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認可
字數:10615 加入書籤
在這春夏交替之際,午後的陽光籠照著鍾粹宮,鎏金暖爐裏三寸長的龍涎香緩緩吐著青煙。
隆裕太後那玉若凝脂的手掌緊攥著賬冊,蜀錦袖口露出的翡翠鐲子磕在紫檀案幾上,雙目凝視著正在悠閑品茶的皇帝。
一旁的矮幾上,擺著幾本攤開的賬冊,上麵密密麻麻的數字透著不尋常的氣息。
她抬眼看向坐在對首的皇帝溥儀淩霄),皇帝舉止神態沉穩麵容平靜,絲毫沒有了剛才那般焦躁。
隆裕皇太後帶著滿眼的探究與試探。皇帝一個小小的人兒,這神態變化也太快了。
“這內務府官員貪汙一事,你打算如何處置?那些個蠹蟲,啃噬著大清的根基,若不嚴懲,那後果又當如何呢?
"皇帝,你既拿住了內務部官員貪汙的證據和賬冊,有什麽想法,想來也已有定論,想好了再開口。"隆裕太後緩緩開口,鬢角的累絲銜珠步搖微微顫動。
淩霄麵帶沉穩的喝完茶,在案幾上放下茶盞,聽聞皇額娘這般詢問。
淩霄便微微抬頭,目光堅定,對著隆裕皇太後挺直了身子,緩緩吸了一口氣,看著暖閣內的一應擺設物件兒。
淩霄麵帶沉穩,以笑意回應隆裕皇太後的詢問。
皇額娘既然如此說,那兒臣也就說說有關此事的想法,還望皇額娘指正。
淩霄緩緩開口:“皇額娘既詢問,兒臣也說說自己的想法。兒臣覺得如今不宜大動幹戈。”
隆裕太後聽聞,眉頭緊鎖,剛要開口,淩霄抬手示意她聽自己說完。
“這些年來,內務府勢力錯綜複雜,內務府大小官員與皇族親眷皆有關聯。若是貿然改革,大力懲處,恐怕會引發強烈反抗,甚至會影響紫禁城的穩定。”
隆裕太後輕輕歎了口氣,手指輕輕敲擊著矮幾,陷入了沉思。
淩霄伸出手,拿過隆裕皇太後身前的眾多賬本。
在案幾翻開,"皇額娘且看這頁。"
"宣統四月十三,琉璃廠采買8萬塊青磚,實付庫平銀八十兩,采買木材50方,實付庫平銀二十兩。"
皇額娘您看看隻是一個簡單的改造工程,大宗材料采購就需這麽多,和所需數量都對不上。並且以次充好,互相混用。
隆裕太後伸手去撈過賬本,她盯著那行蠅頭小楷,記載的采購詳情。
淩霄接著說道:“兒臣是想拿著這些貪汙的證據拿在手中。這就如同扼住了他們的咽喉。”
“如此才能更加拿捏內務府一眾官員,用以配合咱們對內務府進行改革。”
“隻要那些官員將貪汙的銀子返還就行了。若是不識相,依然我行我素,那麽就該撤職罷官,絕不輕饒。”
隆裕太後微微眯起眼睛,審視著淩霄,審視了許久,才輕輕點了點頭:“皇帝,你能有這般想法,倒讓哀家安心不少。此事宜緩不宜急,你要沉住氣。”
“不過,這證據可要拿捏得死死的,既抓住了這一次貪汙,以此次事件為由進行排查那其他貪汙之事,即可管中窺豹。”
淩霄在一旁笑著說道:“皇額娘聖明,思慮周全。這內務府的水深著呢,咱們慢慢來,定能讓他們把藏在背後的髒東西都給挖出來。”
隆裕皇太後微微頷首:“皇帝所言極是。哀家會讓醇親王載灃配合調查,收集更多的證據。待時機成熟,再一舉出手。”
“隻是這過程中,牽扯出的官員王公勳貴,那又當如何?畢竟如今不是從前的大清朝。”
"兒臣正要請皇額娘示下。"淩霄忽然輕笑。
隆裕皇太後卻舒心一笑,看皇帝這樣子,下一步的打算怕是早就想好了。
請皇額娘容稟,自然,這內務府貪汙一事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內務府貪汙的事兒既然開頭查了,那便要查完。
但涉事的官員王公勳貴,自然不能像從前那般砍頭抄家,兒臣想的是隻要是有據可查的該賠付的盡量追回。
並且這些王公勳貴都是自己家的奴才,皇室逼迫太甚也不好,如今民國了不易讓民間對皇室產生大量的負麵新聞。
讓民國百姓誤以為皇室欺壓百姓慣了,如今到了民國依然不知收斂,竟拿這些忠於皇室的舊臣奴才下手。
隆裕太後瞳孔驟縮,皇帝心智竟如此成熟。
又聽淩霄說道,若是內務府查清之後,即可網開一麵,彰顯皇室恩德,又可以此為契機加大對內務府的改革。
兒臣想聘請洋人為幕僚,讓內務府接入西方的管理模式和中式管理模式相結合,共同確定規則。
將內務府程序化,製度化,規範化。
隆裕太後聽聞輕輕擺了擺手:“你能有這份心思與考量,哀家就放心了。”
