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朱標之死帶來的巨變

字數:4999   加入書籤

A+A-


    “朕的皇後,朕的標兒,居然都死在了朕的前麵……”
    人生三大不幸,少時喪父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子,朱元璋的一生全都占了。
    看著自己至親是如此結果的朱元璋,此時就像曆史上記載的那般,“帝慟哭”。
    另一個時空中已然成了孤家寡人的老年朱元璋,再次勾憶起妻子和兒子在世時的模樣,依然心如刀絞。
    但與壯年時不同的是,他沒有馬秀英和朱標在身邊安慰。
    “哭什麽?人終歸是要死的,再說了我和標兒不還沒死呢嗎?咱們一家子還有好些年可以在一起過呢,足夠啦。”
    老二朱樉又給老四朱棣來了一下。
    “都怪你那張好嘴,當真是得了沒法治的病!咱連什麽病都不知道,怎麽治?”
    朱棣:“關我什麽事?天幕是按照曆史記載來陳述的,醫官弄不清楚是什麽病,史官自然沒法記載,天幕就更說不清楚了。
    與其怪我,倒不如多規勸規勸咱爹,讓娘和大哥少要為他那動輒就要殺人的操勞,多將養身子才是。”
    挨過打的朱棣總算知道小聲吐槽了。
    朱樉看著一旁的老爹,歎了口氣:
    “爹何嚐不也是有苦衷的,若非功臣手握重兵,肆意嬌縱,為了咱大明的江山爹又何必要背負一個兔死狗烹的罵名。”
    ……
    【朱標的死,是促使朱元璋大肆清除功臣集團的重要原因。
    朱標在世時,因他為人寬厚,在兄弟和大臣們中威望頗高,能夠鎮得住時局。
    又因他傾向於仁政,恐懼於朱元璋嚴苛禦下的臣子們,都對朱標抱以很大的期望,都願意輔佐他。
    朱標去世後,出於對朱標的情感延伸,朱元璋將朱標十五歲的兒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是為大明皇位未來的繼承人。
    朱允炆尚且年幼,朱元璋擔心他無法駕馭那些戰功赫赫,位高權重的功臣。
    於是在朱標死後的次年,便向以藍玉為首的功臣們揮下了屠刀。
    並以藍玉為突破口,幾乎將明初的開國功臣以及他們的家族勢力一網打盡。
    雖然藍玉之死也有其本身的原因,但牽連人數高達一萬五千人之多,無疑又一次證明了政治鬥爭的殘酷性。
    最終朱元璋於公元1398年去世,時年七十歲。
    二十一歲的朱允炆登基稱帝,年號建文,又稱建文帝。
    朱元璋死前還做了一件事,下令讓眾多妃嬪和若幹宮女為其殉葬。
    按說朱允炆已經二十一歲了,再要說朱元璋擔心後宮幹政貌似有些說不過去。
    更多的可能是朱元璋受到元朝的人殉之風盛行,出於滿足個人私欲選擇了讓妃嬪們殉葬。
    因為朱元璋生前分封藩王,將馬皇後所出的四個兒子都給予了封王。
    其中老二朱樉被封為秦王,封地在陝西西安,是鎮守西北維護統治的主要地區。
    老三朱棡封為晉王,封地在山西太原,此地是中原王朝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重要屏障之一,軍事意義重大,朱棡在當地也擁有相當的軍事力量。
    老四朱棣封為燕王,封地為北平,此處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是北方的軍事重鎮,這也使得朱棣手握重兵。
    至於老五朱橚因為前後兩次封地分別在杭州、開封等賦稅要地,所以沒有兵權。
    還有一個手握兵權的是老十七朱權,他被封為了寧王,封地在大寧今內蒙古寧城縣),同樣是鎮守北方的戰略要地。
    這麽多手握兵權的藩王叔叔們,自然讓朱允炆擔心藩王勢力過大影響到中央政權。
    於是他聽從齊泰、黃子澄等大臣的建議開始削藩。
    第一步是設置賓輔監督並限製親王權利。
