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青囊醫書2
字數:7504 加入書籤
唐澤仁也沒再追問那個問題,又翻看著這本《青囊醫書》,內容比道長口授的詳盡很多,稍顯疑惑地問道:
“既然我們都有了華佗傳承,您還讓我還背那麽多醫書幹什麽?專心研讀這本《青囊醫書》不是更好嗎?”
道長笑了笑說道:
“首先古代醫書其言甚簡,非資質絕佳之人不能窺其一二。再次,這些都經過了幾十代的傳承,有很多內容都經過抄寫者的理解有所改變。
就連目前流傳最完整的《傷寒雜病論》,事實上也非仲景原著,有很多內容也是王叔和按照自己的理解而謄寫的。
每個人的理解不同,整理時難免會有失偏頗,這本書能保證有八成是與華佗相吻合就很不錯了。
所以讀任何一個名家大作,都需要仔細甄別,用心領悟其中的奧妙。陳修園讀書三千,葉天士拜師過百,這都是精研醫學的典範。
隻有博采眾長才能真正學有所成,不讀三世之書,不可為醫,就是這個道理。
再就是中醫是講整體的,人和自然是一個整體,人的五髒六腑、氣血津液是一個整體,也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
時代不同了,人的疾病和治法以及藥物,也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變化而有所改變。
我二、三十多歲時給人看病能做到十全八,就因為我那時經常遊走於紅塵之間,對世間的苦與樂感同身受。
但後來按照祖師的規定,為了六根清靜遁入深山修身養性,也就沒有那麽自信,對很多疾病也是束手無策。
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棲身在深山中而遠離塵世,讓自己與這個世界脫節。有很多疾病自然無法理解病人的病因,也就無法準確的辨證施治。
人不是機器,很多的疾病都是由於環境和情誌的影響,最終體現到了身體的某個部位或係統上。
所以不懂人世間的苦與樂,不融入社會,也無法成為真正的大醫,我這兩年才真正理解了大隱隱於市的道理。
這也是我一直不願意讓你修道,希望你按照正常人去生活。從古至今的名醫,沒有一個是在遠離塵世的深山中修煉出來的。
那種看了幾本醫書,或者得到了什麽秘籍,一下子就變成了無所不能的名醫,就連扁鵲華佗也不可能。
醫術必須與時俱進,那就離不開現實生活。我們這幾代其實已經誤入歧途,所以醫術也並不高明。
我給你的這本《青囊醫書》,除了最後那部分我也沒練過,其他的內容已經全部傳授於你,而你覺得自己的醫術如何呢?”
唐澤仁很尷尬地說:“弟子覺得也就剛入中醫之門,還未登堂入室!”
道長微微一笑說:“恐怕你的心裏不是這麽想的吧!當然了,以你現在的水平能做到十全六,已經非常難能可貴。
雖然和那些醫院的醫生相比算是很高的水平,可是如果嚴格來說,這隻能算作一個下工。”
唐澤仁知道《黃帝內經》上對醫生的水平有一個評價標準,叫做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
即使黃帝和岐伯這種神一般的存在,也不敢說包治百病,所以《黃帝內經》上沒有十全十的說法。
本來還有些自豪,心裏確實覺得自己已經很了不起了,被道長說中心思,又馬上慚愧地說道:
“謹記師傅教誨!”
