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熟悉家裏
字數:8850 加入書籤
挨不過周舟的央求,鄭大娘讓鄭則去請了沈大夫來。
沈郎中來的時候,舟舟正在玩鄭老爹給他編的草蜢子,這玩意兒小時候拿來哄過鄭則,沒想到這手藝如今還能派上用場,周舟沒玩過,很是喜歡,一個勁兒地說謝謝鄭伯伯,把玩的時候很珍惜。
“辛苦沈郎中跑一趟了,來來,我們粥粥醒了,還得麻煩您再看看。”鄭大娘把人帶到屋裏,周舟聞聲抬頭,一位麵有長須,身形清瘦的老人向他走來。
“沈郎中好。”
沈郎中瞧見小哥兒麵色紅潤臉上帶笑,見人也不怯,身上的衣物幹淨清爽,手裏還捏著一隻蘆葦杆編的草蜢子玩,便知鄭家把人照顧得很好。
他點點頭,放下藥箱後問:“可有哪裏不適?”
周舟搖搖頭:“沒有不舒服。”
鄭則:“他昨天起身時頭暈,說眼前發黑。”
鄭大娘:“對對,臉色好白,把我嚇一跳,大夫你趕緊看看。”
周舟抿抿嘴,不敢出聲,他本來覺得沒事的,但聽大娘一說心裏也開始有點擔心。
沈郎中拿出脈枕,示意小哥兒把手放上麵,安靜診脈,過了會又讓他伸出舌頭觀察舌苔,周舟都照著做了。
鄭大娘急性子,見沈郎中收了看診工具都沒說話,忙問:“怎麽樣呀,他身體還好嗎?”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啊,著急起來一個樣,沈郎中心下微歎,他可還記得鄭老爹拉著自己猛跑的經曆呢!
“他身體沒什麽大礙了,隻是底子虛,上次開的藥方可以繼續抓藥吃,藥性溫和,堅持調理。”
“那他昨天頭暈眼黑呢?”
“還是身子弱,有些血虛,動作大起大落就會頭暈,多補補就好了,多吃點豬肝。”
鄭大娘一聽便放心了,豬肝,別人家可能不常有,他們老鄭家是時常能吃到的。
“那我可以下床走走了嗎?”周舟忙問,他不想待在屋子裏了,想出去走走,還想幫鄭大娘幹活。
“可以,適當走動,切勿勞累。”
沈郎中看見周舟滿眼期待的樣子,不由想起自家的小孫孫,那小機靈鬼跟他討糖也是這樣的神情。
可以走動了,周舟驚喜地轉頭看鄭大娘,見她點頭,連忙謝過沈郎中。
付了診金,送走沈郎中,鄭家氣氛輕鬆愉悅,周舟忍不住央求著鄭大娘帶他出去看看,鄭大娘哪能不答應呢。
一直站在旁邊沒出聲的鄭則卻說先等等,自己走出屋外拿了雙鞋子回來,他先前看見鄭大娘給哥兒改衣服,於是就跟爹討要了銀子給哥兒買了雙鞋,比著周舟的舊鞋尺寸買的。
這事當天晚上睡覺前鄭老爹就跟自己婆娘說了,鄭大娘是知道這件事的。
看著放到腳踏上的新鞋,周舟有點不知所措,挪到床沿的腳遲遲沒有放下去,“我的舊鞋還能穿的......”吃藥已經花錢了,自從來到鄭家他一直在花錢,周舟有些不知所措,下意識去看鄭大娘。
鄭大娘早在鄭則拿鞋回來那會兒,和鄭老爹悄聲出去了。
鄭則做事不磨嘰,直接伸手抓住哥兒的腳,幫他穿上鞋子,還剩一隻的時候舟舟才反應過來,連忙掙紮收回腳,讓漢子幫穿鞋子,這也太親密了,而且他不能收啊!
鄭則抓著不放,眼睛黑沉沉地看著哥兒說;“你不穿我買的鞋,你還想穿誰買的?”
周舟被他語氣嚇住,趁著哥兒怔愣的空當,鄭則幫他把另一隻也穿上,還撫了撫鞋麵。
他的夫郎,就合該穿他買的鞋。
“病好了,穿新鞋,去去病氣,健健康康。”
周舟後知後覺得有點惱羞。
又立馬安慰自己,本來就是要給他做夫郎的,鞋子收就收了。默念幾次,心裏好受多了。
周舟忍住羞意瞪了他一眼,腳趾頭也不安分地在鞋子裏扣動,尺寸是剛剛好的,也沒有擠腳...周舟心裏又羞又暖。
抬頭瞧見哥兒臉頰和耳朵燒得紅紅的,還敢瞪人,鄭則心情還挺美。
“還要不要出去?”見哥兒埋著頭不理人,鄭則又說:“娘正準備喂豬呢,你想不想看大肥豬?”
