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拓建運河
字數:3915 加入書籤
看到高策這般哀痛的模樣,躺在病榻上的錢靈蘊看在眼裏很是心疼。
她緩緩朝高策伸出手,哽咽的輕聲喊道:
“策……策兒,策兒!”
“你別哭了,別傷著自己!”
聽到母親的話,高策哭著爬到母親的病榻前,拉著母親的手說道:
“娘,您不要走啊!爺爺走了,爹走了,表叔也走了,你們一個個都走了,隻留下我一個人!”
錢靈蘊摸了摸高策的臉,柔聲說道:
“策兒,人早晚都是要死的,娘要去找你爹了,不要哭,不要哭,咱們一家人早晚都會再見的。”
“娘先去給你探探路,探探路!”
錢靈蘊的聲音越來越弱,高策知道母親已經快要不行了,他緊緊抓住母親的手,想留住自己的母親。
錢靈蘊側過身子,一臉慈祥的看著高策,伸出另一隻手輕輕撫摸高策的頭,柔聲說道:
“策兒,娘要走了,你還有妻子,有兒子,你擔負起責任,你要……你要好好的活下去,好好的生活!”
“娘在天上看著你,保佑著你!”
“你要好好的!”
說完這句話,錢靈蘊緩緩閉上眼睛,伸出去的手緩緩落下,已然是沒有了氣息。
高策看到這一幕,眼淚傾泄而下,跪在地上,痛苦的嘶吼道:
“娘~!!!”
“啊啊啊~!!!”
站在慈雲殿外等候的所有人聽到皇帝的咆哮聲,無不膽戰心驚,紛紛跪在地上叩首。
大燕治平十三年七月二十二日,大燕文太後在慈雲宮的病榻上薨逝,享年五十九歲。
帝慟哭。
太後已死,皇帝一個人守在慈雲宮內,守在母親的遺體身邊,無人敢進去。
最後還是皇後鄧鳶和太子高穆堯走進殿內勸慰了高策一番,高策也知道死去的人應該入土為安,所以讓人進殿收殮太後的遺體,並舉行了葬禮。
文太後的葬禮十分的隆重,高策下旨,輟朝五日,令天下人為太後服喪,此乃國喪。
同時,經百官商談,內閣合議,高策決定,給予太後的諡號為仁孝,是為大燕仁孝文皇後。
喪儀結束,皇帝親自扶靈柩前往孝陵,讓太後與先帝合葬。
等到這一切都了結之後,仿佛一切都歸於平靜。
並沒有像他人以為的那樣,皇帝會因為悲傷而無心處理朝政,相反,安葬完太後之後,皇帝便迅速進入了工作狀態,皇帝情緒很穩定,也很冷靜,甚至冷靜的有些可怕。
鄧鳶知道皇帝並不是忘記了太後離世的傷痛,他隻是把這傷痛深深的埋在了心裏,因此鄧鳶時常開解高策,希望能把他心中的傷痛撫平,最起碼不要讓他心裏這麽壓抑。
就像錢靈蘊生前說的那樣,高策是把鄧鳶放在心裏的,所以鄧鳶對他的勸慰是有用的,再加上還有兒子高穆堯的陪伴,高策的心情也是日漸好轉,但還是無法與之前相比,這表現在高策的朝政治理上。
之前高策處理朝政雖然殺伐果斷、雷厲風行,但還是懷有一絲寬厚之心的。
可如今的高策越來越像一個處理朝政的機器,愈發無情狠戾,性格也是越來越古怪,時常會發怒生氣,隻讓一些老人近前侍奉,也隻有這些老人敢近前侍奉。
不過總體而言,高策還是穩定的,處理朝政沒問題,依舊是那麽的明辨是非,依舊是那麽的殺伐果決,大燕這匹戰車在他的領導下依舊在穩步前進。
…………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很快就來到了大燕治平十四年。
在這期間,大燕國內穩定,外部環境也很好。
大燕北疆自從完顏垂那一次大敗而歸之後,便無力再進攻大燕。
南部邊境由靖國公陳積率領南征軍鎮守,南蠻勿敢動。
韓令率領鎮海軍監視東部海域,風平浪靜。
大燕西部在馬異的鎮守下一切無恙。
有西境都護府的存在,西境秩序井然,即便有些小國心懷不軌,卻也翻不起大浪,反倒是成就了西境都護胡大愚的軍功。
四方外患已定,國家安全無虞,國庫裏的錢帛也非常充裕,國家的穩定又使得人口迅速增長,勞動人口也多了,所以高策想將一件大事提前進行。
那便是拓建運河。
這是一件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所以要慎之又慎。
高策先是向內閣重臣說出了自己的這個想法,對此有支持者,有反對者,但是反對的人並不是反對修建運河,而是不想現在修。
他們都不反對拓建運河。
因為燕京在北,不利於調動南方的賦稅錢糧,所以修建運河於國家百姓而言,有利無害。
關鍵是怎麽修,工期如何定,是急修還是緩修。
對此高策已經有了決斷,運河必須現在就修,可以慢慢修,工期可以長,但是拓建的運河一定要好,這是一個千秋工程,絕不能出一丁點的紕漏。
既然皇帝已經決定好了,內閣諸臣也不反對修運河,這件事就算是定下了。
隨後,高策又將修建運河的想法搬到朝堂上衝著百官講。
這麽大的工程,連內閣都有遲疑的人,百官當中自然也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
不過皇帝心意已決,內閣也通過了,現在放到朝堂上來講,說是商討,其實也就算是通知罷了。
果不其然,在皇帝的龍威下,拓建運河的事情順利通過,百官無一人再反對。
高策命工部和戶部一起為拓建運河製定工程方案和工程預算。
戶部尚書魏植和工部尚書楊幹領旨。
經過十四日的商討,一個妥善的拓建運河的方案和一個精細的工程預算正式出爐。
戶部和工部所有官員聯名將這兩份方案奏折呈交給皇帝。
高策看過之後很是滿意,正式批準了這兩個方案。
方案通過,緊接著便是征調民夫修建運河。
這件事交給戶部和工部一起處理,高策隻有一句話,運河可以修得慢,但必須修完,而且修建運河的過程中不能失了民心。
高策定下了基調,官員具體實施。
喜歡大燕宮廷請大家收藏:()大燕宮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