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解放戰爭背景(二)
字數:3505 加入書籤
【蘇聯與中國共產黨的聯係比美國與國民黨之間的聯係發生地更早一些。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由於其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與蘇俄和共產國際所倡導的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理念相契合。
蘇聯便希望中國共產黨能夠在中國發展壯大,成為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重要力量,當然最重要的也是期望這支力量能在中國為其創造利益。
因此開始加強對中國共產黨在理論、組織建設等方麵的指導和支持,不過這一時期的支撐並不多。
當中國共產黨發動了武裝鬥爭對抗反革命政府時,也就是紅軍時期,蘇聯便對中國紅軍進行了物資援助。
但由於地理距離較遠、國民黨的封鎖等因素,物資援助很難直接到達紅軍手中。
而且當時蘇聯的戰略重點主要在歐洲和其周邊地區,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力量給予援助不是其優先考慮的事務。
所以這時的援助依然較少,僅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共產國際曾設法通過秘密渠道為紅軍提供少量物資,如電台設備等,用於通訊聯絡。
到了1937年抗日時期,日本侵略者勢力的擴張影響到了蘇聯在遠東的利益與穩定,這為蘇聯援華抗日奠定了政治基礎。
蘇聯向中國提供的第一批飛機和軍火物資陸續運到中國,但這裏指的中國還包括了國民黨。
隻是其中的一部分援助輾轉到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
因為當時主要正麵對抗日本的,依然是占據大量領土與勢力的國民黨。
而到了抗戰勝利,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開始了爭奪中國的最後階段時,按理與中國共產黨同一陣線的蘇聯,反倒不支持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開啟全麵戰爭。
因為國與國之間的本質,始終都是利益。
哪怕此前蘇聯援助中國共產黨,也並非完全出自共產主義聯合無私援助,從始至終所有國家的一切行事動機都與利益緊密聯合。
而之所以不支持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爆發全麵戰爭,是因為當時蘇聯與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處於緊張的對峙狀態。
蘇聯擔心全力支持中共統一全中國會引發與美國的直接衝突,進而導致新的世界大戰。
而且全麵援助中共,也對剛剛經曆二戰遭受嚴重打擊的蘇聯來說代價太大。
其最希望的,還是中共能與國民黨保持對峙現狀,如此蘇聯便能以最低的成本,保護其在東北亞地區的既得利益,如在旅順、大連的權益以及中東鐵路的權益等。
在這種敵方擁有世界最強國全麵援助,己方卻沒有援助,而且己方本身武器裝備與掌握的資源兵力就遠遠不如敵方,可見當時中國共產黨麵臨的情況極為嚴峻艱難。
不過對比起長征時期中國共產黨多次走到覆滅地步的極端苦難來說,如今這樣的困難似乎又遠勝曾經,甚至換種角度來說掌握的條件可謂非常可觀。
在抗日戰爭時期,發展群眾依靠群眾的中國共產黨,得到了一段飛速的發展時期。
分別建立了在華北的晉察冀解放區、晉冀魯豫解放區。
華東的山東解放區。
華中部分解放區。
以及東北部分地區。
下轄的解放區麵積達到了約一百萬平方公裏。
並依靠在這些解放區建立起民主政權,實行土地改革等政策,廣泛發動群眾,使得掌握的軍隊發展到了足足一百二十七萬人。
反觀國民黨雖然依然占據著碾壓般的優勢條件。
比如國民黨除了共產黨控製的解放區外,依然下轄著全國大部分地區,並且控製著如上海、南京、北平、天津、廣州、武漢等工業、金融、人口都高度集中的重要城市。
工業能力強大、資源富足,下轄人口更是高達3.39億。
國民黨經過抗戰後仍保有約四百三十萬正規軍,兵力是中共的3.4倍,並且有龐大的後備力量可以補充。
但如果對比紅軍長征結束時,紅軍總數僅剩約八萬人,而當時國民黨擁有超過兩百萬部隊,是紅軍總數的25倍,此外還有大量地方武裝力量,包括保安團等。
從1936年到1946年,在這十年間中國共產黨的實力就已經發展到了如此地步。
能從艱苦至極的長征中挺過來的共產黨,又會在掌握如此實力後真的打不贏國民黨嗎?
眼看已經從碾壓般優勢,發展到僅僅為“優勢在我”後,國民黨的完全失敗實際已不遠矣。
在這樣的複雜背景和實力對比下,1946年6月26日,這場分出國共之間勝負,奠定中國未來命運的關鍵戰爭——解放戰爭,就此全麵打響。
不過雖然共產黨軍隊的戰鬥意誌與戰鬥力遠強於國民黨靠拉壯丁組成的軍隊,但該有的戰略戰術依然必不可少。
作為中國共產黨領袖與戰略戰術大師的毛澤東,便依據當時的形勢製定了先北後南戰略。
此前擊敗日本關東軍占領中國東北的蘇聯,為避免與美英衝突和確保在中國東北的經濟權益,選擇在1946年春開始,按照其與國民黨政府的協議逐步從東北撤軍,將中國東北交還給國民政府。
但一方麵,由於國民黨軍隊接收東北的行動遲緩,並且美國軍艦運送國民黨軍隊在東北港口登陸等行為引起蘇聯的警惕。
一方麵蘇聯對國民黨政府的親美傾向不滿,擔心東北成為美國反蘇的前沿陣地。
所以在撤軍過程中雖然向國民黨交接了一些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線,但也在一些地方默許中共接收部分日偽資產和軍事設施,為中共在東北建立根據地、擴充軍隊等提供了時間和物資基礎。
為了搶占東北工業和軍事準備,於是中國共產黨製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主動撤出南方多個解放區收縮戰線,抽調兵力搶在國民黨之前進駐東北。
而果斷抓住這一得之不易的機會的中國共產黨,也將在本就強悍的戰鬥意誌基礎上,有更多的軍事武器加持,從而將這場看似實力完全不對等的解放戰爭,打成了全世界都為之震驚且反應不過來的著名戰爭。】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