大肥豬的誘惑很大,哥兒便點點頭。
鄭則含笑領著人出屋子。
鄭大娘在院子裏煮豬食,帶有麥麩皮的味道就是從鍋裏散發出來的。
舟舟因為剛才的事還有點不好意思,但還是乖乖喊道:“大娘。”
鄭家院子很大,前院堆放了草料,還有燒火的木柴,廚房連在一側緊貼正屋的門廊,下雨天直接從屋簷走去廚房也不會被淋濕到。房子和圍牆都是用青磚建成,地板鋪的也是石磚,十分幹淨整潔。
“周舟要不要四處轉轉?不要出院子就行。”
周舟搖搖頭,大著膽子湊過去抱住大娘胳膊,“我想幫大娘的忙。”
鄭大娘沒有拒絕,瞧哥兒的可憐樣,如果不讓他做點事估計今晚飯都吃不好,便指使舟舟去屋簷下拿裝豬食的桶,周舟一聽有活幹,馬上顛顛跑去拿。
“你慢點!幾步路用不著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周舟還想要抬豬食,鄭大娘阻止了,他隻好做些不用力氣的活,幫大娘遞瓢,幫忙開門,雖然是小事,但是他很積極。
鄭則看了一會兒哥兒,見他適應不錯,扛了農具下地去了。
鄭家雖然做殺豬生意,但是自己沒養太多豬,平日裏父子倆外出,家裏就鄭大娘,養三頭已經是非常辛苦了。
周舟看著拱到食槽前吭哧吭哧吃豬食的豬,喃喃道:“好能吃啊。”
“粥粥,來洗洗手,大娘帶你熟悉熟悉家裏的物品都放在哪裏。”
鄭家人都有一個特性,就是護短,平日裏什麽熱鬧都不愛湊,鄭大娘連串門都甚少去,隻與武、林兩家親近,其他時間圍著家裏轉。但隻要把人劃到自家地盤後,就會接納和護著對方。
周舟自從來到鄭家,就沒受到一點委屈,鄭大娘也沒想過給這個準兒夫郎下馬威,她知道一家人和和氣氣才能過的越來越好,哥兒很好,鄭家犯不著做那些傷感情的事。
周舟以後少不了要學著忙活家事,現在先熟悉熟悉,能幫把手也好。
哥兒聽話地去洗了手,又乖乖來到她跟前,鄭大娘滿意地帶他去廚房。
鄭家廚房收拾得很幹淨,屋裏亮堂,桌子、櫥櫃都很齊全,砌的是三口的灶台,兩口大的一口小,看得出來中間那口比較常用,灶口熏得更黑一些,灶台中間煙囪的位置特意多砌了了個台麵,上麵放香爐和灶王爺的畫像,平日做完飯,食物也可以放在其上保溫,旁邊挨著牆的位置放了柴火,收拾的很幹淨。
“來,大米麵粉都在這,做飯就從裏頭拿。”
鄭大娘打開櫥櫃給粥粥看,粥粥發現裏頭還有豆子,一個一個口袋放的很整齊,“糖和蜂蜜這些比較精貴,量也不多,怕遭了老鼠,給吊起來了。”鄭大娘給個人指了指房頂。
果然看到從房梁上吊下來幾根綁著鐵鉤的粗繩子,上麵都掛了東西。
鄭大娘領著粥粥來到一個小隔間,剛剛他還納悶另一扇門通向哪裏,原是還有隔間,開門往裏一站,這裏頭竟然吊著一排排的臘肉豬頭肉,鄭大娘見周舟驚訝,笑著說:“咱們家最不缺的就是肉,鄭則和他爹都好葷腥,過年多做了些,粥粥愛不愛吃臘肉?”
