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解放型八一號蒸汽火車
字數:4193 加入書籤
【國家的解放讓中國從頭到尾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能夠煥發全國人民一同為複興祖國昂揚奮鬥的政體。
在這個時代下新中國想要實現複興,就必須要從一個全麵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一個全麵強大的工業國。
可是要實現這一目的,不光是全國人民有一顆甘願奉獻一切奮鬥終生的心就足夠的。
因為舊中國遺留下來的是一個千瘡百孔、基礎極為薄弱的工業體係,重工業基礎近乎於空白。
空白到連最基礎的蒸汽機和自行車都不能自主生產。
可要知道蒸汽機是186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就已經成熟的關鍵工業機械,最早的實用蒸汽機更是1712年就誕生了,且原理和製造過程已經算是重工業裏麵最簡單的了。
但就是這麽一個既重要又簡單的工業機械,新中國都尚且不能自主生產,可想在其它方麵又該落後多少。
所以新中國想要走通工業化並趕超世界強國的道路,僅靠既沒有工業基礎又沒有人才基礎的自己是極難實現的。
可以說至少不可能像今時今日一樣,在建國短短七十年後就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工業門類齊全,且眾多領域領先世界的強國。
而造就中國這個結果的最大外力幫助就是蘇聯。
1953年5月,朝鮮戰爭正式結束前兩個月,中蘇兩國簽訂援助協議,確定了蘇聯援助中國156項重點工業項目。
援助內容涵蓋冶金、有色金屬、煤炭、電力、電子、機械、化工、軍工、航空、輕工、醫藥等。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技術轉移,以前沒有,以後恐怕也很難有了。
而且援助的各個項目從設備、工藝、圖紙、材料等等都沒有保留,各個工廠也都是在蘇聯的幫助下全套都建好。
白天蘇聯的專家在工廠裏手把手教中國人員如何操作機械與運轉工廠。
晚上又開辦課程傳授中國人員理論、工藝和技術。
像如何挖礦,如何冶煉、如何鍛造、如何配比合金、如何製造成品等等,都援助建設了相應的采礦廠、冶煉廠、鑄造廠、機械廠、發動機廠等等。
總之從挖礦到最後的坦克、飛機、大炮成品製造,從無到有蘇聯都援助了。
這也是為什麽新中國1949年建國,到1959年短短十年後,就能夠自主生產第一代59式主戰坦克、第一代殲5戰鬥機,還有54式122毫米榴彈炮。
如果沒有蘇聯的援助,短短十年間中國根本不可能從無到有建立起完整的重工業生產鏈。
雖然蘇聯也是出於自身所需的各種利益才援助的中國,但這份幫助中也絕對不能否定沒有蘊含共產主義同為一家的赤誠之心。
而要介紹起中國的工業化發展之路,還是得由簡至繁從最基本的,應用範圍極廣的蒸汽機開始說起。
新中國成立之初,共接收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多種型號蒸汽機車四千零六十九台。
蒸汽機車就是火車頭。)
但這些蒸汽機車中沒有一台是中國自主製造的。
為盡快開啟新中國蒸汽機車自主製造之路,原鐵道部四方機車車輛工廠,首先選擇根據手中已有舊型號機車進行仿造。 從籌備到生產僅用時兩年多。
這是因為舊中國原本就有可以修理蒸汽機車的工廠,而之所以有這樣的工廠,也僅僅因為外國資本和無力生產機車的舊中國有這樣的需要。
雖然說明了舊中國並非完全沒有工業基礎,但也僅此而已。
過程中,新中國的技術人員們還是遇到了很多技術和工業基礎不足的困難。
比如過去修車用的圖紙零碎不全,在鐵道部有關部門幫助下,工程技術人員日夜苦戰,才整理出一套舊型機車完整圖紙,並在此基礎上改進設計、調整材料牌號。
還有如月牙板是機車傳動關鍵部件,與閥杆、搖杆等部件配合,將蒸汽的能量有效地轉化為機械能並傳遞下去,使機車能夠按照預定的工況運行。
如果這個部件在長時間的傳動中,與配件不斷磨損出現縫隙,會改變其原本精確的幾何形狀和配合間隙,導致機車運行時的動力傳遞效率降低,機車性能下降。
所以它的表麵硬度要求高,必須要耐磨,但其滲碳處理難度大。
當時工廠沒有熱處理設備和完備化驗室,化學藥品缺乏,相關技術知識也不足。
老技術工人們隻能通過自學化學知識,買來原料反複試製,才最終解決問題。
到1952年7月,新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輛自主製造的蒸汽機車,解放型八一號問世。
機車全長21.906米,整備重量103.85噸,構造速度每小時80公裏,輪周功率1545至1945馬力,總效率7.25,高度4.78米,寬度3.08米,煤水車裝煤量14噸,裝水量30立方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解放型蒸汽機車的誕生掀開了中國鐵路工業嶄新一頁,結束了中國人不能自行製造機車的曆史,成為新中國機車工業變修為造的重大轉折。】
解放型八一號蒸汽機車的詳細圖紙和各種配件、材料、部件參數,天幕將之投送到曆朝曆代各個時空。
此前天幕雖然已經投送過有關蒸汽機的視頻,但介紹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的蒸汽機。
那時的蒸汽機雖然已經可以用於工業生產,但還是比較粗糙,蒸汽利用效率不高、動力輸出小、設計不夠優秀。
主要用於織布、抽水等動力輸出較小的工業應用場景。
現在投放的蒸汽機車,是隻要複刻出來就能直接用於拉火車的大功率蒸汽機。
最重要的是它的詳細圖紙和參數事無巨細都投送了出來,古人們現在學的是火車頭,而不再是單純的蒸汽機。
哪怕像半月板這種需要通過電鍍、化學藥劑處理等工業基礎要求高的部件不能完全複刻出來,也能造個一般的通過規定時間更換來實現應用。
至少古人們從此有了造火車的學習模板,那些性能要求高現階段難以解決的問題以後有的是時間,先讓古人們造出一台能實用的火車再說。
大明科研院負責研製蒸汽機的學子指著天幕中的圖紙一角,既興奮又有些懊惱地拍桌子道:
“他娘的那小小的密封圈原來叫橡膠!我就說老天爺之前屢次提到的橡膠到底是個什麽重要的工業原料!
資源分布圖呢?那橡膠哪產的來著?東南亞是吧,還愣著幹嘛?叫兵部的人趕緊議個章程出來派兵去取啊!”
剛才搜資料的時候才發現,橡膠不能用於高溫高壓部位的密封,得用金屬密封圈或金屬墊片,也就是說之前第三百六十四章古人的汽缸密封問題那裏需要的不是橡膠。
原本是想體現科學的進步是心血聚集,而非一蹴而就,哪怕新中國得到蘇聯的幫助,就像古人獲得天幕幫助一樣,有人教是一回事,能不能成還是得靠自己。
現在也不好改了,就當古人們在低壓蒸汽管道的連接部位和一些輔助設備的密封處需要橡膠吧。
以前看曆史小說造成的沒橡膠就造不出蒸汽機的刻板印象誤我啊。)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