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大明滅亡

字數:4483   加入書籤

A+A-


    【鬆錦之戰期間,李自成也趁機於1641年攻克洛陽,福王朱常洵被殺。
    據《明史·福王常洵傳》記載,朱常洵被起義軍找到並殺害後,其侍從請求一棺收屍,起義軍應允。
    但也有說法稱,李自成將寄生百姓吃得肥頭大耳的朱常洵煮了做成“福祿宴”分給將士吃。
    但這種說法存在爭議,1986年出土的朱常洵墓誌銘則顯示其死後被厚葬。
    攻克洛陽這座富庶重鎮後,據《明季北略》記載,李自成從福王府中搜出了“金錢數千萬,米數萬石”。
    不過《明季北略》是清初的計六奇個人所撰,書中所記多為其耳聞目睹或采自傳聞,所以不算信史,隻能做參考。
    李自成將福王府中的金銀財貨和大批糧食物資,分發給民眾以賑濟災民擴充兵力。
    並以洛陽為據點,繼續發展自己的勢力,為後續攻打另一座大城開封做準備。
    1641年,在四川轉戰劫掠大半年的張獻忠出川攻克襄陽等地,但隨後在信陽被左良玉擊敗。
    張獻忠被迫投奔李自成。
    李自成本就與張獻忠不合,想將其部隊改編,張獻忠又不從,遂欲殺之。
    羅汝才向李自成建議留張獻忠擾漢南,以分官軍兵力,還未等李自成最終決定,羅汝才便先私下給了張獻忠五百騎兵,張獻忠得以趁夜帶領殘部迅速逃離,此後兩人徹底分道揚鑣。
    此時李自成正大舉圍攻開封,明軍主力紛紛馳援。
    張獻忠趁此明軍守備空虛,以五百兵馬一路向南,與起義軍分支革左五營匯合。
    革左五營由老回回馬守應、革裏眼賀一龍、左金王賀錦、改世王劉希堯、亂世王藺養成五營組成。
    張獻忠與他們會合後攻取多個府州縣,吸納數萬兵力,聲勢再次壯大起來。
    1643年五月,張獻忠率部攻克漢陽,南渡長江後又迅速攻克武昌,以武昌作為都城就此建立大西政權。
    反觀李自成,三圍開封不克後,狠心掘開黃河水淹開封城。
    開封城當時人口百萬,大水灌城後,城內居民除少數人爬上高地、高房獲救外,絕大部分被淹死,城中死者十之八九。
    洪水退去後,開封全城的房屋大都被厚厚的淤泥所掩蓋,千年古都繁華就此消逝。
    更重要的是黃河決口後,河水泛濫,淹沒了河南、安徽、江蘇三省的大片土地,數百萬人口受災,大麵積的農田被淹沒,土壤鹽堿化加劇,給廣大百姓帶來了漫長的災難。
    1643年,李自成也在攻占承天、襄陽等地後自稱新順王,與張獻忠針鋒相對。
    此時在1638年時被楊嗣昌以托疾拒戰、違抗軍令罪名誣陷入獄的孫傳庭,在朝廷麵臨即將覆滅之危時釋放出獄。
    並臨危受命,被崇禎配給五千新兵責令剿滅起義軍。
    孫傳庭入獄前,李自成部已經被他和洪承疇打到隻剩十八人了,所以他對領兵五千剿滅農民軍自覺有把握。
    但當他到陝西後才發現實際形勢極其嚴峻,短短三年之間李自成居然已有數十萬大軍號稱百萬,但實際兵力並無確切記載,隻能估計數十萬)。
    於是孫傳庭上書崇禎,請求增兵,或給他時間練兵至兩萬。
    孫傳庭極盡所能在潼關練兵,但糧食不足、新兵極多、朝廷撥付的火器也質量低劣不堪用,想要錢糧擴兵打造兵器也根本要不來。
    要命的是軍中還爆發了瘟疫。
    練兵條件受限嚴重的他,隻能夠將目光放到了那群魚肉百姓一毛不拔早就該殺的富商和地主身上。
    孫傳庭清查衛所軍屯,將侵占軍屯田地的軍官、豪紳等視為地主,按田畝和丁口征收錢糧草料,並加征以往逃避的賦稅,以此籌措軍費,招募營兵。
    可有了些許錢糧剛剛練兵有所起色的孫傳庭,又被崇禎一再催促,甚至以抗命再將他下獄為威脅。
    孫傳庭別無選擇,最終於1643年,率領強行拚湊的數萬大軍,放棄潼關地利出關主動與李自成決戰。
