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第三次戰役結束,與暗湧的巨大危機
字數:4257 加入書籤
【短短十幾個小時裏,聯合國軍自以為難以逾越的防線便被誌願軍一舉全線突破了。
這個跨年的夜晚,李奇微接到的前線各部隊求救電話就一直沒有停過。
潰退的南朝鮮偽軍已經在向第二道防線壓迫。
誌願軍的下一個目標是,爭取在敵人重組防線並實施反擊前拿下漢城。
防禦漢城的正麵是偽一師,三十九軍將其擊穿後繼續向敵軍縱深前進。
此時三十九軍來到了距離漢城僅三十公裏的釜穀裏,並在這裏逮到一條意想不到的大魚。
1951年1月3號,三十九軍116師347團先頭部隊抵達釜穀裏,情報顯示,這裏隻有南朝鮮偽軍的一個連。
一個連百來個人,還是偽軍,347團一營的副營長帶著一個連就衝了上去。
可是與預想的情況不太對,對麵的敵人越打越多,敵人也並不是南朝鮮人,而是英國人。
原本計劃迅速消滅一個連,卻變成了遭遇一個團,還是英軍二十九旅皇家來福槍團。
這是一支參加過諾曼底登陸的英軍王牌部隊,全員裝備火力強大的來福槍。
激戰到天亮,347團傷亡巨大,就連師參謀長都中彈犧牲。
347團派上了最後的預備隊七連。
七連以絕對弱勢的兵力火力死死卡在敵人的南撤道路,到中午,七連連長、指導員、所有排長全部犧牲。
全連八十五人到最後隻剩了七人。
原本以為最後光榮的時刻已經到來,七連司號員吹出了最為嘹亮衝鋒號,最後的七位戰士向敵人發起了最為單薄卻最為壯烈的衝鋒。
但慶幸的是誌願軍大部隊的戰士們似乎真的受到了衝鋒號的召喚,出現在地平線如同狂潮向著敵人衝去。
局勢瞬間逆轉,敵軍戰線全線後撤。
誌願軍第五十軍149師奉命向高陽、漢城方向追擊,途中遭遇美二十五師一個營的阻攔,迅速將其擊潰並俘美軍二十八人。
並堵住了敵軍向漢城撤退的道路。
當晚,死隊友不死自己的美軍為了擺脫誌願軍追擊,向英軍二十九旅來福槍團和英軍皇家重坦克營上空發射了照明燈。
幫助在黑夜中實施圍殲的誌願軍發現目標,美軍自己則趁機逃跑了。
這一戰,誌願軍全殲英軍二十九旅皇家來複槍團第一營及皇家重坦克營,斃傷俘其六百九十餘人,繳獲和擊毀坦克三十一輛、裝甲車及汽車二十四輛。
至此誌願軍對漢城形成了弧形包圍。
與此同時右翼誌願軍以美軍難以預料的速度打到了橫城,橫城位於漢城側後方,這也就意味著誌願軍即將完成繞後,截斷漢城後方形成全麵包圍。
得知這一情報後的李奇微立即決定放棄堅守漢城,全線撤退。
李承晚對此決定堅決反對,原以為聯合國軍能幫助南朝鮮占領這個朝鮮半島,結果從誌願軍入朝後聯合國軍就一敗再敗,現在作為南朝鮮首都的漢城也要被放棄了。
但是在美軍眼中,一個被扶持的傀儡政權和他的仆從軍,有什麽資格反對宗主國的決定?
李奇微反斥李承晚的軍隊在中國軍隊麵前,隻會像羊群一樣潰逃。
漢城是靠近前線的最大戰略要地,為了方便物資迅速補給到前線,這裏集中了美軍海量的物資。
撤離漢城之前,美軍當然是一定要將滯留帶不走的物資毀掉的。
否則在後勤補給極度短缺之下都能打過三八線的誌願軍,一旦獲得這批海量的武器彈藥與食物補給,說不定真的能將聯合國軍一壓到底趕下海。
就這樣,美國納稅人的錢再次被當做紙一樣燒掉。
1月4號,誌願軍占領漢城。
五個月內,這座南朝鮮首都第三次易幟。
截止到1月8號,誌願軍已經抵達三七線,第三次戰役勝利結束。
戰後統計,曆時八天誌願軍以傷亡八千五百人其中包括兩千七百朝鮮人民軍)為代價,殲敵一萬九千人。
但是誌願軍雖然打到了三七線,可聯合國軍因為撤退決定足夠果斷迅速,意思就是跑得足夠快,所以傷亡並不大。
隨之而來的將會是李奇微的瘋狂反撲。
收複漢城後,誌願軍和國內產生了一種危險的速勝論。
國內報紙寫著:誌願軍光複漢城向南急進,向大田前進!向大丘前進!向釜山前進!!
國內群眾舉國興奮。
勝利當然值得高興,可是每場勝利的背後都是誌願軍前赴後繼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誌願軍的戰鬥意誌固然強大,可炒麵加雪,小米加步槍不是萬能的。
勇於速勝敵人是戰鬥態度,但卻不是戰鬥方法。
此時誌願軍中也蔓延著“迅速將將敵人趕下海,我回我的家”的危險思想。
彭總敏銳地為這思想踩下了刹車,攻擊立止。
因為有別於普通戰士眼中那似乎即將到來的完全勝利不同,彭總眼中看到的是幾十萬誌願軍正處在敵人隨時有可能發起的大規模攻勢之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抵達三七線後誌願軍的戰線再度被拉長,各種彈藥、糧食、物資補給十分困難,天上有飛機無休止地轟炸,地麵是敵人早已對好誌願軍陣地的坦克、大炮炮口,左右兩側沿海還有美軍的艦隊。
彭總擔憂到睡不著覺,戰士們卻興奮地睡不著覺,那種恐慌焦慮隻有彭總自己知道。
不管金日成反對與否,彭總態度很強硬,誌願軍必須停下休整。
聯合國軍撤出漢城後,以每天撤退三十公裏,與誌願軍保持對峙又不接戰的距離,並在三七線加強了防禦力量。
彭總敏銳分析出美軍的撤退並非無的放矢,而是企圖誘使誌願軍深入,再利用其機動和後勤優勢進行反擊。
一旦誌願軍孤軍深入,退路很可能被截斷。
彭總的判斷與李奇微的想法完全一致。
所有當聯合國軍真的大舉發起反攻時,已有準備的誌願軍主力又一次消失在了聯合國軍的偵查中。
李奇微也由此終於總結出了一個誌願軍難以彌補的弱點。
第一次戰役,10月25號打響,11月2號誌願軍大部消失,曆時八天。
第二次戰役,11月25號打響,12月2號誌願軍大部消失,曆時八天。
第三次戰役,12月31號打響,1月8號停止追擊,又是八天。
三個出奇一致的作戰天數,李奇微終於明白過來,八天是誌願軍後勤決定的,因為誌願軍單兵所能攜帶的炒麵隻能維持八天,誌願軍無力維持更長時間的攻勢。
他將誌願軍的這種攻勢稱為禮拜攻勢,相應的禮拜結束後,就是聯合國軍最好的大舉反擊時間。
誌願軍入朝以來最大的危機悄然而至。】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