可要記住,萬事都要小心謹慎,別讓那些奸佞之臣抓到把柄。咱們這是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一步都不能錯。”
此時,鍾翠宮寢殿外吹起了微風,吹得窗戶“哐哐”作響。
而暖閣內,母子二人圍繞著內務府改革一事,悄然謀劃著一場風暴,等待著合適的時機,給那些貪婪的官員牢牢掌握在手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隆裕太後在鍾粹宮暖閣一番權衡後,淩霄便開始緊鑼密鼓地布局內務府改革之事。
淩霄深知此事棘手,深知如今內務府勢力錯綜複雜,內務府大小官員與皇族親眷皆有關聯,貿然改革必將引發強烈反抗。
淩霄起身下榻,坐在紫檀書桌前,仔細梳理著手中內務府的賬冊。
陽光燦爛,映照出他嚴肅的麵容。他喚來心腹小李子,低聲吩咐:“去查一查營造司郎中富察明德,看看他在這次改造工程之中到底扮演了什麽角色,還有他與內務府其他官員有哪些牽連。”
小李子領命而去,淩霄則在書桌前沉思。
淩霄知道如今的局麵,要打破內務府的僵局,需得找到一個突破口,而這個突破口,就是富察明德。
從此次工程改造一事下手在聯合內務府大臣馬佳紹英,以清查貪汙為由削減大量冗餘人員,方能減輕不少壓力。
未時的銅漏聲裏,淩霄拿著毛筆蘸著朱砂,在《內務府貪腐名錄》上圈出富察明德的名字。
羊毫筆尖懸在"鑲黃旗出身"的標注上,其家族血脈關係,距離主支還是挺遠的。
此時小李子領命出了鍾粹宮,安排了十數人不等前往紫禁城內各個宮殿機構進行打聽。
無論是向後宮各位太妃主子的奴才,私下裏打聽富察明德為人表現是否有勾連?
還是向內務府其同僚探聽富察明德為官做事如何,又或者向工匠小吏進行私下打探。
在內務府內太監並未說明此行對於富察明德有什麽處置目的,隻是隱晦地表明了自己的來意。
富察明德聽聞這些話後,臉色瞬間變得煞白。
他深知,在這紫禁城的高牆深院裏,隱隱有一雙雙眼睛在盯著他,而他那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恐怕早已被察覺。
在此壓力之下,富察明德終究還是選擇了妥協。
看著太監依次找尋各位同僚,小吏進行談話。
其中不乏與自己有矛盾的官員。
他獨自一人靜靜的坐在值班房裏,咬著牙,提筆寫下了請罪折子。
折子裏,富察明德言辭懇切地承認了自己在材料采買過程中的錯誤,並表示願意退還贓銀,希望皇上能夠從輕發落。
富察明德更多的是慶幸,皇上此次不過是抓住了一個小辮子,貪汙了那麽十幾兩銀子。
竟然完全沒有察覺,皇上此次隻是借此事為開端深入調查,打算對內務府的官員進行大清洗。
與此同時,淩霄對於富察明德的安排上也下了一番功夫。
這時,淩霄思考一番起身走到隆裕太後跟前,在隆裕太後身旁輕聲稟報道:“兒臣有一想法,還請皇額娘詳聽。”
隆裕太後微微側頭,示意同意,輕聲說道:“既有了想法,便說來聽聽。”
淩霄挺胸抬頭,目光沉穩而自信,緩緩說道:“皇額娘,這次富察明德一事,兒臣以為,下次養心殿朝會時,太後娘娘可以就富察明德貪汙之事為契機,將內務府存在的問題一一擺出,在朝會上借題發揮,好好議論一番內務府的人事任命以及財政情況。”
“如此一來,既能讓他們知道朝廷現在對這等貪腐之事絕不容忍,又能給我們改革內務府找到一個合理的切入點。”
隆裕太後微微頷首,抬眸看向淩霄,示意淩霄繼續說下去。
淩霄繼續說道:“如今內務府人浮於事,貪汙之風屢禁不止,根源就在於內務府人員混亂繁雜,財政監管不力消耗朝廷大量銀錢。”
淩霄說著,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思索。
“這次若咱們可以借機提出裁撤內務府中那些冗餘的人員。”
“裁撤這些冗餘人員,不僅能節省開支,那些屍位素餐之輩必然人心惶惶。”
而要求改革內務府管理方式,引入西方先進管理模式,不僅能提高辦事效率,還能堵住那些心懷不軌之人的貪腐之路。”
“讓真正忠於皇室又有能力的官員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