周舟點點頭,“愛的,臘肉燜飯好吃呢。”
這個小隔間除了存放臘肉,還讓堆放了了些幹貨,紅棗香菇幹、木耳幹、梅菜幹、筍幹,還有一些周舟不認識的食材,整齊地收好口袋放在架子上,地上還放了好幾袋花生。
鄭大娘打開一個口袋,讓粥粥掀起衣擺,一連抓了好幾把花生放進去,笑著說,“吃吧。”
周舟不好意思就這樣掰花生吃,隻好小心地攏起衣擺抱著。
鄭大娘又帶著周舟去了廚房對麵另一側的屋子,“這裏是咱家放雜物的,平時農具也放裏頭,你進來小心些。”
雜物間比較擁擠,木桶、竹籃籮筐簸箕,鋤頭、鐮刀等等,還有鄭則殺豬的刀也擺在裏頭,周舟仔細辨認裏頭放的東西,以後要幫大娘拿方便一些。
“這裏也有個裏間,”鄭大娘打開門給他看,“咱們家也種有地,大米小麥夠自家吃,爺倆幹得都是力氣活,不吃飽不行。”隔間的地麵架高了一層木板,上麵放的都是糧食,怕受潮了,因著怕走老鼠,裏間沒開窗,人待裏頭有點悶。
周舟看著鄭大娘在裏頭挪米袋,想起來他在鄭家的這段時間,吃食都是好的,從前家裏餐餐是大米,鄭家大米白麵餅幹饅頭都吃,雖說沒有錦州家裏吃得這麽精細,但隔三差五都有肉。
鄭家對他是真的很好。
鄭大娘見周舟沒聲音,回頭一看見哥兒表情愣愣地攏著衣擺,裏頭鼓鼓裝著花生,這麽捧著倒是像個發福的小夫郎。
鄭大娘被自己的想法逗笑了,“粥粥,想啥呢這麽呆。”
“想吃花生。”周舟回神下意識的說。
這下鄭大娘是真的笑出聲了,哎喲這孩子。
她去外間拿了個筲箕,讓哥兒把懷裏的花生的倒裏頭,讓他想吃就自己掰。周舟紅著臉點點頭。
前院就看完了,格局便是大門對著正屋,廚房和雜貨間在兩側,院裏寬敞舒服。
鄭大娘又帶著他去了後院,後院沒有圍牆,隻圍上了籬笆,稍遠的位置便是豬舍,和牛棚,另一側整齊劃了三壟菜地,種的是平日裏比較常見的蔬菜,鄭大娘讓周舟去搬了兩個小矮凳,倆人坐在後院走廊下剝花生。
“咱們後院沒種什麽菜,有韭菜大蔥生薑,家裏好吃辣,種了辣椒,現在還沒掛果。都是調味的食材,做飯要用了來後院直接拿就行。”
周舟聞言看向菜地,一棵棵挺立的小樹苗一樣的就是辣椒了,他認得。
“那家裏吃菜要買嗎?”周舟見菜地籠統沒多少能吃的菜,又道:“我家以前吃菜,都要去集市買,娘說要早早去,才能買到新鮮的,晚了就挑剩了,不劃算。”
“是這樣沒錯,買啥都得趕早,咱們村裏有賣豆腐的,每日早早就去大樹下出攤,大娘去買也得趕早,晚了就隻剩碎豆腐塊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鄭大娘慈愛地看他,“家裏不種菜嗎?”
“沒種呢,城裏沒有地。”
“那是啥都得買,咱家在河邊也有菜地,收成不錯,倒是省了買菜錢。當初你鄭伯伯的爹來響水村,是外地人,當時連住的房屋都沒有,更別說地了。”
周舟喜歡聽大娘說家裏的事,聞言便停下剝花生的動作,抬頭看向鄭大娘。
見哥兒願意聽,她便繼續說,“咱們家做屠戶啊,實打實算到了鄭則接手,也才算第三代。還是半路出家的。”
“鄭家祖上也是種地的,早年老家鬧饑荒,聽鄭則爺爺說村裏人都四處找活路去了,舍不得田地屋子就得餓死。”
“他爺沒跟著親戚走,帶著全家人來了響水村,沒田沒地身上也沒幾個錢,好在老爺子是個有膽能幹的,在響水村被當時的村長好心接濟幾日,緩過神後他掏了家底先是在村子裏租了房屋,安置好妻兒後隔天就帶了柴刀上山,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以打獵采集為生。”
“爺爺能打到獵物嗎?”
