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

字數:3546   加入書籤

A+A-


    【戰役背景為,中央紅軍在川黔滇邊赤水河流域與國民黨軍進行高度靈活的運動戰,以擺脫敵軍追擊為主要目的。
    1935年1月19日,中央紅軍分三路從遵義地區向土城、赤水方向前進。
    24日紅軍先頭部隊攻占土城。
    28日,紅軍在土城附近的青杠坡與川軍六個團約一萬餘人激戰,但因情報有誤,低估了川軍的兵力和戰鬥力,戰鬥形成對峙且紅軍麵臨困境。
    當晚,中央政治局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放棄北渡長江計劃,從土城、元厚等地一渡赤水河,進入川南古藺、敘永地區。
    紅軍進入川滇邊境後,國民黨調整部署,調滇軍、川軍等部向紮西推進,欲圍殲紅軍 。
    紅軍總部截獲國民黨密電,得知遵義地區僅有黔軍一個多師駐守,是敵軍重圍中的薄弱環節,由此決定出奇兵回師遵義,二渡赤水,向桐梓地區急速前進。
    2月25日,紅軍進攻婁山關黔軍。
    26日黃昏占領婁山關。
    27日黃昏進占遵義新城。
    28日淩晨進占遵義老城。
    此役紅軍共擊潰和殲滅國民黨軍兩個師八個團,斃傷敵兩千餘人,俘敵三千餘人。
    在敵數十萬大軍的重重包圍中,僅以三萬餘人的兵力出奇反擊,取得了重大戰果。
    3月2日,得知紅軍所在的國民黨軍,又以重兵進逼桐梓、遵義等地。
    15日,中央紅軍在魯班場與國民黨軍隊激戰未果。
    16日至17日,紅軍從茅台及其附近第三次渡赤水河,轉入川南,並以疑兵活動於鎮龍山一帶,作出北渡長江姿態,誘使國民黨軍向川南調動。
    待國民黨軍隊加強長江和橫江防線防禦時,中央紅軍主力於3月21日至22日從太平渡、二郎灘等地四渡赤水河,返回黔北。
    3月24日,為便於就近指揮和督戰,此時國民黨委員長也從重慶飛抵了貴陽。
    截獲此關鍵信息的紅軍,再以疑兵活躍於長幹山、楓香壩等地,主力則於30日至31日南渡烏江,隨後佯攻貴陽,逼迫其調集雲南兵力。
    待雲南兵力空虛後,在國民黨軍還在疲於奔命時,紅軍已於4月9日轉進雲南。
    此時紅軍隻要渡過北上渡過金沙江,便可擺脫敵人幾十萬大軍的圍堵。
    但因滇軍的位置與金沙江畔太近,如果強渡之時敵人醒悟了紅軍的企圖,便有可能讓紅軍遭遇重創,失去突圍戰機。
    於是戰術指揮的藝術再次出現。
    1935年4月,中央紅軍進入雲南後,為迷惑敵人,佯攻昆明,調動滇軍,削弱了金沙江畔的防務。
    4月29日,中央紅軍分三路向金沙江極速挺進,並迅速搶奪皎平渡。
    最終於5月9日全部渡過金沙江,暫時擺脫了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
    渡過金沙江後,紅軍繼續北上通過彝族區,但被大渡河天險擋住了。
    當初的太平天國大將石達開,便是在這裏被抵擋,最終被清軍圍剿。
    國民黨軍不甘心十數倍重兵圍堵之下,還讓紅軍給成功突圍了。
    於是急調軍隊渡江,企圖效石達開故事,憑借大渡河天險阻擋紅軍去路,最終等到重兵追上來後將紅軍圍殲於大渡河以南、金沙江以北地區。
    5月25日晨,紅1師於安順場強渡大渡河,但因渡船太少,水流急,紅軍幾萬人馬在此渡河需要足足一個月的時間。
    而瀘定橋是大渡河上唯一的橋梁,在追兵趕來前迅速奪取瀘定橋成為紅軍大部隊迅速渡河北上的唯一選擇。
    5月27日,紅軍左縱隊的前衛紅二師四團沿河北行,途中克服諸多困難,在菩薩崗戰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後,還要一刻不停地繼續前進。
    5月28日,紅軍右縱隊翻山越嶺趕到瀘定得妥,沿途多次擊潰當地反動民團阻擊。
    左縱隊紅四團接到限二十四小時內奪取瀘定橋的軍委命令。
    但此時他們距瀘定縣還有足足一百二十公裏的路程,一個晝夜不眠不休跑一百二十公裏,這是世界步兵史上前所未有的行軍難度,更何況抵達之後還要立即投入戰鬥,要在二十四小時的急行軍時間裏預留出作戰的時間,且必須要作戰成功。
    這樣的難度,哪怕隻是聽到都覺極不合理,不可能。
    但紅四團就是硬生生帶著槍支彈藥,冒雨一晝夜奔襲一百二十公裏,並於29日淩晨成功到達離瀘定隻有五公裏的上田壩。
    到達預定作戰位置後,紅四團立即投入戰鬥,兵分兩路,一路搶占製高點,一路直奔瀘定橋,占領西橋頭。
    隨後,紅四團挑選二十二名英雄組成奪橋突擊隊,冒著槍林彈雨,緣鐵索匍匐前進,奪橋過程中敵人施放火障,勇士們衝進火海與敵肉搏 。
    同時,三連戰士一邊衝鋒一邊鋪橋,後續部隊也迅速跟上,經過激烈戰鬥,紅軍終於成功占領瀘定橋。
    成功完成軍委命令的同時,也創造了至今都沒有軍隊能夠做到的世界步兵急行軍記錄。
    飛奪瀘定橋後,紅軍迅速占領瀘定城,川軍一部被殲滅,其餘部隊潰逃,紅軍由此渡過了被國民黨軍視為不可逾越的天險大渡河。
    1935年6月,紅軍渡過大渡河後來到四川夾金雪山之下。
    夾金雪山海拔四千多米,四季嚴寒積雪,空氣稀薄,即便正值六月夏季,山上氣溫也依然低至零下二三十度,晝夜溫差極大,寒風刺骨。
    而當時的紅軍都還是夏季被裝,大多數紅軍將士隻有幾件補丁摞補丁的破爛單衣,防寒用的白酒、辣椒、生薑等也嚴重缺乏,更沒有皮衣等保暖衣物,就連糧食也已經在沒日沒夜的戰鬥和運動轉移中所剩無幾。
    就連當地百姓都力勸紅軍們不要以這樣的條件過山,即便不累死、餓死,也會被凍死。
    而當時的大路都有被國民黨追擊圍剿的巨大風險,紅軍又沒有其它可供大規模迂回的路線選擇,翻越夾金山就是當下唯一的選擇。】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