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變革
字數:7090 加入書籤
唐澤仁看秦媧好像還有些疑惑,為了增加對方的信心,又補充道:
“您每年的秋冬交接季節就犯鼻炎,其實主要是因為您防寒保暖做得不太好,以後要是在這方麵注意一點兒,也許就不會再犯。”
秦媧一聽,自己還真有這個毛病,有些驚訝地問道:
“這你都能看出來?他們都說是過敏性鼻炎,不好去根!”
唐澤仁又笑了笑說:
“所謂的去根其實不光在醫生,主要還在於您自己。隻要改變了那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有些病是完全可以去根的。
如果生活習慣和外在條件都沒變化,大多數病即使一時治愈了,後麵還會犯,也就是您說的去不了根。”
秦媧半信半疑地和小姨走出診室,唐澤仁聽到周士紅問秦媧:
“你說這個小年輕靠譜嗎?說得挺邪乎,這次開這麽少的藥,不會是自己心裏沒把握,拿咱倆做實驗呢吧。
要不咱先別去拿藥,再掛個號讓劉主任給看看?”
秦媧小聲說:
“聽他說的倒是頭頭是道,我覺得挺靠譜的,就是一個感冒,也不嚴重,先試試吧!”
人們就是這麽奇怪,隻要有一個人願意嚐試,很快就有第二個、第三個……。
秦媧和周士紅進他的診室時,就有幾個剛掛完號的患者,看其他診室人太多也跟著過來,在門口等著。
一上午唐澤仁看了十二個病人,基本都是以症狀相對輕微的為主。其他稍微嚴重的患者,還是對他這種年輕醫生不信任。
所謂的輕症重症其實都是患者的自身感受,事實上感覺輕並不一定真的是小病,也不一定好治,反之亦然。
對於醫生來說,輕症重症在診斷治療上並沒有多大差別,最關鍵還是在辨症用藥上。
辨症準確用藥精準,什麽病都能很快見效,也就是中醫常說的一劑知二劑已。
如果辨症不準,下藥也就失去了法度,自然起不到效果,還有可能起反作用,徒傷正氣而已。
可是患者不懂這些,認為輕症是個醫生就能看,要是重症就必須要找好的大夫了。
不過對唐澤仁來說,隻要有人找他看病,這就算邁出了第一步。口碑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他堅信以後也會越來越好的。
金妍從唐澤仁上班開始,隻要正常下班就來醫院門口等他。
現在唐澤仁坐門診了,屬於正常班,生活比較規律。很快就從醫院宿舍搬到了金妍那裏,倆人開始一起規劃以後的幸福生活。
金妍的工作很忙,經常很晚才回來。隻要回來的晚了,就不願意讓唐澤仁碰她,總說太晚了,也嫌他太能折騰,休息不好。
不過這也僅僅是他們幸福生活一個小插曲而已,總體來說倆人在一起還是比較和諧的。
真正讓唐澤仁心裏有些別扭的是,當他知道這個兩室一廳的房子不是金妍租的,而是從路少明家轉讓過來的。
但這種別扭也隻能埋在心裏,自己也並不是白紙一張,為什麽要求對方那麽多呢。過去的都過去了,主要還是看以後怎麽樣。
唐澤仁的工作剛剛進入正軌,中都市中醫醫院就迎來了大變革。
8月底周院長退休了,新來的孫院長還不到四十,全名叫孫四清。最早是在電子工業局工作,和醫學完全不沾邊。
但是上麵的領導認為,孫四清的管理能力非常突出,要是在衛生局的業績突出就能升正處級。
現在是掛著衛生局副局長的職,在中都市中醫醫院過渡一下,等有了合適位子後就去不知道哪個局上任。
至於懂不懂專業,在上級領導眼裏,這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所有的國家幹部,都是黨培養出來的跨界人才。隻要組織需要,任何職位都能勝任。
因為專業的事有專業的人去做,而管理是相通的,幹部隻要把專業的人管好了,工作自然也就做到位了。
