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壓力山大

字數:3906   加入書籤

A+A-


    鄭非辦公室的門在身後輕輕合上,不再能聞到內裏的茶香,也意味著對方將那份沉甸甸的任命交到他手裏。
    陳默一路帶著懵逼的心情走回了集團IT所在的G區。
    “常務董事...”
    這四個字在他腦海中回蕩,卻沒有激起預想中的狂喜或興奮。
    反而像一塊沉重的鉛錠,穩穩地壓在了他的心頭。
    重量清晰可感,甚至讓他下意識地挺直了脊背,仿佛要更好地承擔起這份突如其來的重任。
    二十九歲,入職第九年,華興常務董事。
    這個職位足以讓外界任何了解華興體係的人瞠目結舌,堪稱奇跡。
    若在幾年前,甚至就在“渡河”項目最艱苦卓絕的時候,有人告訴他會有今天,他或許也會心生向往。
    但真正走到這一步,親耳從鄭非和徐平口中得到確認,感受卻截然不同。
    這確實不是輕飄飄的榮耀,而是沉甸甸的、關乎二十萬人和背後二十萬家庭的責任。
    是麵對未來更加波譎雲詭的國際風雲、更加複雜激烈的市場競爭時,必須做出的每一個可能影響公司命運的決策。
    是真正從“將”到“帥”的蛻變,視野必須從自己分管的一城一池,擴展到整個華興的萬裏江山。
    他緩步走向電梯間,光可鑒人的大理石牆麵映出他略顯凝重的身影。
    電梯上行,數字不斷變換,他卻覺得肩上的壓力有增無減。
    陳默站在頂層他辦公室外鋪著柔軟地毯的走廊上,四周寂靜。
    “陳總,您回來了。下午和車控產品線的會議已經按您吩咐推遲了兩小時。”她語速平穩地匯報,專業素養無可挑剔。
    他隻是點點頭,臉上已恢複了平日裏的冷靜:
    “好。雨晴,接下來半個小時,我不接任何電話,不見任何人。
    有急事你先處理,或者記錄下來。”
    “明白,陳總。”林雨晴應道。
    陳默並沒有立刻邁步進辦公室,而是微微停頓,深吸了一口氣。
    仿佛這間熟悉的辦公室即將要成為一個陌生的“戰場”。
    林雨晴好奇的看了幾眼老板,不知道對方是個啥情況,但也不敢多問,埋頭寫寫畫畫。
    但不時抬起的頭和充滿好奇的眼眸卻出賣了她的內心。
    陳默的辦公室寬敞而簡潔,巨大的落地窗外是阪田園區錯落有致的建築和鬱鬱蔥蔥的綠化。
    更遠處是鵬城不斷拔高的天際線。
    陽光透過玻璃,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空氣裏浮動著細微的塵埃。
    他沒有走向辦公桌後那張寬大的座椅,而是踱步到窗邊,靜靜地注視著窗外熟悉的風景。
    城市的繁華與喧囂被玻璃有效過濾,隻剩下近乎凝固的靜謐。
    常務董事。
    這個頭銜再次浮現,帶來的卻是一陣深沉的疲憊和前所未有的清醒。
    他緩緩閉上眼睛,指尖無意識地按揉著眉心。
    他還真不是裝逼。
    高興嗎?或許是有的,那是一種被認可、價值得以實現的深層滿足。
    但更多的是壓力,那種山呼海嘯般的壓力。
    去年,也就是2018年,是波譎雲詭、驚心動魄的一年。
    這一年的大事件如同沉在水底的冰山,此刻清晰地浮現在他意識的海洋中,冰冷而堅硬。
    那些他前世隻在新聞裏看到的、屬於宏大敘事的風暴,今生卻近距離地、幾乎貼身地席卷而過,讓他真正體會到了什麽叫“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即使對於華興這樣體量的巨頭來說,時代落下來的灰,也是壓力山大。
    他,一個重生者,帶著對未來近乎作弊般的知曉,以為自己能多做些什麽,能改變更多。
    他確實努力了,冒著難以解釋的風險在心聲社區發帖預警;
    在“渡河”項目中傾注了全部心血,沒日沒夜地帶著團隊攻堅,硬是在三年內完成了原本預估五年都難以完成的壯舉 —— 用自研的ERP和數據庫,替換掉了公司賴以生存卻又潛藏巨大風險的OraCle係統,守住了公司數字生命的基座。
    但這也僅僅是整個龐大環節的第四層應用係統和第三層數據庫。
    他做到了,拚盡了全力,甚至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曆史原有的軌跡,讓華興在麵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時,至少在核心業務運轉上有了更強的韌性和底氣。
    想到這裏,他嘴角牽起一絲自豪的笑意,笑著笑著又感受到苦澀的味道。
    自豪的是,他做到了。
    苦澀的是,他隻能做到這裏。
    芯片,那最底層也是最堅硬無比的基礎確實太難了。
    他即使知道未來幾年會麵臨怎樣的至暗時刻,即使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技術背景,極力推動、協助海思的馮庭波馮總未雨綢繆,加緊備貨、加快研發,甚至在他主導的IT體係中盡可能地優化供應鏈、提升效率,為海思爭取更多時間和空間。
    但說到底,那不是他的主戰場。
    那顆小小的矽片,背後是整個人類工業文明的結晶,是無數頂尖智慧、精密製造和長期投入的結果。
    麵對整個西方世界長達數十年的技術積累和生態壁壘,他一個重生者,又能如何?
    即便有馮總那樣的猛將帶領海思數萬工程師日夜奮戰,2019年初的他們,依然像是在堅冰上開鑿,每一步都艱難無比,都知道真正的暴風雪尚未完全降臨。
    他能做到的,唯有把芯片設計軟件EDA給做好。
    至少讓馮總的團隊在打仗的時候有鋒利的武器可以使用。
    而操作係統,那承上啟下的第二層,鴻蒙......
    他甚至是直到自己躋身公司最高管理層後,才知曉其實它在華興內部早已經有了戰略地位。
    那是內部中央軟件研究院和終端BG的軟件部一起在負責的項目,並且已經默默耕耘了多年。
    而且他也再也沒有一絲精力去參與。
    這也算是公司最高層的戰略布局,以他集團IT總裁的身份無法憑借“先知”去提醒,因為無從解釋信息的來源。
    當然其實也不需要他提醒什麽,華興已經布局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