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改革開放成果

字數:3642   加入書籤

A+A-


    【改革說完了,接下來自然是開放。
    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國家雖然確定了靠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和先進技術,助力國家跟上時代發展。
    但是近三十年的計劃經濟體製,讓自由市場幾乎被消滅了,沒有私有製讓外資靠經營獲利,對外開放就沒有成立的基礎。
    而運行三十年的製度又豈是那麽容易改革的?更何況連具體如何改革都尚不明確。
    所以國家決定先學習其它國家建立出口加工區和自由港的經驗,在沿海建立經濟製度與國際靠攏,並以優惠政策吸引外資的經濟特區進行開放試點。
    1979年,廣東和福建憑借地理優勢率先開放。
    1980年建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
    特區的開放效果顯著,進而在1985年又開放了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這14個沿海港口和城市。
    逐漸形成了包括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的沿海經濟開放地帶。
    外資開始通過企業合資、企業合作以及外商獨資的形式進入中國,借助中國的國家稟賦投資建廠,經營獲利。
    當時的中國內地還處於改革階段,中國百姓手裏沒有錢,沒有什麽消費能力,自然也就沒有足夠能讓外資盈利的市場。
    所以經濟特區建立的初期,外資企業主要還是借助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廉價的資源,以及優惠的進出口政策,生產出口產品,他們的目標依然是海外市場,而非中國內地。
    國際市場競爭無疑是激烈的。
    外資在市場競爭經驗更多,為了提升競爭力,他們竭盡所能降低生產成本、管理成本,以及提升產品質量。
    而要做到這種對企業的精細化管理,就必須基於企業更大的自主權。
    從經濟體製到企業管理,外資的這一套都值得特區內的中國企業學習借鑒,同時這也會反過來推動國家借鑒成熟經驗進行改革。
    推動國家逐漸與國際接軌,加入到國際分工,最終實現經濟和科技水平高速發展。
    這就是改革與開放結合的路線。
    以深圳為例,1980年深圳成為經濟特區,除開最初幾年的基礎建設發展,到基礎建設完善並且開放勢頭已成規模。
    再從1985年到1990年計算的五年時間,深圳工業產值猛增了足足十倍,平均年增長率高達百分之50。
    與深圳同期開放的珠海,五年間工業產值也猛增了10.5倍。
    廈門城市規模較小,工業基礎也不夠,五年時間也增長了1.97倍。
    汕頭則因為遠離珠三角經濟圈稍有劣勢,不過工業總產值也增長了近兩倍。
    隨著開放的深入,經濟特區也確實發揮著試點和帶頭的作用。
    曾經讓人們談虎色變的資本主義,現在也在國家的開放政策下,已經由謹慎觀望到小心嚐試,再到大膽下海了。
    甚至於人民教師、國企工人、乃至於個別國家幹部都在改革開放的大勢下投身商海。
    這就是市場經濟賦予的無比積極性。
    大量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活躍在中國的各行各業,海外先進技術和產業的到來,也促進了各類新產業的興起。
    衍生出來的海量工作崗位,激發出中國這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無與倫比的發展潛力。
    龐大的體量賦予了中國有足夠力量,在不久的未來發展出全世界絕無僅有的全品類工業體係。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現了舉世矚目的騰飛。
    從1952年到1978年的計劃經濟時代,中國gdp從679億元增長到3679億元,26年間增長了約4.4倍,年均增長率約為6.1。
    而改革開放逐漸推行之後,從1978 到2000年,中國gdp從3679億元增長到億元,22年間猛增長了約26.9倍,年均增長率達9.5。
    這樣的發展速度實則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中國應有的經濟潛力。
    因為1978年雖然改革開始,但到1987年時,國家才明確了個人可以申請成為個體工商戶。
    1988年時才放開限製,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存在和發展。
    乃至到1995年時,國家才通過了抓大放小政策,允許經營不善的中小國企向私營企業轉型,進一步讓出市場。
    所以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國家經濟還是承受著相當的限製,也有過不少試錯,皆因為經驗不成熟,摸著石頭過河。
    所以中國經濟以放眼全世界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巨大的體量實現騰飛,還是要到2000年左右,中國以社會主義為目的的市場經濟體製成熟以後。
    還是以數據距離最為直接。
    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8.0。
    2001年至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增長8.3、9.1、10、10.1和11.4,五年平均增長9.8。
    2006年、2007年gdp增速分別達到12.7、14.2。
    2008年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中國經濟雖然受到衝擊,gdp增速降至9.7,但仍顯示出較強韌性,像中國這般體量的經濟增速依然是世界唯一,美國當年更是負增長,為負百分之0.3。
    一直到2024年時,期間中國雖然經曆了像全球疫情這樣的挫折,但經濟體量已經極為龐大的情況下依然恢複到了百分之5的增速。
    2024年gdp更是達到億元人民幣,相當於美國gdp的百分之64.9。
    改革開放46年以來,中國從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發展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已經具備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經濟結構和趨勢。
    雖然隻看賬麵經濟可能不太好準確了解改革開放讓中國的經濟具體已經發展到了何種地步。
    畢竟經濟增長必然伴隨增發貨幣和物價上漲。
    不過還有更直觀的數據和現象,能夠體現中國因改革開放獲得的巨大進步。】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