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原來《三國演義》背後還有這麽多故事?

字數:5694   加入書籤

A+A-


    前排的沈硯之教授和幾位中文係老師也是麵麵相覷,先是錯愕,隨即臉上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
    這種解讀方式,他們從未想過,但仔細一琢磨,似乎……還真有那麽點道理?
    沈硯之甚至輕輕搖了搖頭,這小子,總能搞出點新花樣。
    而周維嶽教授和他身邊的幾位老學者,臉色更是一變。
    “荒唐!簡直是荒唐!”周維嶽低聲怒斥,“將煌煌巨著比作什麽ip?
    將古人的修訂說成是追逐流量?這是對經典的褻瀆!是對曆史的無知!”
    “我就說了,他就是嘩眾取寵!用這些新奇的詞語來包裝他那些歪理邪說!”旁邊的老者也憤憤不平。
    記者們更是如同打了雞血,一個個眼睛放光,手指瘋狂敲擊
    “大爆點!祝仁稱明代書商為《三國》操盤手,深諳流量密碼!”
    “震驚!《三國演義》竟是明代書商魔改包裝的超級ip?”
    “從文學經典到商業運作,祝仁教授視角獨特引爆全場!”
    無數竊竊私語的議論聲、驚歎聲、質疑聲、笑聲交織在一起,讓整個大禮堂的氣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
    所有人都被祝仁這石破天驚的開場白徹底勾起了興趣,迫不及待地想聽他接下來要如何論證這個驚世駭俗的觀點。
    祝仁對台下的反應似乎早有預料,他依舊神色平靜,隻是等到議論聲稍稍平息,才示意工作人員操作投影,大屏幕上立刻出現了兩段文字的對比。
    左邊是文字相對古樸簡潔的嘉靖壬午本(1522年)關於關羽敗走麥城後結局的記載“公與子平皆遇害”。
    右邊則是稍晚一些的葉逢春刊本(約1548年)的同一情節描寫。
    祝仁指著右邊的文字,聲音平穩“大家看葉逢春這個版本,多了什麽?
    【關公大罵不屈,死後魂魄不散,於玉泉山顯聖,大呼還我頭來!】
    這些情節,這些帶有濃厚神怪色彩、極具戲劇性的內容,在最早的嘉靖本裏是沒有的。”
    台下響起一陣低低的嘩然,很多人臉上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為什麽葉逢春要加上這些?僅僅是為了豐富情節嗎?”祝仁不緊不慢地提出問題,然後給出自己的解讀,
    “更合理的解釋是,當時的讀者,尤其是聽慣了評書、看慣了雜劇的市民階層,他們更喜歡這種善惡報應、英雄顯聖的故事。
    書商葉逢春敏銳地捕捉到了這種市場需求,於是大膽地對原著進行了二度創作,加入了這些更具賣點的情節。
    可以說,關羽形象的進一步神化,很大程度上是明代書商為了迎合市場、提升銷量而進行的商業化包裝的結果。”
    這個觀點讓台下不少人開始交頭接耳,感覺自己對《三國演義》的認知正在被一點點顛覆。
    前排的周維嶽教授突然站了起來,他臉色嚴肅,聲音洪亮“祝教授!請恕老夫打斷一下!”
    全場瞬間安靜,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這位突然發難的學界泰鬥身上。
    “你剛才的論述,將葉逢春增補情節的行為,完全歸結於迎合市場、提升銷量的商業動機,甚至用上了二度創作、商業化包裝這樣現代的詞語。”
    周維嶽的聲音帶著明顯的不滿,“老夫承認,版本流變中確實存在增刪修改,但你如此簡單地將其定性為純粹的商業行為,是不是太過武斷了?!”
    “難道就不能有其他的可能性嗎?比如作者或編者自身對人物的理解加深?
    或者為了使故事結構更完整?亦或是受到了當時某種文化思潮的影響?
    你僅僅因為這些新增情節符合了市民口味,就將其完全歸結於書商逐利,
    這是不是一種過於功利化、甚至庸俗化的解讀?
    我們研究曆史和文學,豈能如此輕率地用現代商業邏輯去套用古人?!”
    周維嶽的話擲地有聲,立刻引起了台下一片讚同的低語,尤其是他帶來的幾位學者,更是頻頻點頭。
    記者們的鏡頭也立刻對準了祝仁,期待著這場新銳與權威的正麵交鋒!
    麵對這質疑,祝仁並未慌亂,他依舊保持著平靜,對著周維嶽微微欠身,表示尊重,然後才不疾不徐地回應道
    “周老先生,您提出的這些可能性,確實都值得考量。文學作品的演變,其動因往往是複雜的,絕非單一因素可以完全解釋。”
    “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一個基本的事實明代中後期的出版業,已經具有了相當的市場化特征。
    書商作為市場主體,追求利潤是其最根本的驅動力之一。
    葉逢春作為當時著名的書坊主,他選擇增補這些神怪、顯聖的情節,恰恰是當時民間最為喜聞樂見、最能刺激購買欲望的內容,
    這一點,從當時其他通俗小說的流行趨勢也能得到印證。”
    “我並非否認可能存在的其他動機,但我認為,在分析葉逢春這個版本的具體改動時,
    迎合市場、追求銷量這個商業動機,是最直接、最有力,也最符合當時社會經濟背景的解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將其視為一個關鍵因素,甚至主要因素,並非武斷。”