    並挑選臣子為藩王子女講學灌輸君臣綱要。
    還限製藩王活動,不準他們參與朝中及邊疆大事。
    但是僅僅進行了這些限製後,朱允炆就開始了急躁的正式削藩。
    首先以周王朱橚他的五叔有罪為由,將其廢為庶人,流放雲南。
    又先後削齊、湘、代三位親王,廢為庶人。
    其中湘王不堪受辱,舉家自焚。
    作為長期在北方與蒙古軍隊作戰,在軍中積累極大威望的朱棣,自然是朱允炆削藩的頭號目標。
    不僅在四叔朱棣的身邊安插人手監視,以邊防守備為由,將朱棣麾下的部分軍隊調走,削弱他的軍事力量。
    還將朱棣的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留在南京作為質子。
    城府頗深且對自己足夠狠的朱棣,於是裝作病危,讓三個兒子以見父親最後一麵為由回了北平。
    之後朱棣為拖延時間積蓄力量又裝起了瘋病。
    傳言朱棣為了取信朱允炆的眼線,甚至不惜吃豬屎。
    不過這一點正史中並未記載。
    但話又說回來,朱棣奪取皇位兵變成功後,那史書自然就是他說了算,所以這豬屎到底吃沒吃就真不知道了。】
    “哎呀,誰他娘活得不耐煩了居然胡謅朕吃豬屎。”
    身為帝王,一代雄主,卻被後世流傳吃豬屎這種醃臢之物,最重要的是在天幕的公示下,不僅天下人和後世人會流傳這事,曆朝曆代的帝王和百姓們都會得知此事胡作猜疑非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是此時已經作為皇帝勵精圖治多年的朱棣,卻意外顯得頗為平靜。
    朱瞻基說道:“皇爺爺,您這都沉得住氣啊?”
    朱棣挑了挑眉毛。
    “與奉天靖難時,朕將全家人的性命別在腰上,生裏來死裏去,又當了這麽多年皇帝,經曆那麽多世事,這點非議又算得了什麽?
    無知的人會笑話朕,有識之士隻會敬歎朕的忍辱負重,如此就更不比介懷於心了。”
    朱瞻基癟癟嘴,點頭道:“嗯~皇爺爺的沉穩和氣度夠孫兒學一輩子的。”
    “是啊,皇爺爺老了,可你還欠著火候呢,得學。”
    ……
    “誰——誰他娘活得不耐煩了亂嚼我的舌根子!!”
    與年邁時的截然不同的少年朱棣,卻對這一幕暴跳如雷。
    一眾兄弟們也是一陣嬉笑。
    朱元璋揪著他的耳朵氣道:
    “你都造反了你還有臉暴跳如雷?你爹我一猜準沒錯,果然是你小子造的反!平日裏就你跳得最歡,最桀驁難馴。”
    少年朱棣順著老爹提溜著的耳朵踮著腳,疼得呲牙咧嘴道:
    “爹你怪我幹什麽呀?您那乖孫兒,我那小侄砸兒,都把您親兒子逼到舉家焚火自盡了,把我逼到裝瘋賣傻去吃豬屎了,還不許我舉兵自救了啊?”
    朱元璋也知道是朱允炆太過年輕道行太淺,不僅腳跟都還沒站穩,還把事做的太絕了。
    歎了口氣,鬆開手道:
    “算了,允炆是我教得不夠好,削得太急,也削得太狠了。
    削藩就削藩,怎的還把自家叔叔給貶為庶人,還把自己的十二叔全家都給逼死了。”
    朱棣揉著耳朵埋怨道:
    “還不是跟你學的?自己親爹的忠厚仁善沒學會,到是把你的心狠手辣斬草除根給學了去,還沒學全,落得個騎虎難下。”
    朱元璋:“你爹我都說算了,你還揪著不放?
    功臣掌權和藩王安置一事咱都會設法在自己手裏解決,不會再將這擋子事留給你們這些不肖子孫了。
    倒是你小子我真奇了怪了,咱要是扶持允炆,自然會將兵權盡可能多的轉交到他手裏,替他鋪好將來的路,可你小子怎麽就能造反成功呢?”
    朱棣:“嗬~那沒法子,你兒子我就是天上的帥才,我做了皇帝以後文治武功必然不弱於其他帝王,爹你就看老天爺是怎麽陳述朕的功績的吧。”
    嘴欠,少不得又得挨一腳,惹得母親兄弟們又是一陣樂嗬……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