這幾年全國各地的企事業單位都在改製重組,“下崗”一詞成為了這個時代在各種文件資料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
關於醫療體製改革和醫院的改製,也在全國範圍內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在執行各項改革措施方麵,中都市中醫醫院確實比其他醫院慢了半拍。所以孫院長一上任,就雷厲風行地對醫院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
先是參考其他醫院的模式,將醫院以前的內科、外科進行了合並重組,詳細分成了內科、外科、耳鼻喉科、神經科……等十個科室。
並向衛生局申請擴建病房,添置各種檢測設備,從其他醫院抽調人才籌建檢驗科、放射科、病理科,大力推進中西醫結合。
其實各種檢測設備,衛生局一直建議他們趕快購置。以前的周院長認為大多數用處不大,專業人才也需要從其他醫院抽調,就暫緩申請。
後來實在沒辦法了才提交的,可是衛生局那邊突然又給壓住了。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是上邊的領導給周院長的後任留著的。
反正你也要退休了,出彩的事還是留給年輕人來做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那段時間可以說是唐澤仁工作最順心的時候,那些老資格的醫生,以及醫院裏的大小領導都人心浮動。
都在想方設法和孫院長單獨接觸,沒人有心情理他們這些小蝦米。
隻有唐澤仁他們這些新來的,或者資曆很淺的沒有什麽指望,老老實實地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等著最終的結果。
醫院裏的同事私下討論最多的問題也是,某某新成立的科,主任、副主任是誰?哪些人有可能會獲得孫院長的青睞等。
這些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很快就揭曉了。
不過讓大家沒想到的是,這次變動涉及範圍還挺廣,各醫院之間進行了大範圍的人員調換。
中都市中醫醫院走了幾個老資格的主任,來了很多新的管理者,同時很快就將以前沒建立起來的科室運轉了起來。
孫院長除了重新提拔了一些科室主任和副主任之外,又增加了幾個分管這些科室的副院長。
唐澤仁還是在內科,不過現在的內科,不管是從規模還是人數上與以前完全沒法比。
以前的內科主任劉主任被調到了省人民醫院,現在內科主任是以前的一個副主任。
接著孫院長在一個月後的第二次全體職工大會上又宣布,中醫醫院也要與時俱進,醫院所有員工都要進行業績考核,每個季度進行一次評比。
排位最低的員工就要被調崗,連續在兩個崗位上都排名墊底,就有被辭退的可能,要打破這種鐵飯碗思想。
連續的幾個改革措施一出來,孫院長領導下的中都市中醫醫院,馬上受到了衛生部門,甚至是市裏、省裏領導的高度讚賞。
領導們都說孫院長的這種管理模式,增強了醫院醫護人員的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能最大限度地挖掘醫護人員的潛力。
打破了醫院醫護人員旱澇保收不思進取的傳統大鍋飯思想,充分調動醫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時刻牢記,患者才是醫院的衣食父母,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才是醫院能夠良性發展的最大動力。
而對於唐澤仁這樣的一線醫生來說,最重要的考核指標就是,創收!