    他頓了頓,看向周維嶽,語氣誠懇“當然,曆史的複雜性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但我們也不能因為要追求所謂的全麵,就刻意回避或淡化商業利益在文化傳播和文本演變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是嗎?”
    周維嶽被祝仁這番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的回應說得一時語塞,他哼了一聲,雖然心中仍有不服,
    但也不得不承認祝仁的分析並非全無道理,隻是這種解讀方式讓他本能地感到不適。
    他不再多言,帶著複雜的情緒緩緩坐下。
    禮堂內再次響起一陣低低的議論聲,不少人看向祝仁的眼神更加佩服了,不僅觀點新穎,麵對權威的質疑也能應對自如,滴水不漏!
    祝仁見狀,微微一笑,將話題拉回“好,我們繼續,剛才周老先生的質疑也提醒了我們,文本的演變是複雜的。
    那麽,葉逢春之後,其他的書商又是如何再創作的呢?葉逢春隻是開了一個頭。”
    “到了萬曆年間,出版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書商們為了吸引眼球,對《三國演義》的魔改也變本加厲。”
    投影切換,展示出萬曆十九年(1591年)周曰校刊本的一些新增或大幅修改的情節插圖或文字描述。
    “比如【七擒孟獲】,【周曰校】的版本裏,加入了大量今天看來頗為荒誕不經的內容,
    像什麽【南蠻的象陣】、【帶來洞主的毒泉】、【木鹿大王的猛獸】等等,
    這些充滿異域風情和奇幻色彩的元素,在早期版本中是沒有的,
    很大可能也是從當時流行的其他民間故事或地方傳說中嫁接過來的,目的就是增加故事的獵奇性和娛樂性。”
    “還有【諸葛亮禳星】,【周曰校】的版本裏詳細描寫了擺設七星燈、步罡踏鬥等具體儀式,
    這也是早期版本沒有的,顯然是吸收了道教法術和民間信仰的內容,
    將諸葛亮進一步塑造成了近乎半仙的形象,這大大滿足了當時讀者對神秘力量的好奇心。”
    他頓了頓,總結道“可以說,這一時期的書商,就像今天的影視編劇一樣,
    為了追求收視率,不惜加入各種狗血、奇幻甚至雷人的橋段,
    將《三國演義》這部原本相對嚴肅的曆史演義,逐漸變成了一部雜糅了神話、傳說、武俠、誌怪等多種元素的大雜燴。”
    台下已經有不少學生忍不住笑出聲來,覺得這種類比既形象又有趣,但同時也對這種魔改經典的行為感到震驚。
    “當然,對我們今天影響最大的,還要數清代康熙年間,由毛綸、毛宗崗父子修訂的版本,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毛本】《三國演義》。”祝仁的語氣變得更加鄭重。
    投影再次切換,這次是嘉靖本與毛本在關鍵人物和情節上的差異對比表格。
    “大家請看,”祝仁逐一解說,聲音清晰,“毛宗崗父子對《三國演義》進行了全麵的修訂和潤色。
    他們刪改了許多早期版本中相對粗糙、不合文理的文字,統一了前後矛盾的情節,更重要的是,
    他們在字裏行間,進一步強化了【尊劉貶曹】的傾向,將早期版本中曹操尚存的一些正麵描寫或複雜性予以淡化或刪除,把他塑造成一個更加臉譜化的【奸絕】形象。
    同時,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蜀漢人物則進行了更多的美化和拔高,加入了許多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經典台詞和評價,
    比如稱讚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強調關羽的【義絕】等等。”
    “可以說,我們今天讀到的、被認為是定本和經典的《三國演義》,
    很大程度上是經過毛宗崗父子按照清初的儒家正統觀念和文學審美標準,進行了一次【終極編輯】和【價值重塑】的版本。
    正是這個版本,最終奠定了《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地位,也深刻地影響了後世幾百年來我們對三國曆史和人物的看法。”
    這一番論述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禮堂內炸響!
    台下許多人都張大了嘴巴,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
    原來自己從小讀到大的經典,竟然是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商業化魔改和意識形態包裝才最終定型的?!!
    喜歡絕美總裁不讓碰,離婚後悔她跪求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絕美總裁不讓碰,離婚後悔她跪求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