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一池二觀

字數:5959   加入書籤

A+A-


    馮老板的夫郎娘家小舅子剛建新房不久,兩人回去一問,他們倒也記得是請哪位師傅來造園。
    “那師傅也住郊外,我老丈人不清楚他接不接活,我給你個地址且先上門去尋。”
    馮老板悄悄和鄭則說“那老漢是有點本事,他建的小園子我瞧著很不錯,你多問問,適合才好。”
    這可真是幫了鄭則大忙,他更加堅信好匠人不在城隍廟流通,還得靠熟人推舉。
    傍晚賣完豬肉,鄭則直奔家裏和阿爹商量明日去請師傅。院子得早點規劃好,空地才能繼續開工建房子,鄭則也才能挪出心思做其他事。
    次日,父子倆吃過早飯便準備出發去平良鎮郊區。
    魯康眼巴巴站在院門口看大哥和大伯,他也想跟去,可大哥不讓。
    鄭則套好牛車後對魯康說“這次是去找人不是收豬,你留在家,記得去村西水田看看魚苗。”
    郊外山丘起伏平緩,地廣人稀,田野廣袤稻苗挺立,水渠縱橫其間。
    春末夏初的季節油菜花零星長在田埂邊,農家小院散落在榆槐綠蔭裏,屋前晾曬屋後種菜,雖沒有村落聚集熱鬧卻也寧靜祥和。
    鄭老爹坐在牛車上看著路邊風景感歎“房屋隔得真遠啊,若是家裏有啥事要找人幫忙,那還得先奔個二裏地。”
    鄭則在前頭駕車聽了發笑,沒有二裏地這麽遠,他說“也少了鄰裏矛盾。”
    牛車停在一處白牆黑瓦的院子外,院門半掩,鄭則上前敲門,一位麵容親和頭包布巾的大娘來應門,聽聞來意後她道,“進來說話吧,我家老頭子今日正好在家。”
    鄭則一進門就注意到腳下的青石板鋪以“之”字形步道,石縫間冒出翠綠小草。主屋三間青瓦白牆,屋脊翹起如燕尾,院子東側劃有菜畦以竹篾編成圍欄,種有當季蔬菜;西側搭以涼亭爬架,架下置石桌凳,桌上放著菜籃子,想來老婦人剛剛是在摘菜。
    一位清瘦精神的老人聽見動靜從屋裏走出來迎客。
    段師傅看過圖紙後有幾分興趣,說“我會修園子,但我年紀大了,徒弟們也已各自出師,挖池子建院子的材料和人手需得你們自己籌備,就不含在我的工錢裏。”
    鄭則說可以,他最擔心的是水坑挖荷池子會導致房屋塌陷。段師傅指著圖紙“你的擔心不無道理,水坑離主屋遠倒也好處理,塘底需得分層防滲,做好導水排水的流渠。”
    段師傅說若是不信,他可以帶兩人去他鎮上兒子家和馮老板丈人家參觀,“兩處院子當時也挖了池子,住到如今未見塌陷。”
    三人坐在堂屋商議,鄭則說院子不晾曬穀物、不事生產,需有馬廄。他和鄭老爹對視一眼說出別的顧慮“在村裏建房不想太招眼,但我們私心想把房子建好些。”
    段師傅是聽出來了,這家人對住處有要求,但住在村裏怕惹人眼紅,招禍上身。
    他斟酌道“水坑和主屋距離遠,做院子造景過大,加建屋子太擠,或許可以建風雨連廊隔開前院和中庭,既能遮擋看向主屋的視線,夏天也有地方納涼歇息。”
    “得去到你們家看了才能下結論。”
    有真本事的段師傅難得性子率直幹脆,既然雇主已上門來尋,他便趁著得空隨父子倆去探看一番。
    響水村的孩子仍舊在荒地玩耍,長得茁壯結實的虎子眼尖,看見到鄭則和一位沒見過的阿爺在水坑附近繞圈,他收起藤球跑過來好奇問道“鄭則哥,水坑要填平嗎?”
