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承平

字數:4064   加入書籤

A+A-


    大燕治平二十年六月一日,大燕第三任皇帝高策駕崩。
    高策在位二十年,對內平定了寧王之亂,閩地叛亂,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隨後治理民生,編纂律法,使《治平律》得以大成,穩定了社會秩序,修建運河,大燕南北得以暢通無阻,對外征服西境,設立西境都護府,親征燕山關,北伐戎狄,收取南部草原,兵征南蠻,力保江南穩定,於東海設立海防,終使四夷賓服,拓土而國強。
    治平二十年是大燕繼武狩、政和之後的大發展,留給下一任君王的,是一個外無強敵,內無叛亂,百業興旺,萬民安樂的太平基業。
    ………
    大行皇帝駕崩後,皇後鄧鳶忍著悲痛聯合五大輔臣控製住了京都局麵,並著手準備大行皇帝的喪儀。
    這場喪儀盛大而隆重,除京城的官員之外,外任的三品及以上大員紛紛進京奔喪。
    皇太子高繼堯於靈前繼位,沒有使中央出現權力真空,不過正式的登基大典要等到喪儀結束後。
    ………
    待喪儀結束,高策的靈柩被送往早已修建好的皇陵。
    皇陵的地址是高策自己挑選的,其位於長陵和孝陵之間的一座小山,卻比長陵和孝陵矮一些,仿佛長輩俯看自己的孩子。
    高策期盼死後能與親人團聚。
    而他的陵寢被朝廷命名為景陵。
    …………
    服喪期滿,新皇的登基大典正式開始。
    年僅六歲的高繼堯身著龍袍一步步走進朝堂,他現在還太小,很多事都不明白,但隨著他慢慢長大,他便會知道這是屬於他的時代。
    而已經是皇太後的鄧鳶跟在高繼堯的後麵,新帝坐於龍椅之上,她繞過龍椅,端坐於帷幕之後垂簾聽政。
    階下百官紛紛下跪行禮,高呼道:
    “臣等拜見太後娘娘,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高繼堯回過頭看了一眼母親,小小年紀的他麵對這種場麵還是有些茫然無措,好在身後的母親給他投來鼓勵的目光。
    隨後他平複好自己的心緒,模仿著父親的模樣,抬手說道:
    “眾卿平身!”
    “謝陛下!”
    百官紛紛站起身來。
    高繼堯幼小的臉龐上滿是凝重之色,他按照之前演練了無數遍的語氣說道:
    “諸位卿家,先皇駕崩,朕以衝齡繼位,國事需仰賴母後與諸卿,望諸位輔佐朕安定社稷,福澤萬民!”
    百官齊聲回道:
    “臣等謹遵陛下之命,吾皇聖明,大燕萬年!”
    見狀,高繼堯看向一旁的童謹,沉聲說道:
    “童公公,宣旨吧!”
    童謹拱手回道:
    “是!”
    緊接著,童謹從袖中掏出那份早已擬好的詔書,將其緩緩攤開後,朗聲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承襲天命,下順輿情,承繼大統,改元承平,追尊皇考為憲宗武皇帝,尊母後為武太後,遷居慈雲宮,朕尚年幼,遵先帝之命,由母後攝政,五大輔臣輔政,至朕加冠之日再行歸政,欽此!”
    詔命既下,百官紛紛行禮,高呼萬歲。
    高策的諡號為武,廟號憲宗,新的年號為承平,這些都是鄧鳶親自挑選的。
    她知道高策一生致力於建設一個清正廉明的官場和一個有秩序的社會,因此才有了《治平律》的問世,因此“憲宗”二字實至名歸。
    而高策在位二十年,平叛亂,收西境,伐漠北,將大燕的版圖拓寬了一半有餘,這個“武”字也是名正言順。
    新年號“承平”二字,有治平相承之意,鄧鳶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承繼先人的誌向和福澤,讓大燕永保太平。
    定下這些事情,治平一朝成為了過去,新的時代開始了。
    …………
    下朝之後,鄧鳶領著高繼堯來到文淵閣與五大輔臣一起商議政務。
    其中談論了運河的修建進程,還有四境守將是否返回駐地的事情。
    運河的拓建工程是在治平十四年七月開始的,很遺憾,由於工程規模浩大,高策有生之年並未看到運河竣工。
    高策十分看重運河的拓建,他曾說過,不管多少年,不管要花費多少人力和物力,這條運河必須拓建。
    在這次的內閣會議上,鄧鳶也做出了表態,運河必須要繼續修建,並且規定了時限,三年之內運河必須拓建完畢。
    這個要求並不算高,畢竟運河拓建至今已有六年,其進程已近大半,剩下的三年時間也足夠了。
    而後鄧鳶又下令,四境守將除高錦眉之外,皆要返回駐地,北疆軍權暫由副帥白峰接手,平狄公主高錦眉需要留京輔政。
    這兩件事說完後,內閣會議暫時告一段落。
    鄧鳶則是帶著高繼堯回到承明殿處理奏疏,童謹和青檀則是在一旁侍候著。
    高繼堯年齡還太小,奏折都是由內閣提出意見,鄧鳶進行批示。
    鄧鳶拿起一份奏疏看了看,輕聲說道:
    “先帝剛走,這個馬異就迫不及待的展露頭腳了,以前他可不會如此頻繁的表達自己的意見。”
    童謹輕聲回道:
    “畢竟身份不同了,他如今可是輔政大臣。”
    青檀則是一臉疑惑的問道:
    “說起來倒也奇怪,先帝在世的時候就對馬家十分忌憚,真沒想到會讓馬異擔任輔政大臣。”
    聽了二人的話,鄧鳶搖了搖頭,頗有深意的說道:
    “你們覺得一條毒蛇是藏在暗處讓人害怕,還是擺在明麵上讓人害怕?”
    “這樣挺好的。”
    聽到這句話,童謹和青檀對視了一眼,行禮道:
    “太後聖明!”
    …………
    與此同時,在江國公府的大堂上,馬異及其子剛剛下朝回家。
    馬景笑著說道:
    “恭喜父親啊,先帝死了,如今父親已經是輔弼大臣,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將再無掣肘,必能大展宏圖啊,我馬氏一族也必能更進一步。”
    馬異微微一笑,淡聲說道:
    “話不要說得太早,輔政大臣一共五位,除了淮王之外,於明陽、張雎、高錦眉那個是省油的燈,有他們在,我們可不能掉以輕心啊!”
    “接下來要走的路還有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