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曆史被篡改的遺憾
字數:3987 加入書籤
嬴政掃了掃落在肩頭的雪,如約而至的立冬初雪礙了天下人觀看天幕的視線,這讓他有些不喜,更多的不喜卻是來自於天上的這個清朝。
“這清朝旁的曆史朕是一點都不想多看,若能快些看到後世子孫殺光這幫外族,恢複華夏便好了。
數千年來我華夏百姓們已經過得夠苦了,就讓朕快些看到他們過上好日子吧,我秦人也都盼著這一幕。”
……
【麵對準噶爾的入侵,康熙決定禦駕親征,以此予以準噶爾最沉重的打擊。
公元1690年,清朝發兵十萬大軍開啟北伐。
兵分兩路出塞,向準噶爾領地發動進攻。
準噶爾一方有勁騎兩萬餘。
雙方在烏蘭布通爆發了激烈交戰。
由於戰術安排倉促,清軍陣形混亂,遭噶爾丹預備隊騎兵衝擊,清軍死傷無數且倉皇撤退。
之後,清軍調整戰術,以火器為前列,進攻中堅,集中火力轟擊“駝城”,噶爾丹軍的駝城防線逐漸被攻破。
最終噶爾丹僅帶領數千人逃脫,清軍取得勝利。
此役清軍雖然付出了沉重代價,但殲滅了準噶爾的有生力量,使蒙古地區得以安定,有力地打擊了噶爾丹的勢力,維護了清朝的統一和邊疆的穩定。
公元1695年,噶爾丹率軍卷土重來,再度侵略喀爾喀至克魯倫河流域。
次年,康熙帝親率九萬大軍再次討伐,部署三路軍隊。
中、西兩路大軍會於土拉,夾擊噶爾丹軍於昭莫多,噶爾丹大敗西逃。
1697年,康熙第三次出兵準噶爾,噶爾丹集團內部分崩離析,最終噶爾丹飲毒自盡,其分裂叛亂也陸續被平定。
噶爾丹雖然死了,其部眾也四散逃亡,但準噶爾部的問題並未完全解決,準噶爾的勢力將在後來逐漸恢複,再次與清朝對抗。
康熙征戰半生的同時,也在積極治理內政。
著重治理黃泛災害,六次南巡,視察河工。
對經濟方麵,曾多次下令減免錢糧,以減輕農民負擔,鼓勵墾荒、生育、發展紡織、瓷器、商貿,為後來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但這所謂的康乾盛世也一直被後世質疑、詬病。
盡管這時期農業有所發展,人口增長迅速,但土地兼並現象十分嚴重。
土地兼並問題激烈往往是要到王朝末期才會出現。
而此時的清朝才隻進入到前中期。
關鍵原因就在於清政府至始至終都沒有大規模推行均田政策,也從始至終都沒有將百姓當做真正的子民,而隻是猶如牛馬般的生產工具。
劫掠成性的滿清貴族將天下土地視為自己的私產,為了安置八旗子弟和發展自己的莊田經濟,實行跑馬圈地政策。
他們在北京周圍及直隸等地大量圈占土地,騎著馬,拉著繩,在規定的區域內馬兒跑到哪裏,哪裏的土地、漢民,以及漢民的財產房屋,就是貴族們的私產。
加之那些投降清朝的漢人將領和地主,也都到了高官厚祿與土地賞賜。
諸多壓製漢民的剝削政策,使得許多漢族農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
大量農民沒有土地或者隻有少量土地,即便糧食總產量增加,人均糧食占有量並沒有顯著提升。
農民要承受地主的地租剝削和官府的賦稅,生活水平仍然較低,沒有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與“盛世”所應有的普遍富足形象嚴重不符。
並且清朝為了壓製漢人的反抗思想維護統治,在文化和曆史層麵進行了係統性的刪減和篡改,並集中為所謂的《四庫全書》以取代漢民族真正的曆史文化。
對於一些涉及民族觀念、反清思想、漢人輝煌,或者不符合清朝正統觀念的內容進行篡改或刪減。
比如嶽飛的《滿江紅》: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被乾隆篡改成了:壯誌饑餐飛食肉,笑談渴灑盈腔血。
這使得部分史料和漢人著作中原有的反抗精神、民族意識等內容被大為削弱。
尤其是明朝的輝煌史料大幅篡改或略寫,而明朝對百姓的壓迫與苛政則大書特書。
關於清軍屠城劫掠的記載更是全麵淡化或刪減,甚至將曆史扭曲為打著為崇禎複仇等旗號,聲稱要幫助明朝百姓恢複秩序,消滅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以此顯示清朝的統治符合正統。
並且清朝為了消滅真正的曆史,還大規模收繳和銷毀民間曆史資料。
係統性的篡改,使得後人們難以全麵、準確地了解曆史和文化真相。
後世之所以還能窺見不同於清朝記載的曆史,還是得益於私人藏書和文物。
尤其是陪葬品中的文字,因為能夠證明華夏文明在曆史上真正的輝煌與曆史,一直都被視為遠勝金銀玉器的珍貴文物。
但是文化與曆史過多的篡改缺失,也給後世的曆史研究人員帶來了極大困難。】
朱棣憤怒道:
“所以《永樂大典》缺失嚴重,是這些蠻夷有意為之!?
他娘的,也就是不能過去宰了它們,否則朕早就帶兵過去屠盡了這些該死的畜牲!”
【公元1708年,康熙廢了其二子胤礽的太子之位。
胤礽雖然是康熙第二個兒子,但因為是嫡長子,所以年僅一歲時便被立為了太子。
太子胤礽長大後,性格變得越來越乖戾暴躁,且生活極為奢靡鋪張,嚴重不符帝王應有的氣度與性格。
最終曆數其罪狀,包括專擅威權、肆惡虐眾、窮奢極欲、結黨營私等,廢除了其太子之位,但又沒有立即立新太子,進而引發了九子奪嫡事件。
這場爭奪使皇子之間原本的親情蕩然無存,朝堂官員也陷入在奪嫡中形成不同黨派,給朝政和後續政治影響帶來了諸多問題。
公元1722年,康熙因病駕崩,終年六十九歲,在位長達六十一年。
繼位的是他的四子胤禛,即清世宗,年號雍正。
九子奪嫡的影響延續到了雍正繼位以後。
其他皇子及其勢力,對雍正的皇位依然心存不服,他們暗中進行反對雍正的活動,在朝廷內外製造混亂,影響皇室內部的穩定和諧。
也導致雍正難以分辨誰是真正忠於自己的人,誰是曾經參與奪嫡鬥爭而可能心懷不軌的人。
這種信任危機使得他在處理朝政事務和人事任免時更加困難和慎重。
不過雍正執政期間,從清朝記載的曆史來看還算是一位明君。】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