這批立柱和房梁總該有所著落。現在還能查清楚嗎?”
城關鎮的一名與會的副鎮長站起身來匯報道:“城關鎮在七九年的時候,就已經通過實地走訪與相片、實物比對,確認了龍王廟丟失的七根立柱與房梁的所在位置;七根立柱中,有五根在附近居民的家中發現,兩根完全遺失;主房梁已經斷為兩截,被遺棄至縣廣播局宿舍樓的院落內。”
“既然已經發現,為什麽不向群眾要回?”
文化局長無奈地歎道:“人家說木材是他們憑本事撿回來的,如果縣政府想要回去的話,要支付一定的費用。”
不用說都知道,這幫刁民絕對會獅子大開口。但既然建材已經有所著落,陳東萊倒也不是沒有辦法追回。想到這裏,他直接點名:“請公安局的與會同誌……”
“砰”
身後關門的響聲引得在場的一眾人側目。回身一看,隻見麵色紅潤、步履虛浮的財政局副局長潘亮正躡手躡腳地向前排的空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