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十萬俘虜十萬兵

字數:3559   加入書籤

A+A-


    雖然已是將軍的霍去病,卻仍然充盈著少年人最純粹的熱血。
    看著後世的軍人們視死如歸,咬緊著牙關尤為動容道:
    “身處死地,猶以為國為民之心盡竭所能,卻半點不思自保活路,如此軍人,卻在這支軍隊中人人皆如此。
    後世的中國有他們,再也不會衰落,軍人就該像他們這般,我漢家的軍人也都該像他們這般!”
    【為了傳遞這一份情報,三營的戰士們必須要有一人活著衝出去,也必須要有人獻出自己的生命,為那位肩負重任的戰友以血肉之軀做掩護。
    三營戰士們商議好由誰活著傳遞情報後,少數服從多數,不服從也容不得被選中要活下去的那人推讓。
    戰士們多點位架槍壓製的同時,突擊手們迅速衝出指揮所打掉敵軍火力點,減少突圍威脅的同時,用身軀掩護戰友突圍。
    最後的結果是,戰鬥中除了張國福戰士成為唯一幸存者突圍外,包括副營長在內的三營其它戰士們全部壯烈犧牲。
    也正因為三營的戰士們用自己的生命摧毀了敵軍總指揮部的指揮係統,逼迫地國軍不得不使用明碼播報,下令全軍向二道崗子集結。
    沒有密碼加密的電報,無疑是主動向解放軍暴露了總部所在和戰略意圖。
    這時的東野總指揮還非常困惑敵軍為什麽要這麽做,還一度懷疑這是敵人最新的加密方式。
    但當搗毀敵指的三營中,那位活下來的英雄傳遞回情報後,東野總部這才恍然大悟。
    敵軍的指揮中樞被毀,如果再不及時歸攏部隊重新集結恢複通訊指揮,那麽敵軍整個兵團頃刻間就會做鳥獸散。
    明確了這一點後,東野迅速做出部署,調集最近的兵力預備趕在敵軍集結之前,拿下敵人口中的哪個二道崗子,斬首敵人中樞,打亂敵人集結的計劃,一舉分割吃掉整個敵軍兵團。
    而這,就是三營一個排的戰士,用自己的鮮血竭盡全力換來的豐碩戰果,他們的光輝事跡,也將與新中國抗爭不息英勇奮鬥的曆史緊密融在一起。
    東北國軍最關鍵主力被圍,遼沈戰役也就此到了收官之戰。
    國軍第九兵團原本有三條路可走。
    向西進攻錦州,但在黑山被解放軍弱勢兵力阻擊得寸步未進。
    向南,從營口海上撤離,但被解放軍以不可思議的強行軍、急行軍速度切斷前路。
    向東,回到沈陽憑借堅固的城防堅守,但又陷入被解放軍分割阻擊,亂成一鍋粥。
    隨著東野主力部隊的趕到,此時的國軍第九兵團十幾萬人算是徹底斷絕了希望。
    最終在解放軍各個縱隊的猛追、猛打、猛衝之下,國軍第九兵團的十幾萬大軍兵敗如山倒,成建製地被陸續打到投降。
    而眼看大勢已去的第九兵團總司令和指揮部長官們,也狼狽脫去一身軍官服裝,一個個弄來老百姓的衣服換上,企圖潛逃脫身。
    但是已經登上解放軍地毯式搜查抓捕名單的第九兵團總司令和國民軍官們,又豈是那麽容易逃脫的。
    而行蹤可疑又完全不是莊稼漢模樣的廖總司令,正好被解放軍的搜查部隊迎頭趕上。
    而這搜查部隊中又專門安排有從原第九兵團投誠改編過來的解放戰士。
    就這樣,被一眼認出來的廖總司令以一身老百姓打扮的模樣被解放軍俘虜。
    1948年10月28日,遼西圍殲戰勝利結束。
    東野全殲第九兵團五個軍、十二個師共計十萬至十二萬人。
    包括廖在內的二十八名將官被俘。
    繳獲各型火炮一千五百七十一門,機槍三千八百六十一挺,四萬餘各類槍支。
    還有各種汽車、坦克、裝甲車,以及六千多匹馬。
    而最讓解放軍收容管理的政工幹部們忙得焦頭爛額的,當要數那數量龐大、吃喝都是一筆巨大開銷的國軍俘虜了。
    雖然沒有確切資料表明其中具體俘虜人數,但據相關資料可大致推測俘虜人數極多,僅東野六縱一個縱隊就抓獲了兩萬多名俘虜。
    而要如何妥善處理這麽一大群俘虜絕不是件容易的事。
    首先要讓他們了解到、親眼看到解放軍的政策和作風,讓他們明白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及解放戰爭的正義性。
    尤其是一些出身貧苦、被國民黨抓壯丁的士兵,他們渴望改變命運,也願意為解放事業貢獻力量,經過教育和動員後,積極加入了解放軍部隊。
    不過也有一些思想上受國民黨宣傳影響較深的俘虜。
    這些人明顯不能直接遵從自願原則放他離去,因為他們反過頭來立即就又會加入到國民黨,對解放事業增加阻礙,也違背了遼沈戰役的初衷是削弱國民黨有生力量的目標。
    對待他們,解放軍需要通過開展更加深入的政治教育、訴苦運動,幫助他們認清形勢和自身處境,使他們逐漸轉變思想。
    到了這時,即便他們還是出於各種原因沒有選擇加入解放軍,但至少明白了解放軍是真正為窮苦人奮鬥,為他們這樣窮苦家庭子弟謀未來之後,即便再被國民黨抓壯丁也不會成為解放事業的阻礙。
    甚至可能會基於在解放軍中受到的教育和親身經曆的國民黨所作所為,會不自覺地在國軍之中傳遞解放軍思想。
    對於那些出於家庭原因,自身原因而沒有選擇加入解放軍的俘虜們,解放軍也會給他們發放路費和幹糧回家。
    對待一介俘虜尚且如此友善的解放軍,無疑在這一過程中與國民黨形成了強烈反差。
    也會在這些被善待的俘虜心中建立起更加正麵,更加心向往之的感觀。
    最終在多種合理措施下,因為投降的國軍眾多,願意加入解放軍的人數也眾多,於是誕生了一名為“解放門”的奇觀。
    成千上萬原本是俘虜的國軍,排著綿延看不到盡頭的大長隊,陸陸續續走過解放門。
    從穿過解放門的那一刻起,他們就不再是出於金錢利益的國民黨反動派爪牙,而是為了全中國解放事業奉獻自己一份力量的解放軍戰士。】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