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上甘嶺戰役結束,和平的曙光即將到來

字數:3963   加入書籤

A+A-


    【時間來到11月3號,上甘嶺上敵人的攻勢有明顯放緩,炮火也沒有那麽密集了,就好像敵人扛不住這麽大的消耗就快要放棄進攻上甘嶺了一樣。
    但事實是上甘嶺戰役還遠沒有結束。
    美軍在籌備物資,養精蓄銳,因為明天的11月4號就是美國的大選之日。
    杜魯門希望當天的美軍能在上甘嶺上打一個漂亮的勝仗,來為他的大選助威。
    誌願軍戰士們雖然不知道美國的大選,但從美軍大規模運輸彈藥、物資、醫療用品,誌願軍也知道一場敵人新一輪的總攻即將到來。
    隨著美國大選正式開始,上甘嶺戰場上的美軍也開始了聲勢前所未有的浩大進攻。
    但這時候上甘嶺已經不是十五軍孤軍奮戰了,誌願軍十二軍已經接管了部分陣地。
    其中負責堅守597.9高地的戰士中,有一位來自十二軍第31師91團的五連戰士,名叫胡修道。
    進攻的美軍不會知道,這位第一次上戰場的誌願軍新兵戰士,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什麽。
    597.9高地3號陣地上,胡修道和班長等三人先是連續作戰三小時,打退敵人十餘次進攻。
    雖然是第一次對敵人開槍,第一次用手榴彈,但胡修道的單兵作戰能力絲毫不輸老戰士。
    當身邊戰友或犧牲或受傷後,胡修道一個人在關鍵時候獨自堅守和來回支援多個陣地。
    一開始是三人堅守一個政敵陣地。
    後來班長被調去支援九號陣地,胡修道與另一名戰友繼續堅守,又連續打垮敵人十餘次進攻。
    當發現十號陣地危急時,胡修道抱起爆破筒帶領戰友主動支援,胡修道獨自留在十號陣地阻擊敵人,後在戰友增援下,他又返回三號陣地。
    最後當他返回陣地時,最後一個戰友也已經負傷下了陣地,隻剩了胡修道一人獨自麵對敵人的進攻,他不斷變換位置向敵人投彈,還通過步話機與後方炮兵部隊聯絡,請求炮火支援,打退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
    最終經過一天激戰,胡修道帶領戰友們共擊退敵軍四十餘次進攻,殲敵高達兩百八十餘人。
    這裏要注意殲敵二百八十是胡修道和戰友們一起創造的,但有些資料稱胡修道一人殲敵二百八十人,但從實際過程來看,胡修道並不是一開始就是獨自一人堅守陣地。)
    戰後,中國人民誌願軍領導機關為胡修道記特等功,授予“一級英雄”稱號。
    同年6月25日,他被朝鮮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時間臨近晚上,戰鬥戛然而止,不止是夜晚之後美軍攻勢無法展開,也因為這一天的大選,杜魯門敗選了。
    美九軍軍長親自下令放棄進攻597.9高地。
    從這之後,誌願軍對597.9高地進行完全鞏固之後,敵人再也沒有了機會占領這裏。
    此時東側537.7高地的反攻也正式打響,僅用一天時間誌願軍便收複了537.7。
    此後敵人雖然仍不甘心,多次集結兵力組織進攻,但雙方一直拉鋸到11月24號,敵軍付出重大代價也僅僅是占領七、八兩個前沿陣地,沒有任何實質作用。
    最終11月25號,美軍徹底放棄進攻上甘嶺,中國人民誌願軍徹底獲得上甘嶺戰役的勝利。
    曆經四十三天的鏖戰,十五軍和十二軍共斃傷俘敵兩萬五千餘人。
    打出了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
    一級戰鬥英雄孫占元。
    二級戰鬥英雄追記特等功):牛寶才、易才學。
    特等功臣龍世昌、賴發均、金耳世、趙毛臣、唐章洪、張廣生、崔含弼、李炳舟、胡照春、譚芳雲、陳德清、邱憲章、王安全等等等等。
    但是這場戰役誌願軍也付出了太多犧牲,傷亡達到一萬一千五百二十九名。
    戰鬥激烈到炮擊火力密度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高火力密度。
    在3.7平方公裏的上甘嶺戰場上,每秒鍾會落下六發炮彈不斷轟炸,每平方米的土地上有高達七十六發炮彈爆炸。
    隨便鏟起的一把土壤中,居然數出了三十二枚彈片,彈片、彈頭和土的比例竟達到1:1。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珍藏的一段來自上甘嶺不到一米的樹幹上,嵌進了多達一百以上的彈頭和彈片。
    但就是在敵人如此猛烈的炮火下,誌願軍卻以輕步兵打出了12.2的擊殺比。
    這是整個戰爭史上絕無僅有,未來也很難再有的戰爭奇跡。
    也正是這場朝鮮戰爭,打出了美軍對誌願軍的恐懼,打出了中國在世界上絕不容小覷的大國尊嚴。
    比如美國陸軍上將沃克在戰敗後向上級匯報時親口表示,想要打敗中國誌願軍,除非上帝戴鋼盔親自參戰。
    而那許許多多在上甘嶺上,在朝鮮戰爭上奮戰乃至犧牲的英雄們,他們的名字沒能全部為人們所知,但他們的功績會伴隨新中國的國泰民安永存於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上甘嶺戰役誌願軍的完全勝利,徹底打破了美國妄想用戰爭壓力逼迫誌願軍退讓的企圖。
    現在勝負已出,該退讓和妥協的,隻能是他美國了。
    不過在上甘嶺戰役結束後美軍還是試探性地進行了一些規模不大的進攻,結果還是一如既往的慘敗。
    比如1953年1月25日的丁字山戰鬥,誌願軍依托堅固的坑道工事,以僅傷亡十一人的代價,斃傷美軍一百五十餘人,美軍以慘敗收場。
    1953年7月7日的石峴洞北山戰鬥,得到蘇聯援助的加農炮、榴彈炮、野炮以及喀秋莎火箭炮等多種火炮的誌願軍,在強大的炮火支援下,接連打退敵人多次衝鋒。
    以傷亡一千八百人的代價斃傷美軍三千五百多人。
    到這裏美軍對靠戰爭獲取談判優勢再也不抱希望,停戰談判重啟,終結朝鮮戰爭指日可待。
    但在1953年6月,朝鮮停戰協定即將簽字之際,韓國總統李承晚卻出來跳腳了。
    因為他擔心停戰之後,美國會減少或停止對韓國的經濟和軍事援助。
    深知韓國在經濟和軍事上對美國援助的極度依賴的他,明白一旦停戰,美國就不再有足夠的動力向韓國提供大量援助,這將削弱韓國的實力和他在國內的統治基礎,甚至未來會被朝鮮人民軍真的趕到海裏。
    於是這個傀儡反倒給他的美國主人做起了主,為破壞停戰強行扣留了兩萬七千名戰俘,企圖迫使美國繼續對中朝軍隊作戰。
    麵對這一情況,教員決定再對南朝鮮發動一次軍事打擊,狠狠地打到這個傀儡擺清自己的位置,再也作不起妖來。】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