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解決思路
字數:4590 加入書籤
陳默是什麽人?
技術天才出身,對IT各個領域都有極深的造詣和洞察力,殺伐果斷,威望極高。
他定下的技術路線,比如集中化雲部署,下麵的人即使有不同意見,也大多會堅決執行。
因為所有人都信任他的技術判斷,也敬畏他的權威。
陳默在時,或許類似的矛盾也存在,但很可能被他的個人威望強行壓住,或者在他那裏就能得到令人信服的裁決,下麵的人不敢輕易炸刺。
而現在,坐在這個位置上的是他李文濤。
他或許管理經驗豐富,但對信息技術工程部具體的業務、技術、人員關係的了解,還需要時間沉澱。
在趙宏明、徐雙龍這些老臣眼中,他可能還是一個“外人”,一個需要觀察和試探的新領導。
他們這次爭吵,表麵上是技術路線和資源之爭,深層裏,未嚐沒有試探他李文濤的底線、能力和權威的意思。
他們想看看,這個新總監,會如何處理這種棘手的矛盾?
是會偏袒某一方?是和稀泥?
還是能拿出讓人信服的解決方案?
當他們發現自己的爭論似乎讓新總監感到為難、試圖調和時,那種長期形成的對陳默的信任和服從慣性,瞬間變成了對新領導權威的輕視,甚至遷怒 —— 如果不是你不夠強決,我們何至於此?
想通了這一層,李文濤感到一陣深深的無力感。
但同時也明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他缺乏陳默那種建立在卓越技術洞察、輝煌曆史戰績和強大個人魅力基礎上的絕對威望。
在這種缺乏足夠威望的情況下,單純依靠職位權力去壓服這些驕兵悍將,效果有限,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他需要盡快建立自己的專業權威和管理威信。
而眼前趙宏明和徐雙龍的矛盾,既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是一個機會。
一個讓他展示決策能力、平衡智慧,從而樹立威信的機會。
但是,該如何決策呢?
支持趙宏明,強力推行集中化,可能會犧牲區域業務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引起徐雙龍及其背後區域團隊的強烈抵觸;
支持徐雙龍,允許大規模本地化部署,又可能動搖集團IT的技術根基,造成架構混亂,引起趙宏明和技術派的不滿,甚至可能偏離陳默既定的大方向。
這個平衡點極其難找。
而且,他必須要考慮陳默的態度。
趙宏明是陳默非常欣賞的技術幹將,徐雙龍也是陳默舊部,雖然一度被按得死死的,但也算是回歸了。
自己處理這兩人,尤其是如果手段過於強硬,陳默會怎麽看?
會不會覺得他在否定之前的路線?
或者覺得他管理無力?
頭疼,真他媽頭疼。
頭頂上有一座大山,關鍵是這座大山最近還又變大了,屁股下還一堆刺。
立仁總啊立仁總,這特麽就是你說的,IT這邊好搞?
我能說髒話嗎?
李文濤心裏吐槽了幾句以後,越想越覺得需要印證自己的判斷。
他按下了內部通話鍵:“小楊,你進來一下。”
很快,秘書小楊走了進來:“李總,您找我?”
“把門帶上。”李文濤示意她坐下,然後看似隨意地問道:
“小楊,你來部門時間也不短了。
對今天會上宏明總和雙龍總的事情,你怎麽看?
隨便聊聊,就當私下交流。”
他刻意營造一種寬鬆的氛圍,想聽聽這位旁觀者清的下屬的看法。
小楊顯然有些意外,猶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說:“李總,我覺得...宏明總和雙龍總都是為工作吧,可能就是角度不同,都比較堅持己見...”
“小楊,我想聽真話。”李文濤溫和但堅定地打斷她。
“拋開那些套話,就以你平時聽到、看到的,你覺得他們為什麽今天會吵得這麽厲害?
甚至有點...不顧場合?”
小楊沉吟了片刻,覺得這是一個跟領導走得更近的機會。
她似乎下定了決心,聲音壓低了一些:
“李總,那我實話實說,您別怪我多嘴。
我覺得吧,一方麵確實是兩位老總對問題的看法差別很大。
但另一方麵...”
她頓了頓,看了一眼李文濤的臉色,才繼續說:
“可能也因為您剛來不久,大家...大家可能還在適應期。
以前陳總在的時候,他定下的事情,下麵雖然也可能有意見,但一般不會吵成這樣...
陳總他...比較有決斷,大家也習慣聽他的。”
小楊的話說得很委婉,但意思卻再明白不過。
新領導威望不足,鎮不住場子,所以下麵的矛盾才更容易爆發出來。
這和李文濤自己的判斷完全吻合。
他點了點頭,臉上看不出喜怒:“嗯,我明白了。好了,沒事了,你去忙吧。今天我們的談話...”
“李總您放心,我明白的。”小楊立刻保證道,然後起身離開了辦公室。
印證了自己的想法,李文濤的心情反而更加沉重。
問題很清楚,但解決方案在哪裏?
他背靠在椅子靠背上,閉上眼睛,仰著頭,嘴裏用家鄉話念叨了一聲“日恁爹”。
他知道,破局的關鍵,或許在於能否找到一個既能兼顧技術和業務需求、又能體現自己決策水平的方案。
但這個方案的具體內容是什麽?
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來自上方的明確支持。
當然,更準確的說,就是需要陳老板的明確支持。
接下來的兩天,李文濤幾乎投入了全部精力研究趙宏明和徐雙龍提交上來的報告,以及相關的背景資料。
他必須讓自己在短時間內成為這個議題的專家,才能做出有說服力的決策。
他仔細閱讀了徐雙龍提供的各國數據法規條文、網絡質量實測報告、業務部門的投訴記錄;
也認真研究了趙宏明提供的集中化部署的收益數據、TCO分析模型、以及關於本地化部署可能帶來的管理複雜性和安全風險的詳細論證。
他發現,雙方說的都有道理。
徐雙龍並非危言聳聽,某些地區的客觀條件確實惡劣,集中化部署體驗很差且合規風險真實存在。
趙宏明也並非杞人憂天,盲目放開本地化部署的口子,確實可能導致技術架構的碎片化和長期成本的上升。
問題的核心在於如何平衡。
絕對的集中化不現實,絕對的本土化不可取。
他需要一個精細化的管理策略,而不是非此即彼的二選一。
一個初步的思路在他腦中逐漸成型:或許可以建立一套“差異化IT部署策略”。
根據網絡質量、數據法規、業務重要性等多個維度,將全球各區域劃分成不同的等級(例如:核心區、標準區、邊緣區/特殊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