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跨越千裏的星光
字數:2240 加入書籤
1985年7月9日清晨,暴雨衝刷後的杭城空氣格外清新,沈知意蹲在花園角落,小心翼翼地將最後一株被狂風折斷的鳳仙花扶正。突然,張姨舉著綠色郵差包從回廊那頭跑來,牛皮紙信封上洇著淡淡的水漬,"阿意!災區寄來的信!"
沈寧和沈舒幾乎同時從二樓衝下來,沈舒的布娃娃掉在台階上都顧不上撿。拆開信封,幾張皺巴巴的信紙上擠滿歪歪扭扭的字跡,還粘著幾片幹枯的蘆葦葉。"沈知意姐姐、沈寧姐姐、沈舒妹妹:"打頭的鉛筆字被水暈染得模糊,"我們收到書和錢了,現在不用睡漏雨的教室了......"
沈知意的手指撫過信紙上暈開的墨點,仿佛看見寫信的孩子握著潮濕的筆,在搖晃的課桌前一筆一劃地書寫。信裏夾著張泛黃的集體照,二十幾個孩子擠在臨時搭建的帳篷前,身後晾曬的衣物隨風飄動,每個人臉上都掛著靦腆的笑。沈舒突然指著照片角落:"這個紮辮子的姐姐和我一樣高!"
當天下午,三姐妹抱著回信材料衝進書房。沈知意用鋼筆工工整整地回信,沈寧翻出自己最寶貝的集郵冊,挑選出印有西湖風景的郵票,沈舒則趴在地上畫滿彩色愛心。"我們下次再給他們寄字典!"沈寧推了推眼鏡,"我在《十萬個為什麽》裏看到,好字典能幫他們學更多知識。"
這個提議像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麵。沈知意立刻翻出姑姑寄來的商業書籍,在"需求分析"章節的空白處寫下密密麻麻的批注。深夜,她輕手輕腳走進父母房間,發現爸爸書房的燈還亮著。"爸,我們想發起"字典計劃"。"她翻開筆記本,"災區孩子需要工具書,但單純捐款可能存在物資分配問題,我們能不能......"
沈父摘下眼鏡擦拭鏡片,鏡片後的目光透著欣慰。第二天清晨,商會會議室裏,十幾位企業家圍著沈知意手繪的項目圖討論。"小姑娘的方案很有想法。"王叔叔指著流程圖,"以企業認購的形式捐贈,既保證物資質量,又能定向追蹤。"沈知意握著話筒的手心冒汗,卻清晰地說出:"每本字典都要附上捐贈人寄語,讓孩子們知道愛心的溫度。"
籌備工作在高溫中緊張展開。沈寧負責聯係出版社,用稚嫩的聲音和客服溝通:"叔叔,我們要五百本小學生字典,能不能便宜些?"對方得知是公益項目,主動提出八折優惠。沈舒帶著小夥伴們在社區宣傳,舉著寫有"一本字典,一個夢想"的牌子,逢人就說:"給災區哥哥姐姐送知識吧!"
蘇睛從上海趕來幫忙,帶來了專業的項目管理經驗。她們在沈宅地下室設立臨時工作室,牆上貼著詳細的進度表。沈知意戴著爸爸的舊手表計時,指揮大家分工:"寧寶核對訂單,舒寶負責裝飾字典,我和蘇睛聯係物流。"每當有企業送來認購款,沈舒就往玻璃瓶裏放一顆彩色石子,漸漸堆成了彩虹山。
7月25日,滿載字典的貨車啟程。沈知意堅持跟車護送,坐在副駕駛位上,懷裏抱著裝滿信件和賀卡的紙箱。沿途經過被洪水衝毀的橋梁,看著泥濘中重建的村莊,她攥緊了手中姑姑寄來的特區商業雜誌——此刻書頁間那些關於"供應鏈管理公益可持續性"的理論,都化作窗外真實的人間煙火。
到達災區安置點時,夕陽正染紅天際。帳篷學校的孩子們排著隊,眼睛亮晶晶地望著貨車。沈知意和誌願者們將字典搬下車,每本都係著不同顏色的絲帶,上麵寫著捐贈人的祝福。"這本是沈寧姐姐的同學送的!"沈舒舉著印著卡通圖案的字典,"他說要一起考大學!"
一個戴草帽的男孩怯生生地接過字典,翻開扉頁時突然愣住——那上麵貼著沈知意手繪的杭城地圖,還畫著三個紮辮子的女孩。"姐姐,你們的城市真的有西湖嗎?"他用帶著方言的普通話問。沈知意蹲下身,指著遠處正在重建的校舍:"等這裏建好了,歡迎你們來杭城看真正的西湖。"
返程的車上,沈知意收到災區老師發來的電報:"孩子們抱著字典入睡,說要把知識種進夢裏。"她望著窗外飛馳而過的田野,突然想起姑姑信中的話:"商業是創造價值的藝術,而人心的聯結,才是最珍貴的財富。"
當沈知意帶著沾滿塵土的鞋子回到家時,迎接她的是掛滿整麵牆的許願卡。沈寧用數學公式計算出:"這次活動帶動了37家企業參與,實際捐贈字典682本!"沈舒捧著新收到的災區來信,信紙上用拚音和漢字寫著:"我們用字典查出了"夢想"的意思,是像星星一樣亮的東西。"
這個盛夏,從杭城到災區的距離,被一本本字典、一封封信件悄然縮短。沈知意和妹妹們在公益與商業交織的道路上,不僅學會了如何用知識解決問題,更懂得了善意傳遞的力量。而那些跨越千裏的星光,終將在孩子們心中長成照亮未來的火炬。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