道長知道唐澤仁畢竟還是個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既要打壓讓他別太膨脹,更多的是需要鼓勵,讓他有信心做到更好的自己,於是接著說道:
“要記住,中醫是經驗醫學也是實踐醫學,不多接觸病人,空談理論永遠也成不了大醫。
但所謂的經驗也並非都是自己親手治療過的,也是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總結和領悟出來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最主要還在於自己的悟性。而不是單純依靠別人傳授,或者看過的病人多就能自然獲得。
很多人學了一輩子中醫,也做了一輩子的醫生,但是真正的水平並沒多高,能做到十全四,在現在來說已經是很不錯醫生了。
可是葉天士十三歲就成了名動當地的名醫,這就是資質和悟性的不同,導致最終的成就也天差地別。
你的資質和悟性遠超於我,隻要能守住本心,不囿於名利,以後的成就也會很高,成為當世華佗也不是沒有可能。”
唐澤仁知道,黃帝內經說的十全幾,都是指一次治愈率,也就是一接觸病人就能準確的辨症,並采用最優的治療方案。
並不是說醫生給這個病人看過病,最後這個病人的病好了,就算是治愈。事實上有很多病人並不是醫生治好的,而是自愈的。
隻要沒治反導致病情惡化,沒太傷正氣,有很多病人通過自身的正氣也能將邪氣驅逐出體外。
唐澤仁讓道長這麽一誇讚,心裏馬上就升起了一股豪氣。暗暗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做一個濟世大醫,在古今名醫錄中也留下自己的傳說。
唐澤仁又和道長學習了一個暑假,這一個假期,道長也沒再教他新的東西,都是以讓他給人看病為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偶爾會和他討論一下,一些特殊病例在不同情況下的治法。
也主要是聽他的見解,如果沒有特別明顯的錯誤,道長一般也不反駁,隻是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因為中醫治病有同病異治的說法,也就是同一種病,不同的病人,治法可能完全不同。
也有異病同治的說法,看似不同的病,在不同的人身上,治法有時候又完全相同,這也可以說是中醫的一大特色。
再就是對於醫生來說,對於同一個病人,讓不同的醫生來治療,也許治法完全不同,但是都能治好。
如果不是同時治療同一個人,也很難評價誰的治法最好。
但是世上沒有兩片同樣的樹葉,因此兩個醫生同時治療同一個人的情況也不可能發生,所以哪種治法最好,誰也說不好。
他總覺得道長可能馬上就要離開了,所以也很珍惜這最後的時光。
因為這本《青囊醫書》是道長抄寫的,其中有一些觀點其實已經摻雜了道長個人的理解。
所以對於書中的內容,隻要有一點兒不理解,馬上就會和道長請教。
這個假期也是收獲滿滿的一個假期,等他要開學時,道長說現在他已經完全出師了。以後能有多大成就,完全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等他高一第一學期寒假再來時,這裏已經空無一人,隻剩下一個空蕩蕩的道觀。
道長是飄然而去,還是真的羽化飛升就不得而知了,總之從此再也沒人看見過。
高中的課程對於很多人來說非常難,但唐澤仁感覺很輕鬆,他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反複研讀那些醫學經典。
這些經典著作,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感悟。唯一讓他遺憾的是,因為在縣城裏沒人知道他會看病,也就沒有機會給人看病。
其實就是有人知道,輕易也不會找他。因為縣城的醫療資源與山村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大家還是習慣選擇那些正規的大醫院。
隻能是到了寒暑假回到村裏,才有實踐的機會。可是畢竟接觸的範圍太小,病人也不會太多。
與此同時,他感覺自己在練習氣功時似乎也進入了一個瓶頸期。早就能夠運行大周天了,但是總也不能達到道長說的氣隨意動的境界。
而且在運行大小周天時,總感覺那種欲望特別強烈,而且根本無法控製,體內的氣似乎在尋找一個出口。
好幾次都感覺身體就像是被放在火爐裏,稍有不慎體內的氣血將要從某一個出口噴湧而出,這就是道長說的走火入魔的前兆。
按照道長的說法,等達到這個境界時,就不能太專注於煉精化氣,而是需要煉氣化神,最後才能達到煉神還虛的境界。
但是道長以及前幾代的祖師也隻是達到這個階段,所以也沒有如何控製真氣,煉氣化神的具體方法。
隻是說到了這個階段,需要開關展竅,但具體如何開關展竅,在整本書中都語焉不詳。
也就是說幾代祖師都沒找到正確的方法,他們也沒有突破這個瓶頸。
在最後的陰陽交通大法裏,倒是有突破瓶頸之後的修煉方法,但是對如何突破瓶頸並沒有說明。
而且每當他試著按照上麵的方法練習時,身體的反應更加強烈,讓他想起一個詞“爆體而亡”,所以失敗兩次後,再也不敢嚐試了。
畢竟能達到氣隨意動的人,也隻出現在傳說中。他也不想成為武林高手,更不想得道成仙,隻想提高自己的醫術。
能達到他目前這個水平,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沒必要冒著走火入魔的危險,去追求那種未知的突破。
高二上學期剛開學的一天中午,唐澤仁從食堂出來,準備回教室,突然有一個女生從後麵快步追上來喊了一聲:
“唐澤仁!”
