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林雨晴的極限
字數:4426 加入書籤
李文濤忙著自己的內部管理的同時,四月午後的陽光,透過總裁辦公層巨大的落地窗,在地板上拉出長長的光帶。
林雨晴坐在自己的新工位上,指尖在鍵盤上飛舞,回複著一封來自歐洲頂尖理工學院的郵件,這事關陳默即將受邀出席的一個前沿科技論壇的細節確認。
她的屏幕一角,Welink的消息提示如心跳般持續閃爍著,未曾停歇。
這張工位,位於集團權力中樞的外圍,卻無疑是信息洪流的交匯點之一。
比她在IT運維支撐部時更寬敞,配置也更頂級。
她添置了一盆綠蘿和一個裝著家人笑臉的相框,是這片高效而略顯冷硬的空間裏,屬於“林雨晴”個人的溫柔印記。
組織關係正式從集團IT轉入“集團總裁辦”已一月有餘。
那寫著職級17B的信息,已然悄然出現在她W1的個人主頁上。
17級。
在華興,這是一個象征著管理起步的門檻,是無數精英奮鬥十年乃至更久才能觸摸到的天花板。
薪資、股票、待遇的躍升是實實在在的,但林雨晴感受到最劇烈的,並非物質的充盈,而是視野的陡然開闊與肩上驟然增加的無形重量。
她的通訊錄正在經曆一場“爆炸式”擴容。
好友申請列表裏,充斥著各個BG總裁辦主任、地區部一把手秘書、關鍵合作企業高管的名字。
她的私人微信也變得“熱鬧”非凡。
大學群裏,沉寂多年的頭像紛紛冒泡:
“雨晴!!聽說你已經到華興總裁辦了?17級!你也太牛了!”
“晴姐,求抱大腿!總裁辦還缺掃地的不?我985碩士畢業掃地賊快!”
“林同學,以後可得多關照老同學們啊!”
甚至一位隻在她朋友圈偶爾點讚的遠房表姨,也發來長篇語音,先是回憶她小時候如何可愛,最後拐彎抹角地打聽能否幫她兒子內推至“陳總手下那個新成立的、很厲害的EDA部門”。
麵對這些,林雨晴從最初的些許無措,迅速進化到如今的遊刃有餘。
恭維與玩笑,以“謝謝,運氣好而已”輕鬆帶過;
真誠的職業谘詢,禮貌引導至官方渠道;
所有涉及商業請托或“走門路”的試探,一律以“公司有嚴格流程,我個人嚴格遵守並建議您按規則申請”為由,溫和而堅定地擋回。
她太清楚了。
所有的熱情和關注,九成九源於她身後那個名字 —— 陳默。
她是“常務董事、集團IT總裁、車BG副總裁陳默的專職行政秘書”。
這道強光打在她身上,照亮了她,也讓她的一切都被置於放大鏡下審視。
校友親戚的熱情,不過是這光芒投下以後略顯扭曲的倒影。
她感激機遇,更敬畏其後的責任與風險,言行舉止愈發謹慎得體。
“雨晴姐,”車BG的秘書小田輕聲道,將一份文件放在她桌角。
“徐總辦公室剛送來的,‘啟界’M5車型試生產評審會的最終議程,密級,需呈報陳總閱示。”
“好,我先過目。陳總正在和EDA產品線的鍾耀祖部長開視頻會議。”林雨晴點頭.
目光迅速掃過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日程表,大腦如同最高效的處理器,同步處理著多項任務。
她的一天,是從清晨七點五十踏入辦公室開始的。
第一要務是再次確認陳默當日的所有日程,像排雷一樣檢查有無衝突或臨時變動,同時預處理掉一批優先級最高的郵件和文件。
八點半,在陳老板開始上班的時候就立馬和他進行十分鍾左右的晨間碰頭,快速過一遍當日重點與可能的風險點。
此後,她便化身為信息洪流的“中樞調度官”:
電話、Welink、郵件、內部流程係統...各類信息從四麵八方湧來。
“林秘,西歐代表處緊急請示,關於當地最新稅務法新規,所有曆史PO都要全部調整,這是很大的挑戰,報告已發您郵箱,需盡快報陳總。”
“林工,徐平輪值董事長辦公室關於下周IRB會議議題,需要與陳總秘書處預溝通時間。”
“雨晴,陳總車BG下季度財報審計會議和這邊IT轉向數據治理會議有時間衝突,需要您協調或請陳總授權。”
“林秘,人力資源部廖建忠總裁辦公室轉來一份擬晉升為20級的高管名單,需要陳總會簽。”
...
這僅僅是集團IT和董事會常務職責層麵的事務。
車BG作為陳默分管的另一大塊,大量的文件、會議申請、匯報材料也開始源源不斷地流向她。
她需要快速理解那些陌生的專業術語:智能座艙的域控製器、自動駕駛的感知融合算法、車雲一體的OTA升級。
熟悉以後才能準確判斷輕重緩急,進行預處理和提報。
這同樣耗費了她大量的額外精力。
此外,陳默以個人身份投資的瑞子咖啡、靈境互動甚至雲麓咖啡這些產業。
雖然日常運營不需他操心,但一些關鍵的股東會通知、財報預審、重大決策報備等文件,也會流程性地到達她這裏,需要她審閱梳理,確保陳默能適時關注。
她就像一名技藝高超的雜耍演員,努力讓手中的七八個球保持在空中旋轉,不敢讓任何一個落下。
精力在高速消耗,那種一直緊繃甚至連午休時都無法完全放鬆的感覺越來越強烈。
她開始依賴咖啡因和薄荷糖來保持下午的專注度。
下午四點,送走一波來自俄羅斯的代表處負責人後,林雨晴趁著間隙揉了揉太陽穴。
目光落在桌上那份車BG的議程和屏幕上依然閃爍的數十條未讀消息上。
一種清晰的認知浮上心頭:極限到了。
這不是能力問題,是物理時間與精力分配的極限。
陳默的業務版圖擴張速度,已經遠遠超出了單一個秘書崗位所能承載的極限。
繼續這樣下去,疏漏是必然的,隻是時間問題。
而任何一個小疏漏,在陳默如今的位置上,都可能被層層放大。
林雨晴深吸一口氣,不是為了抱怨,而是為了解決問題。
她必須對自己的工作負責,更要對陳總負責。
她需要讓陳總知道,當前的支撐模式,已經需要升級了。
林雨晴整理了一下思緒,點開內部通話器,聲音保持著一貫的平靜,但多了一絲決斷:
“陳總,您方便嗎?
關於近期的工作支撐和車BG的議程,有重要情況需要向您簡要匯報。”
陳默結束與EDA產品線鍾耀祖部長的視頻會議時,窗外的天空已染上暮色。
會議討論了下一代仿真工具在算法效率上遇到的瓶頸。
團隊鬥誌很高,但前路依然艱難。
他向後靠在椅背上,閉目養神。
辦公室極其安靜,但他腦海中的圖譜卻異常喧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