    鄭則抱胸低頭看他“不填,要挖更大的坑。”
    虎子“啊?那養大魚嗎?”
    跟在後麵跑來的周向陽和小山也熱鬧“養大蝦嗎?” “養蛤蟆嗎?”
    周向陽一說完,虎子和小山轉頭“一臉你在說什麽啊”的表情看他,後者摳手無辜道“看我幹嘛,蛤蟆也長在水塘啊,呱呱呱。”
    他剛喊完,虎子和小山立馬跟著“呱呱呱”跟喊,然後一起莫名其妙仰頭大笑。
    鄭則笑道“都不養,要種荷花。”
    三個小孩哇地驚喜問道“那到時我們可以來看嗎?”
    得到想要的回答後,三人心滿意足返回荒地踢藤球。
    段師傅繞著地基前後轉悠,這片地方真大啊,許久後他喊來鄭則“我且問你,這荷花池你是想讓村民看見,還是要院牆高築圍在自家院裏。”
    雇主提出訴求想把房子建好但又不想太招眼,可見是想維護鄰裏關係,可這荷花池挖出來後就藏不住了。
    若是想讓村民看見荷塘,可用籬笆牆圍院子,夏日荷葉搖擺、荷花亭亭玉立,村民扛鋤經過,隻需稍稍靠近便可駐足觀賞。
    此外需將真正的大門蓋在中庭,通過此門維護家宅安全。
    段師傅“如此可增進鄰裏感情,弊端是需得留意擅自越過籬笆牆采荷的頑皮孩童,風水上,水景外露也不符建房傳統。”
    若是築高牆以絕窺探視線,荷花池在內部,前庭大門一關,一家人安靜獨享美景,可在中庭建風雨連廊以便雨天觀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段師傅“如此卻顯不近人情,想避開猜忌卻更惹人猜疑,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日子久了影響鄰裏關係。”
    鄭則認真聽進心裏,對此還沒想好如何選擇。他看著淡然自在轉悠的段師傅,心想,回頭房子建成一定得好好謝過馮老板。
    鄭老爹頭痛地摸了把大腦門,真不容易啊,他拍拍兒子肩膀小聲說“阿爹老了腦子轉不動,你好好想想,阿爹都支持。”說完偷懶地坐在一旁石頭上敲膝蓋歇腳。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鄭則默念這句話。
    段師傅晃過來一同站在水坑前,背著手說“我看你們村的人不少啊,孩子也多,不如開放讓大夥熱熱鬧鬧地看,堵不如疏,越是捂著越是容易惹口舌之爭。”
    “風水上,水景外露如何破解?”
    自從和周舟去求神拜佛找到爹娘,鄭則就格外在意這方麵。
    段師傅笑了一下,沒想到他問這方麵,“景觀已為人情往來搭橋,平日送點荷花蓮子給圍觀搭話的村人,村民享受了好處而心懷善意,你們在村裏住得舒心和睦,何嚐不是流水聚財、人氣象運的風水意象。”
    “若還不放心,就把荷塘挖成葫蘆形開口朝向大門正堂,方可破解。”
    鄭則思考過後兩種都不選,他看了水坑的大小後問道“前庭這頭的水坑『挖大不挖深』,向中庭延展挖成漏鬥形狀,流水通過圍牆底下的洞門進入主院荷花池,內院荷塘『挖深不挖大』,可行嗎?”
