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影響天下的巨變,吳三桂引清軍入關
字數:4264 加入書籤
【公元1644年,崇禎帝自殺,大明滅亡後,天下進入了四大政權逐鹿階段。
其一是攻入北京,占據北方半壁江山的大順政權。
其二,是基本統一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的清軍,與李自成的大順政權相對峙。
其三,是占據西南部分地區,以成都為都城的大西政權。
最後便是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弘光政權,因為弘光政權覆滅後南方又先後建立了多個朱姓政權,所以統稱南明政權。
南明第一個政權,是1644年由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
崇禎帝自縊身亡,明朝在北方的統治崩潰,但南方仍保留有一套完整的中央行政體係。
崇禎帝死後,其諸子皆陷北方,南方的明朝官僚需在諸藩王中另擇新君。
當時兵部尚書史可法等主張立潞王朱常淓,而以馬士英為首的宦黨官僚則擁立福王朱由崧,最終馬士英取得勝利,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年號弘光,弘光政權由此建立。
此時天下局勢最關鍵點在大順政權和清軍的爭鋒,兩大政權的爭鋒中又以駐守山海關,掌握有五萬關寧軍的遼東總兵吳三桂為轉折的最關鍵點。
山海關作為明長城的重要關隘,又有五萬關寧精銳把守,被夾在大順政權和清軍之間的吳三桂,已經失去了明朝的挾製。
他沒有錢糧和生產根據地基礎自立一方,隻能在與漢人有血仇的清軍,與滅亡明朝有大仇的大順之間,不得不擇一主而侍。
可謂倒向誰,誰就能占據逐鹿天下的巨大優勢。
李自成和清軍都明白這一點,而率先進行招降的是李自成。
吳三桂的家人多在京城,李自成通過扣押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來控製其家人,以此作為人質,並讓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寫信勸降。
但是此間出了一個極其嚴重的意外,李自成的部下劉宗敏在控製吳三桂家人時,對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美貌垂涎,不分事情輕重將其給霸占玷汙了。
這導致原本有更大意願投降李自成的吳三桂,甚至已經在前往北京投降的途中,從逃出北京城的家人口中得知消息後,立時大怒返回山海關,徹底與李自成決裂。
這裏常見的說法是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
但可能也還潛藏著更深一層的多重考慮。
其一,吳三桂占據著如此關鍵的戰略要地,手握重兵,他有著這麽大的價值,李自成和其部下那群莽夫竟然還如此輕視他,侮辱他的家人。
如果真的投降失去籌碼後,李自成還不定怎麽對待他呢,這群隻會破壞的莽夫招降所許以的富貴,更沒有履行諾言的足夠誠信。
其二,是出於軍事實力是否穩妥的考慮。
明軍與李自成軍作戰前期勝多敗少,幾乎都是攆著李自成打。
後來明軍不敵,是因為明軍一邊與清軍接連大戰消耗,一邊內部生產力又被起義軍嚴重破壞難以為繼才轉為頹勢的。
而明軍自“薩爾滸之戰”後野戰從未贏過清軍,吳三桂從軍事實力角度考慮,認為投降清軍活下來的機會更大。
並且有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降清後受到重用的前例,吳三桂也更有機會變現談判中得到的條件。
於是吳三桂一邊與李自成談判,一邊與李自成開戰,同時又暗中與多爾袞帶領的清軍取的聯係,表達願意投降和求援的態度。
多爾袞收到吳三桂使者的來信後,立即意識到這又是一個巨大的機會送到了麵前。
當即回信,以晉封藩王為誘餌招降吳三桂。
於是李自成率領十五萬大軍強攻吳三桂,雙方陷入鏖戰之際,吳三桂引多爾袞率領十萬清軍入關。
最終李自成在吳三桂和清軍夾擊下大敗,損失慘重,隻能率殘部退回北京城。
此次變故使得李自成實力大損,徹底失去了問鼎天下的機會。
屢次趁勢撿大漏的女真人,最終擁有了取代漢家王朝問鼎中原的實力。
自知無法守住北京的李自成,率部向西逃亡。
此戰之後,吳三桂也率部剃發易服,成了“金錢鼠尾”,徹底失去了漢家的尊嚴歸入清軍助紂為虐。
1644年五月,清軍一舉占領北京。
同時,多爾袞派自己的十二哥英親王阿濟格率軍繼續追擊李自成。
後在慶都今河北望都縣)再次大敗大順軍。
真定、天津、大同等地先後投降清軍。
同年六月,清軍攻打山東,一路攻城掠地,七月便抵達濟南,泰安王朱由弼獻城投降。
隨後山東各地迅速淪陷,基本被清軍占領。
十月清軍兵分兩路進攻大順。
其中北路軍由阿濟格為主將,偽軍吳三桂和尚可喜為輔,從大同向南進攻。
南路軍由多鐸為主將,偽軍孔有德為輔,經河南進攻陝西。
太原、平陽相繼淪陷,山西大部就此被清軍占領。
公元1645年初,多鐸率領的南路軍擊敗大順軍,一舉攻克潼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阿濟格率領的北路軍則連克榆林、延安府,並繼續向南威逼西安。
李自成見陝西已無法堅守,隻能重回老路運動戰的打法,經河南撤往湖北襄陽。
西安隨即淪陷,西北大部地區被清軍占領。
1645年二月,多爾袞繼續追擊李自成。
到此時順軍之中也已有重要將領開始投降清軍了,軍心隨著大勢已去嚴重動搖。
連襄陽的大順守軍也望風而逃,李自成隻剩了承天一個城池據點。
清軍未受過多抵抗便渡過了淮河天險,隨後清軍順勢向弘光政權所轄揚州招降,但被史可法等人堅定拒絕。
清軍隨即大軍包圍揚州城猛烈進攻,甚至調來繳獲的大炮轟擊。
明軍雖然抵抗堅決,但最終還是因為兵力懸殊寡不敵眾,被清軍攻入城中。
守將劉肇基、揚州知府任民育紛紛戰死,史可法被俘後清軍多次勸降,但史可法寧死不屈,最終被多鐸殺害。
由於揚州城抵抗極為堅決,給清軍造成了不小傷亡,清軍入城後,進行了為期十天的血腥屠殺。
據記載,清軍在揚州城內大肆屠殺、搶掠、奸淫。
男人被捆綁後用長矛刺死,嬰兒也未能幸免,婦女被當做泄欲工具遭到搶掠。
許多居民在家中自焚,還有一些躲藏在草叢、屋中的百姓被清軍搜出後殺害。
屠殺持續十天左右,直到五月初一多鐸下令封刀,但之後仍時有清兵、鎮兵、亂民殺人勒索。
據焚屍簿記載,屍體多達八十多萬,但現代學者對這一數據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
此次給漢民族帶來深重苦難,為漢人和滿人帶來無法調和的血仇,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史稱“揚州十日”。】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