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明末帝王崇禎

字數:4064   加入書籤

A+A-


    曆代君王從天幕中看到崇禎的這番操作,都像是戴上了痛苦麵具般表情扭曲成一團,不自禁地用各自方言脫口吐槽道。
    “胡吊扯,瞎搞!”
    “白管幹啥都比這強啊!”
    “毛沒長齊的碎娃,盡耽誤事。”
    “得嘞~這下全瞎。”
    朱元璋氣到跳腳,天啟帝朱由校更是垂死病中驚坐起……
    【鏟除閹黨後又啟用了眾多東林黨“忠良”的崇禎帝,自以為即將開啟他的治世。
    但當崇禎問政朝臣應該如何挽回局勢,扭轉遼東敗局之時,這些東林黨人卻不吸取為什麽會被天啟帝,或者說閹黨極力打擊壓榨錢財的教訓,卻還是想著為自己的家族家業謀取利益,填補閹黨造成的損失。
    首要主張便是取消工商礦稅等所謂“盤剝百姓”的賦稅政策。
    對遼東局勢也是趁機想方設法安插自己黨派的人掌控軍權。
    偌大的朝堂倒也不是完全沒有看不出其中危害,與東林黨同流合汙的大臣。
    像溫體仁和周延儒,他們都是極力反對東林黨的,雖然目的並非完全出於公心,同樣有著自身的利益目的和黨派,但客觀上也的確對東林黨起到了遏製作用。
    比如崇禎元年,朝臣公推內閣首輔人選時,東林黨人推舉錢謙益,溫體仁公然彈劾其貪汙舞弊,使錢謙益與首輔之位擦肩而過,由此與東林黨結仇。
    錢謙益就是後來清軍入主中原時,崇禎皇帝帶頭自殺殉國後,就連他的一介歌姬夫人柳如是都勸他一起投水殉國。
    作為世食國祿,享盡大明富貴的他卻不僅不殉國,還帶頭跪迎滿人,剃發易服,被後世人嘲諷他是“頭皮太癢,水太涼”。
    因此周延儒和溫體仁先後被崇禎提拔重用為內閣首輔。
    他們掌權後打壓貶謫東林黨人,排擠異己,但也因此有結黨營私之嫌,又管不住自己手下人同樣貪贓枉法。
    依然無法讓政令上通下達,恢複國家正常運轉,最終也被罷免。
    崇禎又隻能任用東林黨人,寄希望於他們能解決財政危機,以遏製大明的內憂外患。
    但在經濟利益和政治鬥爭中,朝堂又變成了黨政不斷、相互攻訐的混亂狀態。
    崇禎想恢複工商礦稅,對有錢人征稅的政令根本施行不動,國家財政收入遠遠不如天啟時期。
    到這時對東林黨人痛恨不已的崇禎,才終於幡然醒悟哥哥重用閹黨實為不得已而為之。
    但是閹黨已經被他親自鏟除自斷了手足,再要培植太監勢力所有官員都會極力反對,沒了培植勢力的根基,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正因如此,崇禎的內閣首輔和內閣成員是換了又換,也隻是換湯不換藥觸及不到問題的根本。
    在有著如此嚴重的政治危機下,連年不絕的天災成了大明滅亡的又一大推動因素。
    崇禎元年,北方大旱,全陝天赤如血。
    崇禎二年,陝西延安府等地大饑,草木枯焦,百姓爭采山間蓬草裹腹,乃至人相食。
    崇禎三、四、五年陝西繼續大饑。
    崇禎六年,全陝旱蝗,耀州、澄城縣一帶,百姓死亡過半。
    七年,秋蝗、大饑,河南數年無歲不苦荒。
    八年,西鄉旱,略陽水澇;北方蝗災甚重,持續數年。
    九年,旱蝗。
    十年,秋禾全無,河南等地草木俱盡,人相食。
    十一年,夏飛蝗蔽天。
    十二年、十三年,大旱,米價飛漲,多地出現人相食。
    十四年,大旱,同時華北地區爆發瘟疫,死亡人數眾多。
    十六年,北京爆發大鼠疫,人口死亡近四成,死亡枕藉,無人收斂……
    麵對如此亡國之象,崇禎隻能六下罪己詔的同時,靠自己的勤政來試圖挽回大明的危局。
    他每日視朝,與大臣們商討政務了解時事,親自批閱大量公文,力求對國事了如指掌,以便做出決策。
    每日雞鳴而起,日夜操勞,每天用於吃飯、睡覺、休息的時間最多六小時,其餘時間都用於處理國事,到了夜晚也會因為國家現狀而輾轉難眠。
    同時個人生活極度節約,衣服、鞋子、襪子甚至打有補丁,且多是由皇後親自縫補。
    每日粗茶淡飯,飲食不講究,日常是三素一葷,有時還會減掉葷菜。
    他又不好女色,甚至在國家財政困難時,不許後宮嬪妃塗脂抹粉,以此節省開支。
    為了籌集軍餉,崇禎不惜放下皇帝的架子,向大臣借錢,甚至賣掉宮中器具。
    在位十七年宮中從未有過營建,更談不上大興土木。
    曆代的亡國之君要麽是荒淫無度、奢靡鋪張,要麽就是荒廢政務、不理朝政。
    但崇禎帝根本與這些不沾邊。
    從這些描述來看,他幾乎符合儒家對一個好皇帝的所有描述。
    但在大是大非他又有著致命的缺點。
    首要便是過於年輕根本不具備成熟帝王應有的洞察,導致輕率鏟除閹黨失去了全方位掌控國家的能力。
    再者多疑猜忌,剛愎自用,如袁崇煥手握重兵,崇禎卻因多疑對其產生戒心,輕信謠言和誹謗。
    因袁崇煥擅自誅殺了鎮守滿人後方的總兵毛文龍,且因袁崇煥許下五年平遼,然而僅一年多後後金就兵臨北京城下,最終將這位抵禦後金的關鍵人物殘忍地淩遲處死。
    同樣的還有與李自成力戰至死的孫傳庭,崇禎卻懷疑其詐死潛逃,不予贈蔭,極大地寒了將士們的心,致使大明最後的軍心喪失殆盡。
    說完了皇帝導致的亡國弊端,再說回明末農民大起義。
    為了應對遼東的後金威脅和平定內部農民起義,崇禎就隻能加征遼餉、剿餉、練餉三大餉。
    基層官吏得不到足夠支持,根本征不動士紳大戶,又要完成皇帝的死命令,那就隻能對生活已經極為艱難的平民百姓強征賦稅了。
    最後百姓們在天災肆虐,和士紳地主與官吏的雙重剝削下徹底爆發,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明末農民大起義。
    公元1627年,因陝西當地知縣不顧災荒仍強征苛捐雜稅,王二率眾殺知縣張鬥耀率眾起義。
    1628年,農民苦不堪言,抗糧暴動和聚眾起義事件接連發生,高迎祥順勢在陝西安塞起義。
    1629年,驛卒李自成加入高迎祥起義軍。
    1630年,張獻忠在陝西米脂十八寨起義。
    1631年,羅汝才在陝西延安率眾起義……】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