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三權分立

字數:3860   加入書籤

A+A-


    “你熟悉士紳、地主、富商的貪婪,猜到大災來臨,他們會囤積居奇,大發國難財,這才提前儲備糧食,在關鍵時刻給了他們迎頭痛擊。”
    “還有推行男女平等,在場看天幕盤點的都以為會掀起驚濤駭浪,隻有你洞穿底層男性之心,堅信他們會站在你這邊支持你。”
    說到這裏,朱標深吸一口氣,歎服道:“人生在世,有很多問題皆因人心不足、欲壑難填而引起的,洞穿了人性,諸多潛藏的問題,也就無所遁形了。”
    朱綾聽得有些傻眼。
    心說,她未來能搞出那麽多事情,固然是自身有幾分小聰明,但更大原因在於是現代靈魂穿越,占了先知先覺的優勢,所以才能製定出那麽多驚豔世人的政策。
    不過,便宜爹朱標這套說辭,倒也能夠自圓其說。
    深諳人性之道,往往能夠精準抓住人性上的劣根與缺點,趁隙而入,達成目的,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著名推理女王阿加莎筆下的馬普爾小姐在探案過程中曾說過:“人們都希望人性是光輝的、是溫暖的,但現實總是與理想背道而馳,我沒有什麽查案的天賦,隻是對人性略知一二,當人們期待美好的時候,我總是相信最壞的一麵,這不是什麽好的品質,但經常被接二連三出現的謀殺證明,我的判斷是正確的。”
    朱綾前世對於心理與人性這一塊也有研究,深知明朝這些士紳、地主、商人的貪婪與醜惡。
    更明白大明多位皇帝離奇死亡、土木堡事件背後,都有這群人的影子,自然不敢疏忽大意。
    朱標又歎道:“人性這東西,就像天上的雲霧那般難以捉摸,難以把握,你卻能做到絕對掌控,料敵先機,提前布局,令人不得不服啊!”
    眾人聽到這裏,看向朱綾的眼神,充滿了欽佩之色。
    朱綾豎起大拇指,笑讚道:“大明第一位太子爺的含金量,果然非同凡響。”
    朱標笑了笑:“我這不過是雕蟲小技,你才是真的厲害。”
    眾人見父女倆這般誇來誇去,卻沒有感到有絲毫商業互吹的意思。
    當爹的腦子好,做女兒的更妖孽,也是沒誰了。
    原大明。
    洪武朝。
    朱元璋失魂落魄地看著天幕,痛苦抓著頭發,喃喃道:“錯了,咱怎麽又錯了?”
    天殺的,又來一個巨坑!
    大明最大的禍害不是貪官,也不是作惡的藩王,居然是他這個不經意間到處挖坑的開國皇帝。
    朱標和藩王們,也是集體懵圈。
    胡惟庸案過去好幾年了,朝廷丞相缺位那麽長時間。
    他們當中,竟無一人察覺到這裏頭的問題有多大。
    天幕盤點時間越長,發現的問題就越多。
    大明看似國泰民安的表象之下,居然潛藏了那麽多弊政。
    若是哪天這些弊政集體爆發,不把朱明江山炸得灰飛煙滅才怪呢。
    永樂朝。
    朱棣聽到天幕朱綾的分析,心裏也實在難繃。
    因為他登基之後,確實體會到了丞相缺失帶來的麻煩。
    丞相是輔佐皇帝處理政務最重要的官員。
    沒了丞相幫忙,皇帝工作量暴增,天天累的跟狗似的。
    朱棣心中叫苦,下意識看向自己的胖兒子:“太子,這幾年辛苦你了。”
    他還算好的,至少可以借著遠征漠北離開京城偷懶。
    朱高熾才是真的難繃,奏折堆積如山,天天忙得腳不沾地,還得給他搞錢支援前線。
    朱瞻基看到這裏,似乎也明白了自己父親為什麽隻當了十個月的皇帝就病逝了。
    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工作量太大,沒時間休息給累死了。
    父親是個胖子,缺乏運動量,身體素質與太祖洪武帝沒法比,長此以往,肯定遭不住。
    朱棣沉沉道:“朕繼位之後,有感於丞相缺位,國家大事處理不過來,於是設立了內閣,讓解縉、胡廣、楊榮等參與政務,如今看來,內閣遠沒有朕想象中的那般好。”
    原本隻要丞相一人,換成內閣多位朝臣參與,權力看似是被分散了,勾心鬥角實則更厲害。
    別忘了,進入內閣的官員很多背後都有江南士紳的影子。
    這些人早已結成一黨,同進同退,同聲同氣。
    有丞相時,皇帝麵對丞相一人,一對一單挑,占盡優勢。
    現在換成內閣,多人群毆,組團開炮,皇帝稍微軟弱一些,分分鍾被揍得連親媽都認不出來。
    更惡心的是,官員人數一多,但凡出了什麽問題,責任你推我我推你,每個人都說自己無辜,陷入無休無止的扯皮。
    法不責眾,皇帝總不能出了事之後,將內閣所有官員都殺了吧?
    扯皮推卸責任的人多了,辦事效率就會越來越差,最後大明江山不亡在這群人手裏才怪。
    朱棣真是越想越後怕,痛定思痛道:“廢!必須把內閣廢掉!”
    至於廢掉之後,要不要重新恢複丞相製度,朱棣得好好考慮一下。
    天幕聲音響起。
    【丞相之位的缺失,會給皇帝處理政務帶來一係列的麻煩。】
    【但並不意味著,丞相的存在就是好的。】
    【丞相權力太大,隨著時間的推移,麻煩隻會越來越多。】
    【朱綾有鑒於此,發現丞相缺失的危害,登基之後,並沒有恢複丞相製度。】
    【她當遼東王時就慎重想過這個問題,經過多年苦思,終於讓她創立了三權分立。】
    【所謂三權分立,就是將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拆分,內閣掌握行政權,議會掌握立法權,最高法院則負責司法權。】
    【這三大部門各自獨立行使權力,互不幹涉,彼此又相互製衡。】
    【值得一說的是,軍權從三權剝離出來,自成一權,由皇帝親自統轄,皇帝既是天下之主,也是最高軍事總司令。】
    【由此,國家政治體製就形成了皇帝獨尊,掌握軍權,在皇帝之下,三權分立,相互製衡,各自行權。】
    新大明。
    “三權分立?妙,妙啊!”
    朱元璋兩眼放光,撫掌大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