回頭一看,這正是楊天浩的妹妹楊靜,也就一年多沒見,完全大變樣,變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了。
不過聽她打招呼的方式就知道,也和大馬蜂一樣,是個性格潑辣,大大咧咧的人。
縣一中的高中和初中在一個校園,在這裏碰到應該也是上初中了,很高興地問道:
“哦!是小靜啊!沒想到在這兒碰見了!你初二了吧?”
楊靜顯得很高興,說道:
“我今年初一!剛才從後麵看就覺得像你,唐哥怎麽不去我家了?”
唐澤仁笑了笑說:“我想去也得能找到啊!”
楊靜這時才反應過來,也笑著說:
“哦,我忘了,我們搬到縣城後咱就沒聯係過!學校食堂的飯太難吃了,以後周末還是去我家吃吧!”
唐澤仁很客氣地拒絕道:
“我感覺還可以,不去了。”
楊靜還是很熱情地邀請道:
“去嘛!我媽還總念叨你呢,還說我哥要是像你這麽上進,有你一半懂事她就省大心了!”
很快就到了上課時間,唐澤仁一邊回教室,一邊很敷衍地回了一句:
“再說吧!”
到了周末的下午放學時間,楊靜直接就去了他們班的門口,看他從教室出來,喊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唐哥,走吧,我哥在校門口等著呢!”
這時唐澤仁想拒絕也不好找理由了,不過他本來也有些想去。
一是楊天浩也算是關係還能過得去的哥們兒,在縣城除了現在的同班同學,他還沒有熟悉的人,二也是想趁機改善一下夥食。
學校食堂的夥食確實很差,很多像楊靜這樣家在縣城離學校不遠的學生,都是吃一兩頓後就選擇中午也回家吃飯。
他這種住校的,一日三餐都在學校食堂吃,都快吃吐了。
一出校門,就看見楊天浩穿著花格襯衫戴著墨鏡,梳著中分頭,還打了摩斯,站在一輛小汽車旁抽煙,看著從校門裏往外走的學生。
唐澤仁知道,這小子並不是看他和楊靜,而是在盯著那些美女看。
因為他和楊靜並排走出校門時,楊天浩的目光被兩個騎自行車的女生吸引到了另一邊,直到兩人走到車旁楊天浩才發現他倆。
“老大,你不夠意思啊,來縣城上學也不和我打招呼,要不是小靜說在校園裏碰到了你,我都不知道!”
楊天浩連初中也沒畢業就來了縣城,所以唐澤仁最後去了哪裏,他完全不知道。
雖然所有認識唐澤仁的人都知道,他一定能考上一中。但那個年代,有很多人為了早點工作,選擇上中專。
還有一些人因為家庭原因,雖然學習好但不能繼續學業也很常見,所以楊天浩說這話也並不能算虛偽。
唐澤仁不太喜歡楊天浩這種流裏流氣的打扮,但是人家對自己這麽熱情,也不能失了禮數,也開玩笑地說:
“這不是怕耽誤楊總掙錢嗎?看來你這兩年混得很不錯,都開上小汽車了!”
楊天浩很得意地說:“那是!咱學習不行,但能力並不比別人差,我現在是公司的經理,管著好幾個項目呢。
老大是隻愛學習的人,也不懂社會上的事。我上了社會才知道,人和人的能力真和學習好壞一點兒關係也沒有。
你看猛子以前在學校多牛掰,體育好學習也挺不錯的,可是一離開學校什麽也不是,出來一年多了,還在工地上扛水泥呢!”
唐澤仁和齊猛是真的好兄弟,和楊天浩其實完全就是對方一廂情願,他不太喜歡這個人。小小年紀就那麽虛偽,而且太勢利,很會見風使舵。
對比自己強的人,是想盡一切辦法巴結討好,對比自己差的人,又是那種盛氣淩人的態度。
喜歡麵具下的欲望2請大家收藏:()麵具下的欲望2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