隆裕太後微微皺眉,輕聲道:“隻是這樣一來,那些被裁之人肯定心懷怨懟,內務府那邊的反應恐怕不會小。”
“這內務府牽一發而動全身,還得慎重啊。”
淩霄笑了笑,說道:“皇額娘聖明。所以咱們在處理此事時,一定要掌握好分寸。”
“皇額娘所言極是。內務府勢力錯綜複雜,兒臣也不想大動幹戈。”
富察明德既已認罪,朕便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但他必須退還贓銀,要他全部退還也不現實,就以此事倒推三個月為期限。且要協助朕對內務府進行改革。
內務府是扯出蘿卜帶出泥,沒有一個官員是幹淨的。
“至於其他官員,若有心改過,便主動交代問題,朕可網開一麵;若依舊冥頑不靈,定不輕饒。”
皇額娘您在養心殿朝會上說話要留有餘地,不要和內務府的官員及那些與之勾連的王公大臣徹底撕破臉。
“若是一上來就因富察明德一事與他們徹底撕破臉,隻怕朝局有變,改革之路也會困難重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咱們此次朝會議論,更像是一種警告,也是一種誘導。讓他們知道咱們對內務府改革的態度,同時又給他們一個妥協的機會。”
隆裕太後輕輕點頭,眼中透著幾分睿智:“皇帝的意思哀家明白。這內務府之事,不能操之過急。”
隻是如何在這其中找到平衡,既能讓改革順利推行,又能不使矛盾激化得太厲害。”
隆裕太後沉思片刻,說道:“那皇帝接下來要如何打算?”
淩霄接著說道:“在內務府官員服軟時,咱們可以順勢再提出引入西方管理模式來改革內務府的財政與人事製度。”
如今西洋各國發展迅速,他們那一套管理模式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咱們若能部分引入,定能讓內務府煥然一新,提高辦事效率,減少貪汙舞弊的機會。
如此一來,既能讓朝廷節省開支,又能讓那些對改革持有觀望態度的人看到變革帶來的好處,從而爭取到更多支持。”
隆裕太後目光中透露出一絲讚許,緩緩點頭:“皇帝你這想法倒是周全。隻是引入西方管理模式,恐會遭到守舊派反對。”
淩霄恭敬地說道:“皇額娘,改革本就不易,守舊派的反對在所難免。”
“但咱們可以先從一些小處著手,比如在人員考核、物資采購等環節引入一些簡單的西方規則。”
“待取得成效後,再逐步推進。而且皇額娘您在這紫禁城中地位最高,最尊貴,有您支持和醇親王爺的輔佐,定能讓這些舉措順利推行。”
暖閣內隆裕太後靠著軟榻微微閉上雙眼,似乎在思索著淩霄的建議。
片刻後,隆裕皇太後睜開眼,目光堅定地說道:“皇帝你所言有幾分道理,此事便依你所言。隻是這其中的尺度,你我母子二人一定要好好把控,莫要讓事情脫離掌控。”
淩霄連忙彎腰行禮:“皇額娘放心,兒臣定當全力以赴,確保此事順利進行。”
說著,淩霄便轉身走向書案,背影在窗外的陽光映照下,顯得堅定而篤定。
隆裕太後望著他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揚,心中對此次改革充滿了期許。
淩霄在書案坐定,卻難掩眼中的精明與幹練。
他微微皺著眉頭,手中執著一本厚重的賬冊,逐頁翻閱,前世的記憶與眼前的數字相互交織,讓他全神貫注於其中。
賬冊的紙張散發著陳舊的氣息,上麵的墨跡因歲月的侵蝕有些模糊。
淩霄目光如炬,迅速捕捉到關鍵信息。
他首先查看的是營造司的材料訂購記錄,憑借著前世在財務審計方麵所學的知識,他熟練地將訂購數量與工程實際所需進行比對。
“按這長春宮維修的工程規模,所需的金磚數量應是嚴格根據麵積計算得出。”
淩霄喃喃自語,手中的朱筆在賬冊上輕輕一點。
他快速計算著工程麵積所需對應金磚數,又對比賬冊上的訂購量,眉頭越皺越緊。
“竟多出了近三成!”他眼中閃過一絲冷芒,這多出的青磚數量。
不僅石料磚頭,各類木材的訂購也存在問題。
根據工程用料規劃,所需的杉木本應按照特定的尺寸和數量供應,然而賬冊上卻顯示超量訂購。
淩霄放下朱筆,手輕輕敲著書案,陷入沉思。他深知這些多餘的木材背後,定是有人中飽私囊。
