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 天價補習
字數:3237 加入書籤
第一章:暑假第一天,5.7萬的賬單
李敏在日曆上劃掉“7月1日”時,感覺劃掉的是錢包裏的一遝鈔票。
桌上攤著三張課程表:兒子的數學衝刺班、女兒的英語演講課、以及兩人共同的編程夏令營。40天,總花費5.7萬,平均每天1425元——這還不算接送油費、午餐費和“萬一需要加課”的預留資金。
丈夫張偉盯著手機銀行歎氣:“這錢要是存著,都夠買輛代步車了。”
李敏沒接話,隻是默默把課程表貼到冰箱上。她知道,這錢不能省。兒子的同桌報了某思教育的“清北名師班”,女兒班上已經有三個孩子考過了ket劍橋英語考試),而自家孩子還在“同步鞏固”階段。
“現在不花,以後花的更多。”她想起家長群裏那句名言。
第二章:教育軍備競賽,沒有局外人
早上7點,李敏開車送兒子去海澱黃莊。
這裏是北京教培“宇宙中心”,暑假的清晨,寫字樓電梯裏擠滿背著書包的孩子和拎著咖啡的家長。兒子小宇的數學老師是某名校退休教師,班上有12個孩子,6個來自重點小學。
“媽,王浩說他暑假要學完初二數學。”小宇在車上突然說。
李敏握方向盤的手一緊。王浩是小宇的競賽班同學,六年級已經學到初中內容。
“你按自己節奏來。”她盡量讓聲音聽起來輕鬆,卻在下個紅燈時,偷偷搜索“小升初超前學習利弊”。
中午12點,女兒小雨的英語課結束。機構大廳裏,家長們交換著情報:
“聽說xx中學點招看fce成績?”
“今年某思杯含金量又提高了……”
李敏啃著麵包,在筆記本上記下“fce備考規劃”。她想起三年前,小雨還在上200元一節的蹦跳英語班,現在500元一節的“思維英語”竟成了標配。
第三章:隱秘的升學經濟學
第二周,李敏參加了某私立學校的招生說明會。
招生辦主任微笑著展示數據:“我們90畢業生進入重點中學,30獲得國際競賽獎項。”
台下家長紛紛舉起手機拍照。李敏注意到,前排媽媽的手包裏露出某知名機構的vip卡——那是需要年消費10萬才能獲得的資格。
會後,她“偶遇”了女兒同學的媽媽劉姐。
“真巧,你也來了解學校?”劉姐笑得意味深長,“其實我們去年就定了學位,今天就是來聽聽。”
李敏這才知道,劉姐的孩子通過某機構“內部推薦”獲得了考試資格。而這家機構的保過班,價格是8萬。
回家路上,她接到丈夫電話:“老同學說有個退休教研員在帶小班,要不要試試?”
第四章:崩潰的暑假第28天
淩晨2點,李敏被哭聲驚醒。
書房裏,小雨對著英語作文崩潰大哭:“我背了模板還是寫不出來!你們花了這麽多錢……”
桌上攤著未完成的編程作業和明天要交的數學卷子。李敏突然發現,女兒手腕上有幾道指甲掐出的紅痕。
“疼嗎?”她輕聲問。
“不疼。”小雨縮回手,“我們班很多人都這樣,困了就掐一下。”
那晚,李敏翻出手機裏收藏的文章:《海澱媽媽如何平衡孩子心理健康與學業壓力》,發現收藏時間是兩年前。
第五章:退費風波
第35天,小宇發燒到39度。
李敏打電話給機構請假,對方提醒:“缺課超過三次不退費。”
醫院走廊裏,她聽到隔壁診室傳來背單詞的聲音。轉頭看見一個掛著點滴的男孩,正用沒紮針的手翻單詞卡。
退燒後第三天,小宇就被送回機構。李敏在車裏等了4小時,刷到“雙減”新聞:某地關停17家無證教培機構。
家長群炸了鍋:
“我們交的學費怎麽辦?”
“以後去哪補課?”
張偉提議:“要不把剩下的課退了?”
李敏看著兩個孩子——小宇在背文言文,小雨在默寫單詞。她想起劉姐說的:“現在退了,開學就被甩下一截。”
第六章:開學前一天
8月31日,李敏核算暑假總支出:
學科類補習:元
素質拓展班:元
教材教輔:4600元
交通餐飲:7100元
總計:5.7萬,相當於她四個月工資。
晚上整理書包時,小雨突然問:“媽媽,如果我考不上好中學,這些錢是不是就浪費了?”
李敏愣住。她想起20年前,自己靠著兩本習題冊考上大學的夏天。
“不會的。”她最終說,“錢……總能再賺。”
窗外,對麵樓層的燈光陸續熄滅。但李敏知道,很多窗戶裏,還有孩子在台燈下寫著永遠寫不完的卷子是培養“完美的考生”,而是塑造“完整的人”。
喜歡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鋪中介請大家收藏:()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鋪中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