    “一池兩觀,私密的內院也可以賞景。”
    前庭荷塘不深,有孩童頑皮擅自翻越籬笆牆采荷也不怕跌落水裏。
    一池兩觀,段師傅聽了不由多看了鄭則兩眼,這小子腦子倒是靈通,他說可以。
    最後段師傅和鄭家父子商量,在周爹給的圖紙基礎上,主屋坐北朝南和後院位置不變,前院圍以籬笆院牆和竹門;中庭開始築高牆設大門,原左耳房劃掉,引通前庭水源建荷花池做景;右耳房設為兩間,廚房在的右耳房東南角,馬廄茅廁位於後院東北角。
    鄭則深深呼了口氣折好圖紙,終於敲定了。段師傅提醒說“池水入內院,地基最好還要加高點,高出地麵三級階梯吧。”
    鄭則留段師傅吃過飯才送他回家收拾東西,明日再來。
    牛車駛遠,鄭老爹站在原處望向空地,仿佛已經看見房子建起來的樣子,他兀自笑道“這回可真像皇宮了。”
    這日,鄭大娘和孟辛在前院翻曬家裏的幹貨,以防時間久了發黴。
    “蓉娘?”有人喊道。
    “哎!在呢!”
    院門半遮掩,門外的人看到了鄭大娘卻遲疑著沒有立馬進來,孟辛跑去把門拉開,一位中年夫郎領著兩位年輕漢子站在門外。
    羅倉和丁文進都喊道“蓉嬸子。”
    鄭大娘站直身子疑惑道“連哥兒,”她看看三人,笑道“別站著,進來說話,可是有什麽事?”
    陳季連頗為不好意思,他踏進院裏說“我是聽馬滔說你們建房要多招人,想帶羅倉來問問,路上碰見文進也一起來了。”
    先前鄭家招人時,他們家要忙旁的事便就沒有來問,現在田裏也沒什麽要忙的,聽說鄭家招人趕緊帶兒子來問問。
    丁文進的話比羅倉多一些,他主動問“蓉嬸子,現在還招人嗎?”
    他倆和馬滔一樣想給鄭家建房子。去幹活的長輩說他們家請了擅長建房造景的師傅來負責指揮,去幹活不僅可以拿工錢,還可以跟著開開眼。
    鄭大娘不曉得爺倆的安排,便讓孟辛跑去喊鄭則回來。
    鄭則在往空地挑運磚頭,回到院子時肩上的破布墊肩還沒拿下來,他對著幾人點點頭“招的,工錢還是二十五文一天,不包飯食。明日辰時過來就成。”
    三人聽了都很高興,陳季連說“明日我一定叫他們準時到。”
    因往返響水村和平良鎮郊外距離遠,段師傅便住在鄭家和魯康睡一屋,直到房子建成。
    青磚石料陸續到家,空地重新熱鬧施工。
    鄭則白日收豬、殺豬、盯房子,晚上洗漱後謹聽夫郎叮囑堅持寫大字記賬,周舟怕一個月算錢賬目不準,找到爹娘後他還念著努力攢錢呢。
    周爹建房子的錢單獨放,這個不用周舟提醒,鄭則十分自覺地把買青磚石料以及每日所發工錢詳細記錄。
    夫郎不在身邊,鄭則日子過得平淡忙碌,他幾次強行按住想去白石灘找周舟的渴望,靜下心來專心幹活。
    建房子期間林磊和林淼有空就來幫工,勇叔也來幫忙挖池子,看過圖紙後大家對這個還未成型的房子充滿了好奇。
    天漸漸熱起來,轉眼來到月底。
    這晚洗漱後,鄭則拿出錢匣子清點殺豬賺到的錢。這個月一共殺了九頭豬,每次出攤大概能分四百多文到五百多文之間,除去孟久打碎酒樓瓷碟的五百文,錢匣子的銅板穿完麻繩一共有四吊又一十二文。
    在白石灘算完賬留給周舟三百後,還剩兩吊又五百文,加上殺豬的收入如今有六吊又五百一十二文。
    是時候去收筍幹了。
    鄭則想,收完筍幹就去白石灘見周舟,他實在等不住了。
    喜歡黏人哥兒變甜粥!沉穩屠戶寵不夠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黏人哥兒變甜粥!沉穩屠戶寵不夠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