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二戰結束與利益瓜分

字數:4184   加入書籤

A+A-


    【公元1945年8月8日,在日本投降前夕,蘇聯突然率領大軍向駐紮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大舉進攻。
    因為日本一旦正式宣布投降,蘇聯便沒有理由再借機出兵中國東北,以對日戰勝國的身份瓜分利益。
    在1945年5月9日時,德國簽訂無條件投降書,蘇聯正式結束歐洲戰場的戰事。
    而那時距離日本投降還有三個月,也是早在那個時候,蘇聯便已經有計劃進攻敗局已定的日本了。
    當時的德國大片領土及占領地,並非蘇聯一家占據,由西向東進攻德國的美英聯軍,也占領了德國西部大片本土以及法國、比利時、荷蘭、意大利等眾多被德國占領的國家。
    歐洲戰場結束至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後,勢必要進入到瓜分利益的時刻。
    與美英存在利益爭奪的蘇聯,自然要為自己創造獲取最大利益的條件。
    德國投降後當時的美國正在與日本進行衝繩島戰役。
    原本按蘇聯預測,美國要以大舉登陸日本本土作戰,付出巨大代價才能獲取最終勝利。
    那麽蘇聯便可以待時而動,等到美國和日本彼此消耗足夠多的力量時,蘇聯再一舉出兵攻占日本,便可以跳過戰爭消耗最大的過程,以戰勝結果獲得最大的利益。
    那時瓜分世界的主動權便掌握在蘇聯的手中。
    但是讓蘇聯意想不到的是,美國的核彈研製成功了,並且兩次成功核爆日本,極大加快了日本投降。
    消耗美國實力的目的沒有達成,蘇聯隻能趁機在最後的時刻極力搶占對日戰勝國的身份與利益。
    於是便在1945年8月8日,蘇聯出動早已陳兵遠東地區的一百五十七萬大軍、五千五百輛坦克、五千三百架飛機、兩萬餘門火箭炮、各類艦艇六百七十艘,對日本關東軍大規模開戰。
    而此時的日本關東軍兵力為七十多萬人、坦克一百六十多輛、飛機一千八百架,兵力與裝備都遠遠弱於蘇聯大軍。
    尤其此前的關東軍精銳多數被抽調至太平洋戰場,留下來的兵員素質都較低,且時值日本敗局已定,士氣極為低下。
    而麵對剛剛在歐洲戰場上打敗德國,作戰經驗豐富,武器裝備充裕,士氣高昂的蘇聯大軍,關東軍在這股鋼鐵洪流麵前幾乎是一觸即潰。
    並且為了爭分奪秒地搶占戰勝利益,蘇聯在此戰中不計成本地發動空前規模的火力覆蓋。
    喀秋莎火箭炮、野戰重炮、坦克主炮,各種類型的炮彈如同鐵雨般轟炸在關東軍的陣地。
    關東軍從未見過如此猛烈的炮火,僅僅經過一個星期的作戰,蘇聯百萬大軍便擊潰了號稱“皇軍之花”的七十萬關東軍。
    此戰將從1905年開始就盤踞中國東北約四十年的關東軍徹底鏟除,其中俘虜就多達五十九萬四千人。
    而蘇軍僅傷亡三萬兩千人。
    蘇軍之所以能俘虜這麽多關東軍,與8月15日日本投降,關東軍失去戰鬥意誌接到投降命令停止抵抗,有著重要關聯。
    但蘇軍鋼鐵洪流的威力仍是此戰蘇軍獲得巨大勝利的主因。
    也正是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一天,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反法西斯同盟國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這一天,全世界受戰爭摧殘的反法西斯同盟國的人民們,都發出了山呼海嘯般的歡呼。
    而日本民眾和軍隊,則聚集於收音機旁,神色凝重地聆聽到日本天皇在廣播中發布《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時 。
    這些從狂熱到絕望的日本軍國主義們,則在驚愕、沮喪,難以接受中陷入崩潰痛哭。
    他們絕不是因為戰爭終於結束喜極而泣,而是痛恨戰敗的為什麽是他們。
    那些在侵略戰爭中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戰爭犯們,注定要接受戰後決定他們生死的審判。
    在日本宣布投降後,駐紮在中國的日本侵略者們,也即將放下武器向中國軍隊無條件投降。
    8月21日,日本洽降代表一行人飛抵芷江。
    中國代表提出相關規定,令日軍停止所有軍事行動、交出所有武器裝備,並呈交日軍在華兵力部署圖,接受中方受降指令。
    之後中國軍隊分十六個受降區,在各地接受日軍投降。
    日軍按指令集結繳械,戰俘被集中管理,中國收回多數被占國土。
    至於為什麽不是全部收回,是因為蘇軍在日投降後,仍然緊鑼密鼓地快速推進占領中國東北、朝鮮北部、南庫頁島及千島群島等地,極速擴大占領地。
    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密蘇裏”號戰列艦上,日本舉行投降簽字儀式。
    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代表日軍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美、蘇、中、英等戰勝國代表依次簽字,標誌著日本正式投降,二戰至此終結。
    但是二戰的結束並不意味著所有戰爭和爭端的結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彼時位處中國華中及華北地區,代表廣大無產階級利益的中國共產黨,仍與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中國國民黨相互對峙。
    中國遼闊的東北領土仍在蘇聯的控製中未被收回。
    德國被蘇聯和美英分割成東德與西德。
    蘇美兩國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界,分別對朝鮮半島實行軍事接管,蘇聯扶持朝鮮,美國扶持韓國,朝鮮由此分裂……
    但此時的重點仍然要聚焦在日本投降後的利益瓜分和戰犯審判。
    戰後美、蘇、中、英四大反法西斯戰勝國,以共同管製日本原則,原本計劃對日本領土實行分區管理。
    規劃中,美國占領日本本州島中部、 四國島。
    蘇聯占領北海道及本州島北部。
    英國占領本州島西部和九州島。
    中國占領日本名古屋地區及部分周邊區域,因為實力遠不如美蘇,就連規劃中分到的占領地也遠少於其它三個戰勝國。
    可是因為後續美國主導意願強烈,戰後欲借助軍事實力獨自掌控日本。
    其中中國原計劃派軍參與占領,但當時正處國共對峙的關鍵期,國民政府無暇顧及,也有美國幹預原因,最終未能派出占領部隊。
    英國在二戰中實力被嚴重削弱,對占領日本力不從心,基本聽從美國安排。
    而最有機會也最有實力與美國分割日本的,便是蘇聯。
    二戰結束,美蘇因利益關係由盟友天然轉為競爭對手。
    而蘇聯也在二戰中遭受重創,重點放在了東歐,精力分散,對日本占領投入受限。
    為避免關係過度緊張,在一定程度上做出妥協。
    通過掌控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蘇聯獲取了在遠東地區的戰略緩衝和出海口,但同時也放棄了對日本北部的戰略。
    日本由此被美國一家獨占。】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