    最終戰敗,他與盧象升一樣,徹底絕望之後,抱著一心向死朝著起義軍衝殺而去,最終死於亂刀之中。
    孫傳庭死後,崇禎甚至懷疑他詐死潛逃,連諡號都未賜予。
    而此時已經是崇禎十六年了,崇禎十七年便是大明滅亡的一年。
    孫傳庭也是大明在國內對抗起義軍的最後一員大將,此後李自成將勢如破竹,所過之處的明軍不是一觸即潰,就是獻城投降,直至攻破北京城滅亡明朝。
    所以有稱,“傳庭死,大明亡”。
    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政權,集結了二十萬大軍東征北京。
    二月初二,大順軍在沙渦口造船渡過黃河, 先後攻下汾州、陽城、蒲州、懷慶等地,隔日便攻克太原,明軍或敗或降,進展尤為順利。
    但在進攻寧武關時,李自成遭遇了頑強抵抗,總兵周遇吉力拒以守,但在曆經十餘日後也攻克了寧武關,且李自成還下令屠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攻克寧武關後,大同總兵薑鑲、宣府總兵王承胤紛紛投降,居庸關、昌平也相繼被大順軍占領。
    三月十七日開始攻打京城,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卻主動打開北京城門,迎大順軍進城,中午,李自成由太監王德化引導,從德勝門進入北京城。
    崇禎帝徹底絕望,怒罵文人皆可殺之後,為避免妃嬪和子女被奸汙,他命周皇後及袁貴妃自縊,周皇後遵旨自縊而亡,袁貴妃自縊未死被崇禎砍傷但最終幸存。
    崇禎還親手砍殺了六歲的昭仁公主,砍傷了十六歲的長平公主。
    最後崇禎在太監王承恩的陪伴下走上煤山,在衣襟上憤然寫下:“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麵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屍,勿傷百姓一人”。
    隨後自縊煤山歪脖子樹。
    太監王承恩也緊隨其後自縊。
    至此,延續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滅亡。
    與此同時,麵臨李自成威脅的張獻忠,不得不向西南開進,攻占了湖南大片地區,包括廣東、廣西北部部分地區。
    1644年初,張獻忠再次進攻四川。
    秦良玉極力求援,並向四川巡按劉之勃獻策請求派兵把守十三個關鍵隘口即可抵擋張獻忠,但是朝廷都已經亡了,他也早已經無兵可派。
    秦良玉隻能孤軍迎戰,最終寡不敵眾落敗,隻能撤回石柱竭盡自己最後的力量保衛鄉民一方平安。
    最終於1648年,秦良玉因病去世,終年七十五歲。
    公元1644年八月,張獻忠一舉攻破成都,但因四川各地勢力反抗強烈,遂縱兵屠城三天。
    據《蜀難敘略》,一部由沈荀蔚所著的明末清初史料記載,1645年,張獻忠因疑心成都有人通風報信,決定剿滅內奸,同時也因為麵臨物資匱乏、補給困難等問題,為獲取物資、緩解經濟壓力,對近二十萬百姓進行屠殺。
    1646年,當時清軍由陝南入川,大西軍麵臨清軍主力的強大壓力,同時還受到故明軍隊及官紳團練武裝的多路進攻,成都腹背受敵,難以堅守。
    張獻忠決定離川前往陝西北上抗清。
    1664年,清軍發兵20萬清剿川東的張獻忠餘部,使用“三光政策”,使川民受到沉重打擊。
    所以四川百姓被屠戮到底是張獻忠所為,還是清軍所為至今沒有定論。
    但四川受戰亂遭到的屠戮是無比確定的。】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