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農業是一切發展的基礎
字數:3556 加入書籤
第三百九十二章 農業是一切發展的基礎
【水稻田水分大,土地軟,能夠承載的重量有限。
那就在通過輕量化、小型化設計和優選輕型材料,盡量降低收割機自重後,再給收割機的底盤從輪子改換成對地接觸麵積更大的履帶。
不過因為收割機體型變小了,機載糧倉也變小了,所以一般收割一兩畝地就得卸一次稻穀。
這讓水稻收割機的效率對比其它收割機要小很多。
但它十分鍾不到就能收割一畝地的速度,也是人力要用三五人花費三四個小時才收割一畝地所遠遠不能及的。
雖然收割機的各項技術分開來看都不複雜,但其最難的是如何將這麽多的子設備集成到一起,且要保證能夠高效運轉,適應田地各種複雜情況而不出故障停機。
新中國一直要等到1976年才自主研發出了自己的全自動水稻收割機,而1964年的時候新中國都已經造出了自己的原子彈。
雖然此前中國已有結構和功能更簡單的收割機,並且能夠從日本進口更先進的水稻收割機,讓投入高成本自主研發的需求不是特別急迫。
但也可見這樣的收割機並不是那麽容易就能製造出來的,就是製造出來性能也不一定就能如人所願。】
古人們看著這些收割機簡直喜歡到了骨子裏,比從天幕了解其它機械或科技時要興奮地多。
“對,就是這個!天幕剛出來時在農田裏收割糧食的就是這個,當初就是看到這麽個鐵家夥讓我以為那裏是仙界呢。”
“我就知道後世一定能製造出咱們自己的原子彈!有了這個,後世子孫們再也不必用人命去跟敵國拚命了,美國也休想再拿原子彈恐嚇中國!”
“他娘的後世怎麽還要跟倭奴買機械!?它狗日的一個戰敗國,一個本該被徹底消滅瓜分的國家,還能造出比咱們還要先進的機械?這是什麽道理!?又是什麽世道!?”
“咱們華夏不是有原子彈了嗎?拿飛機投下去,給那畜牲遍地的倭島從頭到尾炸一遍啊!!”
“唉~沒看二戰是怎麽結束的嗎?倭島早就是美國的殖民地了,炸了倭島就等同和美國宣戰啊。”
“血海深仇擺在那裏!原子彈擺在那裏!怕他不成!
他美國要能為了倭島跟咱華夏打一場不死不休的亡國之戰,那就跟他打!
炮沒有、船沒有、飛機沒有,連肚子都吃不飽的時候都敢跟他美國打一場朝鮮戰爭,還打贏了。
後麵什麽都有了還怕他不成!”
“不錯,按咱們幾千年來的血性什麽仗咱都敢打,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也敢打,將來什麽都有了,後世子孫們隻會更加敢打,這場仗遲早有一天一定會打的!!”
……
與此同時的1960年,新中國的科研人員們也在從天幕中學習科技知識。
而這個特殊的年份,正是新中國時逢大災,且與蘇聯決裂失去援助的一年。
另外雖然天幕介紹的科技就來自後世,但對工業剛起步不久的中國來說,天幕這會兒介紹的很多技術都已經值得新中國的科研人員們學習了,且同樣足以令他們激動興奮。
中國科學院的科研工作者們,在大院裏張羅起偌大的露天理論研究處。
桌麵上是大把天幕介紹的技術和成品資料跟圖紙。
“老天爺都幫咱們,沒了蘇聯專家,以後咱們靠天上的這些技術也能迅速發展出咱們自己的工業化,而且按照年代越往後,介紹的技術越先進,咱們要不了多久都能趕超蘇聯和美國了,到時候怕是他們得反過來學我們了。”
“哎呀,這無神論怕是以後都難有立足之地嘍~”
“這滴灌技術真是奇思妙想啊,我們之前已經裂解合成出了聚氯乙烯,這塑料材質的水管我們現在就可以造出來,像是西北甘肅、陝西、黃土高原,還有降水量不算多,但耕種麵積遼闊,種植密度高的北大荒都可以應用這項技術。
以後咱們再也不會出現像現在這麽嚴重的饑荒了。”
說起這場大災,科研人員們一時陷入了沉默。
他們知道這場大災雖然天災占據很重要的原因,但卻不能全賴天災。
從1959年開始,雖然的確發生了建國十年來最嚴重的自然災害,渭河、黃河中下遊以南等廣大區域普遍少雨,同時南方三次出現洪澇災害,東南沿海又遭到五次台風侵襲。
到了今年,北方又持續爆發特大旱災,東部地區爆發嚴重洪澇災害。
這些外部因素是極大影響了全國糧食收成,但就中國目前的實際生產能力來說,單是兩年的天災還不至於到了餓死人的地步。
最致命的還是人為因素。
一方麵是與蘇聯撕破臉,蘇聯開始要求中國必須在短時間內償還那龐大的債務了。
全國各地生產的豬肉、雞蛋、蘋果等農產品,還有八十多種礦產、各類輕工品、紡織品、以及黃金白銀都得拿出來還債。
那是真的吃不上飯,勒緊褲腰帶也得還,否則就有可能與蘇聯再爆發一場難以承受的大戰。
另一方麵就是自己的內部政治和路線出了嚴重問題,但這又是他們無法擺在明麵上來討論的。
解放十年了,可看著自己的人民卻還是連飯都吃不飽,出現了餓死人的悲慘情況,這讓從未有過一絲一毫懈怠,用自己所有時間和心血致力於祖國發展的科研人員們無比痛心。
如果可以用自己的生命長度去換取國家更快的發展,他們也可以像那些戰士一樣捐軀為國,而且他們也的確是這樣踐行的。
一直以來因疲勞過度病倒的,甚至離世的科研人員大有存在。
可越是做到了這一步都無法人民們的受災局麵,就越是讓他們無比想要落下淚來。
“不要灰心,隻要我們熬過了這一次大災,彌補糾正已經犯下的錯誤,我們一定能重新走上正軌,以後那個無比富強的中國就是我們的未來。”
重新堅定了這一信念後,科研人員們繼續埋頭鑽研,這也是他們在饑餓情況下熬過這段苦日子的最好方式……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