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焦煤
字數:2825 加入書籤
董師爺的信有兩條好消息,一是按照四少給的樣品和指引已經找到了焦煤和石英產地,第一批貨已經在九月初三從徐州裝船沿運河南下,五天內就可以運到瀏河灘基地。二是情報網已經沿運河鋪至順天府,正在向遼東、晉陝蔓延。
另外更讓四少看重的就是倚靠信鴿的快速通信係統已經初步建立。接下來四少要從南到北沿海岸線建立通訊據點,隻要崇明船廠的飛剪船量產,沿海岸線的快速通信網比信鴿傳信更安全可靠,他在中國海岸線中點的大本營就能發揮出最大的優勢。
坐著快船來送信的一共有六個人,其中四個是徐大牛警衛連的人,另外兩個是負責婁塘布坊安全保衛的當值團兵,四少仔細詢問了布坊事故的來龍去脈,他也清楚了老太爺為什麽把這兩個團兵送過來的意思,這次事故的確讓朱家損失很大,但卻是一個收拾婁塘布市的好機會,朱家已經以外人破壞放火的名義報了官,畢竟朱家二爺都死在了裏麵,不容別人有什麽可懷疑的,四少自然知道自己隻需在前麵做些文章,真正後麵操盤的當然是自己那剛經曆喪子之痛的爺爺。
兩個團兵當然不會知道事故的真正原因,為了開脫自己的罪責,自然把這一個多月來織坊門前發生的所有打探,爭鬧,偷盜等事件都回憶了起來,四少讓文秀一一做了記錄,然後進行了誘導性的整理匯總,把有關的商戶又一一給兩人進行分析對應確認,再讓兩個團兵相互指認,反複確認,直到後麵兩人的供詞完全能相互印證,連他們自己都覺得肯定就是這幾家大商戶在後麵搗的鬼,下的黑手。這足足花了四少一整天的時間。
晚上四少讓他們吃了一頓好酒好菜,連夜讓兩個警衛和這兩個團兵護送著朱三爺坐船趕回朱橋。中午的時候,父親和書童已經把放榜的結果帶了回來,朱家父子一中一落,中的當然是神一樣的四少。朱三爺屢試不中,也是天資所限,不過能看到兒子榜上有名,心情也好了不少,連夜趕回一方麵為二哥治喪,另一方麵家中畢竟還是需要一個主事之人。四少現在還要參加接下來的武科,爺爺大伯都有官職在身不可久離,四叔隻擅舞槍弄棒,這接下來和縣衙扯皮之事也隻能辛苦父親趕回去主持大局了。
看著快船的船燈越來越遠,直到消失在視野的盡頭,四少知道婁塘馬上就要刮起一場血雨腥風,他沒有上馬車,而是用玩味的眼神看著牽著馬頭的書童,道:爾壽,你知道慈不掌兵,義不養財,仁不從政嗎?
書童回道:知道,少爺,此句出自《增廣賢文》。是為人做事的古訓。
嗯,知道就好,看來你做父親的書童還是很稱職的,我看得出父親很喜歡你,這次父親沒能中舉,估計以後不會再在南京這裏久住了,你是也跟著我父親回朱橋呢?還是另有想法?
那書童也是個機靈之人,哪還聽不出四少的話外之音,噗通一聲跪倒在這野地裏,磕頭道:
老爺對我恩重如山,少爺您怎麽安排,小的自是唯命是從,不敢有半句怨言。
哦,怎麽個恩重如山,你且說來聽聽。
小人家裏是直隸遵化的馬戶,八年前後金韃子扣關入境至我家那裏,家裏六口人除了我和我弟弟外都被擄走了,就我和我弟弟共騎一馬逃了出來,路上遇上官軍,見我們的馬雄壯,就搶了去。我們兩人一路乞討,來到這江北時,我弟弟餓死了,我隻能插標賣身,以求一棺槨收葬我弟弟。遇到了老爺葬了我弟弟,救了我的命,還收我做書童,教我認字讀書,我自以身相報。
四少點點頭,道:好個以身相報,你起來吧!我們回去。
說完鑽進了馬車。書童跳上車轅駕著馬車,在路上,四少問他:你家以前是養馬的?你會不會養?
書童道:會的,少爺,家裏這兩匹馬都是我在喂養,我從小就在家裏養馬,給馬配種,接生馬駒,種牧草,我都會。
嗯,箭也射的不錯。
書童道:那是跟我舅舅學的,我外婆家是軍戶。
那在馬上射箭,馬跑的這麽顛簸,怎麽能射得準?
書童道:以前我舅舅說,要在馬的最高點時鬆開弦。
馬的最高點?四少撩起車簾,看著前麵抖動的馬背,問道:
這馬是跑又不是在跳,有什麽最高點?
少爺,這拉車的馬是小跑,他沒有四蹄離地,要等馬飛跑起來,四蹄離地時,就是鬆弦的時候!
四少若有所悟,道:
明天去試試,後天就要去大校場了!
書童道:少爺,您肯定沒問題,您這麽高這麽壯,那些書生都是瘦瘦弱弱的,像少爺這樣才是真正的文武全才。您不上榜,天理不容。
深秋的夜,四少有點發冷。
... ...
王屠夫早早收了肉攤,月頭的生意總是最差的,他昨晚就和婆娘說好了,今天要出個遠門,去看看自己那個小徒弟,婆娘也沒像平時那樣嘀咕,爽快地答應了,他知道婆娘的小心思,還不是想把女兒嫁去給他這個小徒弟,即使不可能招贅也沒關係,雖然她家有著優良的招贅傳統。
陳家那個女娃從小就是不同的,識字念書,放大腳,然後就有了這樣的好姻緣,他就和婆娘說也給女兒放了腳,去學堂認字。婆娘同意了一半,於是女兒放了腳,他知道現在生意不好,婆娘還是舍不得那幾個錢,他也沒辦法,誰叫他是個贅婿呢!
喜歡我去明末救義士請大家收藏:()我去明末救義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