在查看完材料訂購情況後,淩霄又開始核查工程量與實際用料的匹配度。
他詳細記錄下工程中各個環節所需材料的標準用量,再對照賬冊上已使用的材料數據。
每一次數據的對比,都讓他更加篤定內務府內部存在嚴重的貪腐問題。
“就拿這四位太妃所居宮殿的彩畫修複來說,按照工藝標準,所需的礦物質顏料用量清晰可算。”
淩霄說著,在賬冊空白處快速演算起來。片刻後,他驚訝地發現,賬冊記錄的顏料使用量竟是實際用量的數倍。
“這些多餘的顏料,是被倒賣到了何處?”淩霄緊握朱筆,心中的怒火愈發旺盛。
如果說材料的問題隻是冰山一角,那麽出納、用度的核查則是找出內務府貪腐根源的關鍵。
淩霄開始逐一對每一筆出納記錄進行詳細審查。從官員們的俸祿發放,到日常辦公用品的采購,每一項支出他都不放過。
他發現一些毫無必要的開支頻繁出現在賬冊上。比如有些辦公用品的采購量遠超實際使用量,且采購價格明顯高於市場行情。
淩霄將這些問題一一標記在賬冊上,心中的改革藍圖愈發清晰。
隨著查閱的深入,淩霄發現內務府賬冊的漏洞遠比他想象的要多。
每一次掩蓋的貪汙痕跡,都像是一根刺,紮在他眼中。
他深吸一口氣,決定將這些發現整理成詳細的報告,為後續的改革行動提供確鑿的證據。
窗外的陽光漸漸西斜,灑在他的背影上,仿佛為他的決心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隆裕太後斜倚在紫檀嵌玉的羅漢床上,她的目光落在麵前正襟危坐的溥儀淩霄)身上,看著皇帝沉穩辦事皆有章法,麵色平靜而欣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想到皇帝對內務府貪腐一事的處理,隆裕太後心中滿是讚許。
皇帝沒有貿然行事,而是深思熟慮,提出了抓大放小、以退為進的策略。
先讓營造司郎中富察明德請罪,再在小朝會上以退為進地施壓內務府,既掌握了主動權,又避免了與內務府勢力正麵衝突激化矛盾。
“皇上,哀家今日看了你處理內務府之事的種種安排,真是欣慰啊。”
隆裕太後緩緩開口,聲音裏帶著一貫的端莊與威嚴,此刻卻多了幾分真切的讚賞,
“皇上考慮得這般周全,每一個步驟都思慮得如此細致,哀家再也不用擔憂了。”
淩霄趕忙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禮:“皇額娘過獎了,兒臣不過是盡自己所能處理這些朝政之事。若沒有皇額娘平日裏的教導與支持,兒臣也不會有今日的見識。”
隆裕太後微微頷首,眼中滿是慈愛:“你能有如今的成就,哀家自然欣喜。這些日子,哀家看著你事事親力親為,處理得井井有條,已經能像一位真正的帝王那般鎮定自若地處理政務了。”
說著,隆裕太後輕輕歎了口氣:“這些年,哀家垂簾聽政,實是無奈之舉。如今見你如此出色,哀家心中也踏實了。”
“等這內務府貪腐之事徹底了結,哀家便給你遷宮,讓你正式入住養心殿,全麵接掌朝政大權。”
淩霄連忙再次跪地:“皇額娘折煞兒臣了,這些都是皇額娘多年教導的結果。即便兒臣有能力處理朝政,也少不了皇額娘在背後支持與指點。”
隆裕太後看著溥儀淩霄),目光中滿是慈祥:“皇上不必謙遜,這是遲早的事。”
而且哀家打算,皇上在遷宮入主養心殿後,哀家便移居長春宮,好生頤養天年。
“這麽多年操持朝政,哀家也著實有些疲倦了。如今皇帝能挑起這大梁,哀家也能放心了。”
說到這裏,隆裕太後的語氣中多了幾分感慨:“當年先帝離世,哀家不得不肩負起這沉重的責任,將你扶上皇位。”
“這麽多年來,哀家因為自己能力不足,以至於耽誤了大清,也怕皇上難以承受這帝王的擔子。如今看來,哀家的擔憂都是多餘的了。”
淩霄眼眶微微泛紅,自己深知這些年皇額娘的不易:“皇額娘為兒臣、為大清付出了太多。兒臣日後定當不負皇額娘期望,好好管理這皇室,讓皇額娘能安享晚年。”
隆裕太後和淩霄在這溫暖的殿內,母子情深地交談著,一個即將放權,一個即將全麵接掌紫禁城,皇族的未來似乎在這暖閣之中,悄然迎來了新的曙光。
喜歡重生成為末代皇帝請大家收藏:()重生成為末代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