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康乾盛世”
字數:3681 加入書籤
【雍正繼位後,因為九子奪嫡的影響,致使朝堂和地方官員結黨、怠政,讓雍正對官員的信任度降低。
於是他為禁革部費陋規,杜絕中央各部與地方官員串通徇私舞弊,確保國家財政收入,遂成立會考府。
會考府主要職責是對全國各省上繳稅銀、報銷開支及中央部院報銷經費進行嚴格審核,以整治財政弊端,減少官員貪腐。
會考府還可審查官員任期內財政狀況,掌握其是否貪汙腐敗,為懲治貪官提供依據,助其整頓吏治,選拔賢能。
與張居正的考成法多有相似。
這讓雍正得以加深對國家的掌控,也給後續推行各項政令與改革奠定了基礎。
為改變無地的佃農賦稅過重,而有廣大田地的地主和士紳貴族階級卻可以避免納稅坐享地租,於是推行攤丁入畝政策。
攤丁入畝在康熙後期便已經開始試點,其主旨為不再以人作為征稅標準,各省地方政府查清地畝數量,按擁有的田地麵積均攤稅賦,地多者多納,地少者少納,無地者不納。
與唐朝的兩稅法和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畝稅相似,都是以土地資產多寡來征稅。
按理來說這種減免無產貧農負擔的政策是極好的,但在實際推行過程中還是問題頗多。
首先就是遭到地方勢力和士紳的強烈抵製。
自古以來他們都是靠著兼並土地合法吸百姓的血。
為維護自身利益,隱瞞土地、虛報數量質量,勾結胥吏威脅清查人員,阻礙土地清查工作,等等都是他們的常規操作。
並且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朝廷征他們的稅,他們就通過提高田租將丁徭銀損失轉嫁給佃戶。
總之就是不可能甘願讓自己的財產縮水,也絕不願意讓朝廷通過稅收改變貧富差距,剝脫他們永遠淩駕於百姓之上的地位。
無地貧民實際負擔並未減輕,甚至可能加重。
問題的根本還是在於土地不在百姓手裏,而百姓之所以沒有土地,則在於百姓沒有與他們勞動者身份相匹配的政治權力。
沒有走對路子的清朝,也注定會與其它封建王朝一樣泯滅在曆史的長河中。
不過雍正作為皇帝尤為勤勉,在位十三年少有懈怠,官員們貪汙腐敗滋生不起來。
且有魄力對士紳階級下手,推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對違法犯錯的貴族和官員也敢於采取削爵或抄家,甚至實行連坐製度。
比如官員被查實貪汙,其情人、妻子、父母等親屬,有時甚至滿門都會受到懲處,以此來杜絕親屬參與或攛掇貪腐行為。
軍事上,雍正平定了青海、西藏叛亂,並出兵準噶爾以穩定西北邊疆。
外交上,驅逐傳教士至廣州、澳門,重開閩粵海禁,允許沿海商船和南洋貿易往來。
維持與日本的經貿關係,對朝鮮實施恩威並濟的外交政策。
文治武功也算是兼具,雍正的出現,給清朝延長壽命起到了關鍵作用。
公元1735年,在位十三年的雍正駕崩,終年五十八歲。
雍正的第四子弘曆繼位,時年二十五歲,廟號清高宗,年號乾隆。
乾隆也是清史中的明君,康熙、雍正、乾隆也常常被並稱為“康雍乾”。
他自幼因為聰明伶俐被他的爺爺康熙喜愛,還曾被接到宮中培養。
雍正時期被封為和碩寶親王,參與處理部分政務,積累了一定的政治經驗。
乾隆初政時,以寬大為政,對雍正時期的一些政策進行調整,如釋放部分因虧空被革職的官員等,同時也著手整頓吏治,嚴懲貪汙腐敗行為,展現出其治理國家的決心和能力。
《四庫全書》也正是乾隆在位時期下令編纂的。
軍事上,乾隆先後十次出兵邊疆。
包括平定準噶爾部、大小和卓叛亂,統一了天山北路和南路,加強了對新疆地區的統治。
征台灣,伐緬甸,兩次平定廓爾喀入侵西藏,完善了對西藏的治理,使清朝疆域達到極盛。
疆域範圍北起薩彥嶺,南至南海諸島,西起巴爾喀什湖,東到庫頁島,領土麵積達到了遼闊的1316萬平方公裏。
乾隆也對自己的這十次用兵沾沾自喜,自稱為“十全武功”,晚年時回顧自己一生征戰,又自稱為“十全老人”。
但是他的“十全武功”也有頗多水分。
比如兩次平定準噶爾,都是因準噶爾內部混亂,兵力遠少於清軍,清軍未遇激烈抵抗便獲勝。
還有大小和卓僅率1萬人馬造反,卻與清軍激戰了長達兩年,最後還是靠著兵力優勢和後勤保障才獲勝。
兩次平定大小金川時,金川地區人少地狹,但乾隆卻耗時5年、花費7000萬兩軍餉才將其平定。
征台灣時打的還是手無寸鐵的農民軍居多,就這還打了一年半,耗費白銀800萬。
打緬甸時就更搬不上台麵了,甚至都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獲勝。
清緬戰爭前後四次交鋒,曆時長達七年,前三次被緬甸靠人數優勢打的傷亡慘重,第四次增兵後也僅僅以平局收場。
清軍雖迫使緬甸求和,但緬甸未履行進貢承諾。
隻能算是削弱了緬甸在中南半島的實力,避免了緬甸統一中南半島,保障了清朝西南邊境的長期穩定,也使泰國等國得以擺脫緬甸控製。
並且因為這十次戰事,總計花費銀兩約一億五千萬兩,幾乎耗盡了乾隆朝的國庫積蓄,致使嘉慶年間財政危機爆發,國家財政陷入困境。
耗費的龐大人力物力,致使百姓生活困苦,社會矛盾加劇,且因為贏得不夠徹底,各地方被征伐的勢力對清朝的矛盾深重,不穩定因素並未下降。
所以乾隆所謂的“十全武功”在後世爭議頗多。
但要論乾隆對後世影響最深的,當屬他嚴格推行的閉關鎖國政策。
一是希望通過限製對外貿易,減少外國勢力對沿海地區的滲透和潛在威脅。
第二,也最關鍵的,便是杜絕西方思想和科技的傳播,使占據絕對人口優勢的漢民族得以靠思想和火器武裝起來,反抗清朝統治。】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