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道路之爭

字數:3575   加入書籤

A+A-


    第三百九十四章 道路之爭
    古代的曆朝帝王們對天幕出現的這段新內容立即提起了最大期待。
    因為均田分地的事在不少朝代成立之初都會去做的,可不論他們這些朝代均沒均田,均田的規模力度或大或小,總之沒有一個逃脫了滅亡的結果。
    雖然他們都已經明白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土地不夠的問題就是產出糧食不夠的問題。
    隻要有了足夠的農用機械,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可在擁有大規模生產農用機械的能力之前,他們又該怎麽做?
    這個問題新中國遇到了,也是他們現在最迫切想要知道新中國是靠什麽辦法解決的。
    並期望以此辦法改變他們的朝代農業產出不夠,不足以支撐龐大的工業人口進行工業化的問題。
    【那時候的農戶連農具和耕牛都不足,像是犁頭、脫粒車、獨輪車、牛車這些農業生產工具都得共用,耕牛、驢子、駑馬等大牲口共用的同時也要共同承擔飼養成本。
    另外每戶人家的勞動力情況和耕地數量不一定一樣,家裏人口多,耕地多,但是要養的孩子也多,老人也多,那肯定是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去耕耘國家分給他們的所有土地的。
    而有些農戶家裏人口少,還都是壯勞力,那自然能夠將地都種好。
    那既然有這種優化勞動力配置的空間在,且這個空間還很大,那麽村裏的幹部人員當然要盡力將農具和勞動力組織起來。
    於是互助組就誕生了,是中國農業合作化運動初期,為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困難,在繼承傳統互助習慣和國家政策引導下,而建立的一種勞動互助組織形式。
    小的互助組就幾戶。
    大點的十幾戶,多了組長管理,還有簡單的生產計劃。
    大家共用農具,一起耕種,一起收割。
    這時互助組內農民的土地、農具、耕畜等生產資料仍歸個人所有,這是與後來的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重要區別之一。
    收獲得來的糧食還是按每戶的耕地數量來分。
    但如果你家勞動力短缺,人家明顯幫你幹了活,又或者你出了大力氣幫別人幹了活,自然不能白幹的。
    但是幹了多少活,出了多少力,給糧食生產提供了多少幫助,這在集體勞動中很難用具體的糧食數量去計算。
    哪怕發展到後來的上班工作打卡,也很難逐個計算員工給公司具體創造了多少經濟價值,這裏麵就必然存在分配不均。
    糧食也主要靠農戶們自行憑良心去劃分,這裏麵又必然會出現有的農戶肯多拿出一些糧食回報別人,有的就不願意拿出那麽多。
    漸漸的就勢必要建立一套更合理的分配製度。
    工分製,一種按照每天出勤幹活多少,組長就給記多少工分的製度便誕生了,工分對應的就是糧食分配數量。
    這是中國在走向社會主義農業生產的道路上自行摸索出來的製度,跟後來公司形式的按勞分配很像,但畢竟沒有前車之鑒,這一製度多少存在缺陷。
    不過這是後來互助組轉變成為合作社的後話了。
    在工分製度出現之前,因為幹多幹少都一樣,這就導致農民們的生產積極性不是特別高,磨洋工、濫竽充數的情況漸漸出現了。
    總的糧食產量達不到預期,農戶們收獲的糧食比以往自己單幹差不了多少,甚至還要更少。
    於是便開始有農戶們想要脫離互助組單幹,種不過來的地自己就出糧食出錢雇人幹。
    眼看著農業生產又要倒退回貧富農差距,甚至是過去的地主形式,領導層們自然心急如焚。
    但又產生了不同的路線之爭。
    有的領導認為農村出現富農很正常,出現貧農,那就看情況是因為懈怠勞動,還是因為家庭特殊原因,予以相應的勸導和幫助。
    隻要農民們可以靠勞動走向富裕就是好的,公私有製相結合,用私有製激發生產積極性,不就是新民主主義的主旨嗎?
    工業化的前提要是有足夠的農業富餘,讓足夠的人口可以從事工業生產,既然單幹可以提高積極性增加產量,那想單幹單幹,想雇工雇工,隻要能夠增加糧食產量就好了。
    等到完成了工業化,農村自然能在有足夠的農用機械幫助下走向社會主義。
    而有的領導則認為,中國的未來必定是要走向社會主義的,那就應該要對還不夠完善的集體勞動形式進行優化,努力要讓大家在集體的形式下也能走向共同富裕。
    而不是放任私有製擴大下去,那樣到時候私有製在農村做大以後還能順利推行社會主義嗎?私有製肯定會成為阻力的。
    而且放任貧富差距拉大造成的後果非常明顯,曆史也早有前車之鑒。
    富農雇工擴大生產能提高積極性的確是真的,但那隻是土地富餘者的積極性呀,雇工的積極性真的高嗎?
    或許早期給雇工的報酬足夠高,積極性也會很不錯。
    但隨著富農積累的財富越來越多,購買的土地越來越多,那麽富農管理雇工的能力有限,那他會不會想著把地租出去,每年定一個租子就好了呢?
    那這不就是地主嗎?而地主形式下的生產力是什麽樣,帶來的後果是什麽樣的難道還不清楚嗎?翻翻中國人民的血淚史就會知道地清清楚楚。
    集體合作或許現階段已經很難提高糧食產量,但是如果再這麽抽象地促進積極性,放長遠來看,糧食產量反而會縮小。
    最終這場爭辯中國農村將走上什麽道路的大辯論傳到了教員這裏。
    而教員的意思非常明確,中國的未來必定要走向社會主義,那就不能再放任私有經濟在農村擴張下去了。
    應該主動一步步引導農民們進入社會主義。
    按照教員的指示,中央製定了新的農業發展規劃。
    首先逐漸加強互助組,接著組織農民進入管理和製度優化後的合作社,直到最後在農用機械的幫助下進入高效生產的集體大農莊。
    而這就宣告了允許新民主主義在農村發展私有製的結束,農村由此首先轉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