所有的改革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憂,醫院也是一樣。
經過孫院長的一係列改革,因此升職的那些副院長、主任、副主任,毫無疑問的是最大的受益者。
很快的,醫院全體醫護人員的工資也迎來了一次普漲,唐澤仁這種級別較低的一線員工,工資也漲了百分之三十。
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次是整個省衛生係統一次大調整,因為從現在開始,醫院完全變成了自負盈虧的單位。
唐澤仁除了感覺工資比前三個月高了,加上獎金比以前翻了一倍還多。對其他的並沒有太多的感觸,似乎也是此次改革的受益者。
他的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心無旁騖的為了實現自己的名醫夢而努力著,根本也無暇他顧。
進入深秋季節,天氣逐漸轉涼,每天早上醫院一開門,唐澤仁的診室也和其他診室一樣排起了長隊。
和他一起分配來醫院的幾個碩士、博士也先後出師,有了獨立的診室。但是從每天就診的患者數量來看,要比唐澤仁這邊少很多。
前兩天內科的趙主任通知大家,今天下午四點半要召開第一次科室業務總結會。
這也是孫院長上任後,才增加的會議。唐澤仁不知道會議的主題是什麽?內科門診的業務總結,要總結什麽趙主任也沒說。
既然主任沒說讓大家準備什麽,他覺得應該就是各門診醫生總結自己這段時間的病例,互相交流一下經驗,取長補短提高業務能力之類的。
患者大多習慣上午來醫院看病,一般到了下午,來看病的患者就稀稀拉拉的。
老資格的醫生就去住院部看看自己負責的病人,年輕醫生就好好學習,努力鑽研業務。
這天下午,唐澤仁剛給最後的兩個患者看完病,就開始整理近期碰到的特殊病例,準備在今天的會上用。
這時聽到外麵傳來了高跟鞋敲擊地麵的噔噔聲,接著一股高級香水味從門口傳了進來,一看是他在這個醫院坐診的第一個患者秦媧來了。
一進來,秦媧就將身上過膝長貂皮大衣脫了抱在懷中,裏麵還是穿著夏天時的那種緊身包臀裙,隻是款式和花色不一樣而已。
唐澤仁對秦媧的印象很深,還沒等她開口,一看鼻子通紅就知道,她的過敏性鼻炎犯了。
秦媧將衣服和手包,放在旁邊的椅子上,坐在患者的位置上,很自然地將胳膊放在脈枕上說:
“你們醫院什麽時候變得這麽複雜了?以前不是隻有內科外科兩個科室嗎?
這次來掛號時,小護士要給我掛耳鼻喉科,我說我要找唐大夫看,才給我改成了內科!”
唐澤仁看後麵也沒患者看病,這幾天剛發工資心情不錯,也想和美女多聊兩句,號著脈故意開玩笑地說:
“您是來看鼻炎的嗎?那真的應該掛耳鼻喉科的號,來內科看確實不符合醫院的規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人其實隻在八月初見過那麽一次,其實算不上很熟。秦媧先是一愣,隨即知道這是玩笑話。
由於長得漂亮,身材也火爆,周圍的人也總喜歡和她逗著玩兒,她也非常喜歡這種交流方式,充分說明自己很受歡迎。
但她沒想到,看上去一本正經的唐大夫也會和她這樣說話,輕蹙了一下眉頭,假裝生氣地說:
“怪不得我聽人家說,市中醫醫院來了個“流氓大夫”,就喜歡摸女人的肚皮!果然不正經!我就找你看,你還能把我轟出去?”
唐澤仁本意是想和大美女拉近距離的,這也是人之常情嘛,帥哥美女誰見了都喜歡。
他隱約也聽其他人議論過相似的事情,隻不過自己也就是偶爾那麽一聽,沒當回事。沒想到這次又被秦媧這樣當麵調侃,趕忙問道:
“啊?流氓大夫?她們是說我嗎?”
唐澤仁剛坐診時,秦媧和她小姨作為唐澤仁的前兩個患者,被唐澤仁一劑麻黃湯治好了感冒,從那以後對唐澤仁的醫術就非常信任。
前段時間有一個高中同學感冒,在第一中心醫院治了好長時間也沒治好。她推薦來這裏找唐澤仁給看,也是三劑藥痊愈。
她同學也是個美少婦,後來和她開玩笑地說,這個小唐大夫看上去長得挺帥,醫術也高。就是有些不正經,我就是感冒,檢查時還要摸摸肚子。
秦媧當時也開玩笑地說她同學,你不會是想讓人家趴你肚皮沒得逞,生氣了,就說人家不正經。
聽唐澤仁這麽問,秦媧用戲謔的表情,看著唐澤仁反問道:
“這個醫院除了你,還有哪個大夫總摸女人肚皮的?”
唐澤仁這時也意識到,現在的人對於中醫切診的理解太單一了。
其實這也怪不得人們的認知低,就連方老那樣的專家、教授,也很少使用腹部切診。
喜歡麵具下的欲望2請大家收藏:()麵具下的欲望2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