鄭大娘往周舟手心塞了一把剝好的花生粒,示意他吃,“能,不然也不會有鄭則他爹了,早先可能會辛苦些,都是苦過來的,不容易啊。”
“老爺子打獵手藝磨練出來後,也曉得怎麽處理獵物,就一邊賣貨一邊在各個村子跑,給人殺豬賺點錢,到了鄭老爹這一代才攢下點家業,在村裏入了戶買了地,又去了鎮上租了攤子賣豬肉,這殺豬行當才做起來。”
嘴裏的花生嚼起來甘甜甘甜的,很香,周舟聽完很是欽佩,“鄭爺爺真厲害!”
“是呢,老了也是頂好的精神氣,殺不動豬了也不閑著,護短得很,對家人很好,鄭則小時候最愛跟他爺告狀。”
可惜老人最後是病著去的。
鄭大娘感歎,她是個命好的,當年鄭永坤來家裏求親,幸好她點頭了,這麽多年過去,也證明了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倆人邊聊邊剝,中途鄭大娘又讓周舟自己去了廚房裏間再拿點,說晚上炒花生吃,正好給爺倆下酒。
另一頭,鄭則到了地頭,就拿起鋤頭下田,鄭老爹則是繞著田走,雙手抱胸走走停停,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隔壁也在除草翻的孫向財見他來回轉了幾圈還不見停,忍不住說:“鄭屠戶,你不下田幹啥呢,在這轉悠來轉悠去。”
鄭老爹想得入神,這會才注意到旁邊有人,笑著朝鄭則的方向抬了抬下巴,“沒見我兒子正幹著呢,老子不能歇會兒?”
“你可真行,都還沒下地呢就歇上。”
說完鋤頭往地上一杵兩手疊放在上麵就開始聊天,“你聽說沒?村長說縣太爺那邊放出消息,今年春播要大家種點土豆,這玩意聽都沒聽過,你說能種嗎?”
鄭屠戶經常去鎮上,消息應該比他們窩村裏的靈通點,便想打聽打聽。
這事鄭老爹聽說過,縣太爺在縣衙門口貼了告示,衙役宣讀時他還去聽了。
說土豆這東西產量高,易種易活,適合旱地,衙役還說會把詳細得種植方法告知到各村村長,再讓村長通知村民,後續的種苗也會發放下來,官府出一半,老百姓出一半。
他覺得可行,但鄭老爹也不敢托大,想了想說道:“我家田地少,水田還是要繼續種稻穀,土豆倒是可以種到旱地裏,到底是吃的,雖說是新鮮物,但產量高也能拿來當作口糧,和米麵換著吃倒也不錯。產量不好試種一點不礙事。”
“再說了,咱還能違抗縣太爺命令不成。”
最後一句倒是真的,老百姓心裏再怎麽打鼓也不敢和官家作對。
“怕啥,當年玉米不也這樣種,後來大夥吃挺好。”鄭老爹說道。
玉米也是縣衙下令種植的,當年很多人擔心,現在玉米已經是每家每戶都會種的作物了。
孫向財家裏人口多,雖不至於挨餓,但一年到頭家裏的米麵也是省著吃,秋收的稻穀最後還是要賣出去的,如果這土豆產量高能吃還能賣錢,種上一兩畝能讓家裏多點進項也挺好。
這麽想著他臉上放鬆不少,於是便有閑心閑聊,“一畝旱地能試出來啥,你家不打算多買點田?將來鄭則成家孩子多了難不成都去殺豬?”
鄭老爹剛剛就在想這個問題,現在家裏也隻有兩畝水田,兩畝旱地,還有一塊菜地,鄭家的地都在這裏了。
說實話有點少。
他年紀大了心裏也覺得買田心裏更安心,多少也理解了當時他爹的遺願。不過他也就是琢磨琢磨,倒也沒真下決心,回去還得和家人商量。
於是便含糊說了自家人少,忙不過來。
孫向財嘿嘿一笑,“前些日子我瞧見媒婆往你家去了,鄭則這回能成了吧!這成親生子了,過幾年孫子長大了就能幫著料理了,怕啥。”
這屠戶家的鄭則說親難,這事村裏都知道,鄭屠戶有本事,村裏人羨慕不來,就隻好在鄭則親事上說笑,大夥沒少當麵討論,往常鄭屠戶都是一臉鬱悶地懟回去,沒想鄭屠戶今天一反常態,笑眯眯地留了句:“可說不準。”
難道真的成了?孫向財疑惑。今晚回家問問婆娘。
喜歡黏人哥兒變甜粥!沉穩屠戶寵不夠請大家收藏:()黏人哥兒變甜粥!沉穩屠戶寵不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