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新任務

字數:4590   加入書籤

A+A-


    不知不覺中,他所執掌的華興IT巨輪,其噸位和複雜度已遠超前世記憶,也超出了他最初的設想。
    信息技術工程部:
    在剝離了自研產品板塊後,專注於傳統IT基礎能力,規模依然龐大,超過1600人,是保障全球業務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新任總監李文濤需要時間熟悉和掌控。
    IT自研產品線:
    新成立的二級部門,由馮亦如掛帥,專注於渡河ERP和高斯數據庫的深度研發與未來商用,規模近千人,是華興實現軟件定義未來的尖刀班。
    EDA產品線:
    同樣新成立的二級部門,由他本人親自兼任總監,整合了內部精銳(鍾耀祖團隊)和外部收購的核心資產(禾芯、概倫),規模已超千人。
    這是攻堅“卡脖子”技術的主戰場,技術密度最高,戰略壓力也最大,直接關乎海思乃至整個公司芯片業務的生死線。
    這三大二級部門,加上他分管的信息安全部和IT審計部,整個集團IT部的總人數已然是一個驚人的數字,管理幅度和深度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而這,還僅僅是他職責的一部分。
    作為車BG的副總裁,他分管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控、智能車雲、架構設計與集成五大產品線,每一個都是技術密集型領域,需要深度介入技術方向、資源協調和重大決策。
    車BG的業務節奏、文化語言與IT體係存在顯著差異,切換語境本身就需要消耗精力。
    更上層,還有董事會常務委員會和戰略與投資委員會(IRB) 的職責,需要他參與公司最高層麵的戰略決策、投資評審和風險管理。
    會議、文件、決策、內外部活動...
    他的時間被切割成碎片,哪怕是他經曆過重生,能很清楚能分清事務的輕重緩急,也開始感到一種深層次的疲憊。
    這源於思考時間被壓縮、難以深入的焦慮。
    林雨晴匯報的情況,恰恰是這種係統性壓力在最末梢的體現。
    陳默的工作複雜度提升了不止一個數量級,但支撐他的核心架構卻未能同步升級。
    還是主要依賴林雨晴一個人。
    這不僅是她的瓶頸,更是他自身工作效率和決策質量的瓶頸。
    他睜開眼,目光掃過堆積的文件。
    是時候進行架構性調整了,不僅是為了解放林雨晴,更是為了解放他自己,確保整個係統能高效、安全地運轉。
    這時,林雨晴的聲音從通話器傳來,平靜下潛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迫感。
    “進來。”
    林雨晴拿著筆記本和那份車BG的議程走了進來,步伐依舊利落,但陳默捕捉到了她眉宇間那抹被精心掩飾後的倦色。
    “陳總,打擾您。”她開門見山,語速稍快但清晰。
    “兩件事。
    第一,車BG M5試生產評審會最終議程,需要您最終確認;
    第二,是關於近期工作支撐的客觀情況...
    我認為,現有的模式可能需要進行優化,我需要支援。”
    她沒有抱怨,而是用數據和工作實例說話,列舉了文件流轉量、跨體係協調的複雜度、信息過濾的極高要求,以及處理時限帶來的巨大壓力。
    她特別提到了車BG業務的專業性門檻和她為此付出的額外學習成本。
    “陳總,我擔心長此以往,難免會出現流程延遲或信息過濾的不精準,影響您決策的效率,甚至可能造成誤判。
    當前的工作量,確實已超出了單一崗位能承載的合理極限。”
    她的結論客觀而坦誠。
    陳默靜靜地聽著,沒有打斷對方。
    林雨晴的匯報,完美印證了他剛才的思考。
    “雨晴,你說的情況非常重要,我也意識到了。”陳默開口,語氣沉穩而肯定。
    “這不是你的問題,這是業務發展帶來的必然挑戰。我們不能等問題發生再補救。”
    他略作沉吟,腦海中的架構圖迅速清晰起來:
    “我的初步想法是,組建一個小的、專屬的個人支持團隊。
    這個團隊由你總體負責協調和管理。”
    林雨晴神情一凜,身體微微前傾,專注聆聽。
    “首先,你作為我的專職行政秘書,職責不變,核心是日程、會議、差旅、通信,以及集團IT這邊的業務支撐和我的私人事務。
    你要做的是統籌管理,這是基石。”
    “其次,增設一個崗位:車BG方向再設置一個專職行政秘書。
    這個人主要處理車BG那邊的文件流轉、會議協調、以及與車BG其他領導、各產品線的日常對接。
    他需要快速融入車BG的業務語境。”
    “第三,增設一個文書/文稿助理崗位。
    主要負責幫我起草、潤色講話稿、報告、信函等各類文字材料,並做好歸檔管理。
    我需要有人確保我對外輸出的內容既高效又有質量。”
    他頓了頓,加重了語氣:
    “而且,這個文書助理,最好能兼任政策與公共事務助理。
    我參與公司頂層戰略和對外政策溝通越來越多。
    需要有一個專門的接口人,主動去對接公司的戰略研究院、公共及政府事務部等機構,幫我跟蹤政策動態,梳理信息。
    確保我的相關決策和發言與公司宏觀戰略、外部環境保持同步和匹配。
    這需要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和信息整合能力。”
    他看向林雨晴,目光裏是信任和托付:
    “這個團隊的搭建,我想交由你來牽頭。
    包括細化崗位職責(JD)、擬定人選標準、以及初步的篩選。
    你可以先從總裁辦內部、IT體係、車BG體係裏物色合適人選。
    人力資源部那邊,我會親自打招呼,他們會全力配合你。”
    林雨晴快速記錄著要點,心跳加速。
    這不僅是增派人手,更是將構建“常務董事辦公室”的重任交給了她。
    這對其組織協調能力、識人眼光是一次極大的考驗和鍛煉。
    “明白,陳總。我會立即著手,盡快梳理出具體的崗位需求和人選建議標準,向您匯報。”
    她清晰回應,眼中煥發出接受挑戰時的銳利光芒。
    “好。循序漸進,但務必抓緊。
    當前最緊急的是車BG方向的秘書,那邊的議程不能再耽擱。”
    “是!我馬上去辦。”
    林雨晴利落起身,帶著新的使命和一股被激發的鬥誌,快步離開了辦公室。
    陳默看著她離開,目光重新回到複雜的組織架構圖上。
    給林雨晴的任務隻是解決了眼前的支撐問題。
    如何讓集團IT這艘巨輪本身更高效地運轉,如何平衡好IT、車BG、董事會三重角色之間的精力分配,仍是擺在他麵前更深層次的管理課題。
    而第一個突破口,或許就藏在這個即將由林雨晴搭建起來的小團隊裏。
    他期待著她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