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布局未來

字數:4230   加入書籤

A+A-


    宋禮話音剛落,立即有學子提問道:
    “那原理研究之外的實用科技研發呢?比如機械傳動、化學製藥、結構設計這些能產出具體實物的科研,本質上與物理化學一脈相承,可是又明顯不適合歸類到原理研究上。”
    宋禮用手指沾了酒水在桌上寫下兩個字,工科。
    “原理研究和科技應用必然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是基礎,一個是將理論基礎轉化為實用科技,這兩點幾乎就涵蓋了所有科學研究。
    因為太過宏大,涉及太過寬泛,要讓科研院的統籌管理幫助到科研有序地發展下去,就必須要在學科上做區分,而不是通過天幕預知到有什麽科技適合發展就專門設立一個小組,那實在太雜太過混亂。
    科技越到後麵越複雜,一個人壽命有限根本不可能掌握所有學科門類,不利於我們建立完整成體係的科學基礎,也不利於我們將來清晰明了地培養專攻於一道的人才。
    所以在原理研究之外,在應用科學大體係之下,我們還要繼續分出諸如工科、農科、醫科,天文地理科、乃至將來研究多國語言和曆史,甚至是經濟、教育、律法的文科。
    像負責具體的機械製造、化學應用、電子元件材料、電路布局等這些都可以歸類到工科之下。
    耕作管理、土壤改造、作物和動物遺傳育種這些就可以歸類到農學之下。
    人體研究、藥理藥劑、內外傷醫治、疫病防治就歸類到醫科之下。
    天體運轉規律、宇宙基本法則、地質研究、礦產探尋就歸類到天文地理科。
    這些大學科之下分出許許多多中級學科,中級學科之下再按照具體研究內容再分出細分學科。
    確保科研院能對涉及方方麵麵的小學科都有涉及,並以此對所有學科做到有規章製度可循的管理。”
    又有學子提問道:
    “以我們化工組為例,以前的科研內容涵蓋寬泛,兩個小組一個架子就囊括了整個化工,雖然負責的內容是多了些,但也因為在同一個架子底下,組員們朝夕相處,所以研究取得的經驗幾乎是沒有延遲地傳遞給整個組。
    那做了學科區分,尤其是做了理論和應用的區分後,組與組之間,或者說學科與學科之間還能像一樣那樣高效利用研究經驗嗎?”
    宋禮點點頭。
    “的確是個問題,就像物理原理的突破需要立即傳遞給工學的機械組應用製造出來,工學造出的機械也得根據農學和工業的需求去製造。
    分了學科,細化科研內容後這方麵的溝通勢必有延遲。
    但是以將來的角度去看,科研院勢必要往做多做全去發展的,一個大學科要用到幾千號人,將來甚至是幾萬號人。
    不說遠了,就說幾千號人擠在一個組裏麵,那要安排具體的科研內容,一個內容要用到多少人,用什麽人,那從根本上來看不還是細化嗎?溝通交流研究成果上依然有延遲。
    既然是個必然結果,那我們自然要提前搭建好架子,用周到的製度去盡量做到互通有無,這就是分科分類的目的之一。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不知諸位料想過沒有,那就是我們今天的科研學子都是從哪裏來的?”
    才智堪稱大明朝最頂尖的一群人,僅僅是短暫思考後就很快理解宋禮的意思。
    便有學子試著回答道:
    “科研院成立之初,我們這些學子來自天南海北各行各業的都有。
    還是以將來的眼光去考慮,宋大人可是要建立我大明自己的科研人才教育體係?”
    宋禮高興地看著這位學子給予肯定。
    “不錯,諸位不妨說說自己都是怎麽進的科研院的。”
    於是學子們七嘴八舌地開始主動自報“家門”。
    “入院以前我是國子監的監生,看天幕時提了幾嘴自己的見解,然後就被博士寫下名字交給了祭酒。”
    “我也是,咱們很多人都是這般進院的。”
    說到這,鐵匠身邊的同僚搗鼓他兩下讓他也說說,鐵匠便道:
    “我原隻是京城裏的鐵匠,學了自家手藝也不過稍有點名氣,按朝廷旨意打著飛雷炮的炮筒呢,忽地官家就來人問了我幾句鑄造技法,剛說完就被帶上了馬車。
    能以白身入院,實是朝廷恩典。”
    “我就不一樣了,你們是沾了科研院的光,我是吃了科研院的虧。
    我在王府上承襲爵位做我的小郡王好不快活,我家老爺子非跟陛下說我聰慧非凡,到頭來什麽也不知道稀裏糊塗就被拉進了院裏,要不是小爺我真有點喜歡這裏和這幫子兄弟,我早回家跟老爺子鬥法去了。”
    眾人哄笑一番後,宋禮才笑著道:
    “是啊,咱們科研院的俊才有來自國子監的,有軍器局的,有織造局的,有來自民間精於一道的匠才,還有樂不樂意來也來了的。
    老天爺傳授了我們太多新事物,此前沒有這些,但凡能沾上邊的人才我們都天南海北地去找來。
    但是往後的科技會越來越複雜,已經不是靠有上蒼傳授我們就能學會的了,天下再大今後也找不出我們需要的人才,人才隻能我們自己去培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大明以往的官學都是經史子集聖賢經典,還有禮樂詩書、田畝丈量、穀倉容算、稅收。
    可卻沒有將探究萬物窮其理,追溯萬物之本源的格物列入正統官學。
    即便有,也僅限於欽天監的天文觀測和太醫院的岐黃之術,再有就是農學和工造,可相較文學,用功實在太少。
    可實則格物和百工之道才是國家發展至關重要的根源。
    世人皆以求官入仕為目的,格物反倒成了放任自流於民間的末流,甚至不加以衡量輕重也被稱之為奇技淫巧。
    能讓我華夏強盛的大道就這麽被荒廢了下來。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世人皆知了天幕那句,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
    科研院肩負了天下人的眾望,不僅要接好上蒼交給我等的科技,更要光大此道。
    分科分類之後,我大明科研院就要擴張,在科研一道不分大小門類地極大擴張,更要依據學科和門類在全天下建立科研官學。
    今後經史子集學得再好,背誦地再滾瓜爛熟也做不了官,當官也不是出人頭地的唯一門路。
    要做到這一點,今後就得靠你們這群我大明最頂尖的科研人才去著書立說了,為科研官學打下基礎,要讓學子們都知道學什麽才能蔚為國用。
    當然你們都已經有資格給天下學子當先生了,自然也不好再稱學子。
    博士、助教古來有之,但還不夠,其下還可依學術高低再分等級。
    所以今後你們的品級和俸祿也得靠辯論決出一個高低了,但也別有壓力,你們都是我科研院第一批學子,都立下了不世功勳,品級自然不會是新入學的學子可比。”
    話音落下,眾人看著為大明長遠計的宋禮不由得再添敬意。
    便有學子起身舉杯敬酒,緊接著就是所有人一塊起身舉杯。
    宋禮滿上杯中酒:“諸君共飲。”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