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抗日義勇軍

字數:3379   加入書籤

A+A-


    【百團大戰的勝利,有力回擊了國民黨對共產黨“遊而不擊”的汙蔑。
    也證明了國民黨實行片麵抗戰,僅依靠政府和軍隊的戰略,遠沒有充分發揮出中國抵抗侵略的戰爭潛力。
    中國的抗戰是全中國人的抗戰。
    一邊汙蔑共產黨沒有盡全力抗擊日寇,一邊又遏製共產黨為爭取抗戰吸收群眾發展力量的矛盾邏輯,隻能證明國民黨在國家存亡的危機麵前依然有著嚴重的爭權奪利和排除異己。
    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敵後武裝、破壞日寇的運輸能力和殖民掠奪能力,遏製日寇通過掠奪占領地資源和發展偽軍以戰養戰,亦是除正麵戰場外,對全麵抗戰的重要貢獻。
    雖然這些貢獻很難與在正麵戰場上有著重大犧牲與付出的國軍分出個孰輕孰重,但要是沒有這些行動牽製日寇、削弱日寇,國軍在正麵戰場上的壓力隻會更大。
    而與八路軍做著同樣的敵後抗戰,同樣麵臨沒有補給、沒有支援,進行著極為艱苦卓絕抗戰的,還有東北抗日義勇軍和東北抗聯。
    東北抗日義勇軍是中日戰爭爆發後,抗擊日寇最早,也是抗擊日寇時間最長的抗日力量。
    早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後,一些東北軍愛國官兵不願做亡國奴,毅然脫離原部隊,並聯合地方愛國軍民組成了最早的抗日義勇軍,他們也是東北抗聯的前身。
    當時的抗日義勇軍是東北抗日武裝力量的總稱,主要包括:黑龍江抗日救國軍、吉林中國國民救國軍、吉林自衛軍、東北民眾自衛軍、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東北民眾救國軍……
    僅從這些軍隊的名字便可看出他們的麵臨的危亡境地和救國決心。
    在1931年至1933年間,東北抗日義勇軍與日偽軍作戰達兩萬餘次,斃傷俘虜日軍五萬餘人、偽軍六萬餘人。
    在兩年間給日偽軍造成了沉重打擊,有力延緩了日軍侵略中國的步伐,打亂了日軍迅速占領東北全境並鞏固統治的計劃。
    並且他們的英勇抗戰也喚醒了眾多中國人的抗戰意誌,為中國全麵抗戰的爆發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但是由於義勇軍缺乏統一的領導和組織,並且嚴重缺少後勤補給,還麵臨著東北極端的嚴寒與生產生活條件。
    他們隻能用著簡陋的武器裝備,獨自去麵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偽軍,在曆次的戰鬥中遭受了巨大的人員傷亡。
    許多義勇軍戰士在戰鬥中英勇犧牲,因嚴寒與饑餓、疾病等非戰鬥犧牲的戰士也大有人在。
    東北抗日義勇軍在1932年達到全盛時期,人數最多時曾達到三十萬人上下,但在1933年下半年,在殘酷的生存環境和日寇大規模圍剿下大部瓦解,隻剩下少部分繼續堅持鬥爭。
    1932年初,中共滿洲省委分派楊林、楊靖宇、童長榮、趙尚誌,馮仲雲等共產黨人在東北創建由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
    1933年,中共中央提出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方針,在東北各地反日遊擊隊的基礎上,擴大組建成東北人民革命軍。
    1936年時,中共在聯合已經付出巨大犧牲傷亡慘重的抗日義勇軍餘部基礎上,創建了東北抗日聯軍。
    雖然東北抗日力量組成了統一的建製,但是抗日條件依然極為艱苦,且人員數量已經大不如早期東北抗日武裝整體規模。
    他們麵臨東北地區漫長嚴冬的同時,在日軍實行“歸屯並戶”“堅壁清野”等政策下,不僅要忍受饑餓、寒冷,還要時刻躲避敵人的搜捕和圍剿,生存和鬥爭環境極為惡劣。
    據統計,東北抗聯在十四年抗戰中消滅了十七萬三千餘名日軍,擊斃的日軍少將、中將超過十人。
    並廣泛打擊日軍的哨所、運輸隊、礦山、采木場等目標。
    破壞了日軍在東北的經濟掠奪和戰略部署,對日本在東北的殖民統治造成極大衝擊和傷亡的同時,有力地牽製了日軍在東北的軍事力量,使其無法全力向關內進攻,為全國抗戰分擔了壓力。
    由於慘烈的作戰,東北抗聯部隊從最多時三萬餘人銳減到最少時不足兩千人,共犧牲師級以上指揮員一百餘人,其中軍級幹部三十餘人。
    1940年2月23日,作為東北抗聯主要創建和領導人楊靖宇,陷入五天五夜沒有進食,左臂負槍傷,隻剩下他孤身一人被兩百餘日偽軍包圍的情況。
    日軍指揮官試圖勸降,楊靖宇卻依然用最後的氣力決絕說道:
    “區區日本四島,斷無亡我中華之力!
    我雖然僅是華夏一匹夫,然以堂堂七尺須眉,抗日救國之信仰,堅如磐石,富貴不可動搖。
    今日得以血濺山河,我足矣!”
    最終隨著日寇一聲槍響,他永遠倒在了他摯愛的黑土地上,年僅三十五歲。
    楊靖宇犧牲後,殘忍的日寇刨開了他的肚子,發現他的胃裏盡是枯草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
    在長達十四年的抗戰中,除了楊靖宇外,還有諸如王德泰、趙尚誌、汪雅臣等抗聯將領壯烈犧牲。
    許多抗聯戰士和義勇軍戰士,也在戰鬥中英勇獻身,或因凍餓傷病而死,不少戰士在被俘後遭受殘酷折磨,但始終堅貞不屈,寧死不降。
    1933年,愛國藝術家田漢,在長城抗戰前線慰問時,看到了東北義勇軍的戰鬥場景和堅韌不屈的精神,以他們的事跡和抗戰精神為靈感,創作下了悲愴至極感人至深的《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在後來的新中國成立時,也成為了中國不忘曆史不忘抗爭,每個中國人都會唱的國歌: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