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清朝罪孽

字數:4289   加入書籤

A+A-


    “什麽!這王八蛋早不反,現在南明都幾乎亡了,他這會兒反什麽?”
    看到吳三桂突然反叛的預示,清朝、明朝各方勢力全都是錯愕與不能理解。
    就連尚未反清的吳三桂本人都頗為意外。
    但很快,這些位高權重的曆史人物便參透了其中緣由。
    卸磨殺驢。
    ……
    【原因在於,吳三桂起初降清時,清軍許諾了他必封以故土,晉為藩王,讓其世世子孫長享福貴。
    同時承擔關寧將士的軍餉發放,且每月按時發放大明軍餉的一倍。
    以及吳三桂及其軍隊在攻打李自成和南明時,所搶奪的銀子、房子、女人等財物均無需上繳,僅需將地盤歸交給大清。
    豐厚的條件和極大的軍隊自治權,讓吳三桂堅定了與李自成作對投降清軍。
    但隨著南明殘餘勢力被消滅,清廷開始限製藩王權力和財富。
    甚至是尚可喜這些投降漢將為了表忠心,親手上書康熙參奏吳三桂,申請撤藩。
    福臨於1661年二十四歲駕崩後,年僅八歲的玄燁繼位,年號康熙。)
    1673年,康熙決定撤藩,要求吳三桂上繳兵權和財產並遷居北京。
    原本還企圖裂土雲南的吳三桂,利益和功勞均被抹滅,大感尊嚴受辱。
    以整個大明乃至漢家命運投機的他,終於受到了卸磨殺驢被戲耍的報應。
    這才激發了他對清廷的反抗。
    同年,吳三桂殺雲南巡撫朱國治,發布檄文,號稱“興明討虜”,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正式起兵反清。
    雖然他打著反清複明的口號,試圖利用漢人對明朝的懷念來擴充勢力,但其為人和所行充滿虛偽和自私自利,路人皆知,並未僅因此得到廣泛支持。
    不過關寧精銳的戰鬥力卻尤為強大,尤其是他的關寧鐵騎。
    不僅極大幫助了清朝平滅農民軍,打起清朝來也是勢不可擋。
    其軍隊迅速占領了雲南、貴州、四川、湖南等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
    同時福建耿精忠、台灣鄭經鄭成功長子)、甘肅王輔臣等地方實力派也逐漸趁勢響應,廣東、廣西則騎牆觀望,清朝統治一時風雨飄搖。
    吳三桂造反勢力最鼎盛時,三分之一的清朝疆域都已淪陷,可見吳三桂所掌軍隊實力之強,但越是如此越證明吳三桂此人之罪對漢人命運影響極其深遠。
    但是吳三桂占領湖南後,未乘勝追擊,而是駐軍鬆滋,停滯不前達三月之久,又不曾支援響應他一同反清的盟軍,致使清軍獲得喘息之機,得以從容布置戰局。
    這又得歸功於他所謂的算計。
    吳三桂雖然暫時占領了眾多地盤,可是能用於作戰的精銳兵力並不如能夠調全國兵馬參戰的清朝。
    他想借盟軍力量消耗清朝實力,同時給自己募兵擴充力量、鞏固防線的時間。
    但這也給了清軍得以集中兵力,沒有後顧之憂地逐個消滅吳三桂造反盟軍。
    其謀士劉玄初曾勸告其直搗黃龍,合力一舉消滅清廷,天下之地自會歸附,但吳三桂未聽。
    於是康熙帝采取分化、招撫、剿滅等策略,先平定蒙古叛亂, 隨後擊敗耿精忠、鄭經、王輔臣等部,用數年時間徹底切斷了吳三桂的盟軍。
    之後清軍得以從容集中兵力攻擊吳三桂。
    盟軍聲勢浩大,落敗的速度卻超過吳三桂的預料,吳三桂陷入孤軍獨麵清朝重兵的局勢。
    公元1678年,吳三桂在湖南衡州稱帝,國號大周,但不久後便病逝。
    其孫吳世璠繼位,繼續抵抗清軍。
    康熙見吳三桂死後,隨即大規模全麵進攻吳世璠。
    吳軍大敗,湖南、廣西、四川、重慶、貴州、雲南等等此前占領的廣大疆域又紛紛被清朝奪回。
    此時吳軍隻剩了昆明一座孤城被重兵圍困,最終吳三桂死後僅三年,公元1681年,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宣告平定。
    除了次子吳應麒在兵敗後帶著家人及陳圓圓逃亡,在雲貴交界處隱居下來,其餘吳氏子孫全部被誅殺。
    聰明一世的吳三桂最終什麽都沒得到,還背負上了千古罵名。
    但比吳三桂更受唾罵的,是清朝犯下的累累殺孽罄竹難書。
    根據《中國人口史》統計,在清朝順治年間,總計全國人口編戶為一億兩千萬。
    對比明朝末期兩億人口,戰爭帶來的人口下降達到了百分之四十,即八千萬人口下降數據。
    但這還是保守估計,如果將三藩之亂算進去,康熙二十年,即1681年,按照清史學者研究,全國人口約為七千五百萬,對比明末兩億,便下降了一億兩千五百萬人口。
    從明末到清朝的這次朝代更迭中,發生的戰亂、天災、瘟疫、人相食、屠殺數不勝數,但清朝造成的直接和間接人口傷亡毋庸置疑為其中人為之最。
    僅從屠殺平民來看。
    1623年,遼東之屠,努爾哈赤因懷疑複州漢民叛逃,派兩萬兵將男人殺光,帶回大量子女、牲畜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1624年正月,努爾哈赤下令殺害從各處查出的無穀漢民。
    1625年十月,又下令凡抗金者一律處死,各將領遵令對村莊進行屠殺,造成大量漢人死亡。
    1644年,畿南之屠,清朝睿親王多爾袞在北直隸三河、昌平、良鄉等地進行屠城,五千人被屠殺。
    1644年,潼關之屠,多鐸在陝西潼關進行屠城,七千人被屠殺。
    1645年,揚州十日,約八十萬人被殺。
    1645年,嘉定三屠,十萬人被殺。
    1645年,江陰堅守八十一日,城破後清軍屠城三日,城內百姓死傷無數,僅有五十三人幸免於難。
    1649年,大同之屠,清軍官吏兵民盡行屠戮,直至城內無漢人 。
    1650年,廣州庚寅之劫,廣州城破後清軍進行大屠殺,死亡人數根據收屍的和尚統計為七十萬左右。
    1647年,平海之屠。
    1649年,汾州之屠……
    記載在冊的後金和清軍屠殺或屠男留女的記載,便已多達幾十次之多。
    未記載在冊的隻怕更多。
    這還隻是屠城,作戰時劫掠的人口、牲畜,劫掠導致的饑荒,勞動力不足導致的“十地隻耕一二”,治民時賦稅盤剝導致的人不足活,奴役過重導致的過勞而死……
    清朝除了造成嚴重的人口損失外,還有書籍文字流失、文化傳承缺失、史料篡改、科技體係崩塌、知識人群斷層等等影響,都是促成後來華夏文明全麵落後於西方文明,進而成為任外族劫掠殖民的直接原因。
    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諸多割地賠款條約、日軍侵華……種種遺毒後世的影響,成為了後世奮死抗爭的血淚與艱難複興的負重前行。】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