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盛夏裏的善意漣漪

字數:2400   加入書籤

A+A-


    1985年7月3日,杭城的蟬鳴愈發聒噪,熱浪裹挾著柏油馬路的氣息撲麵而來。沈知意坐在藤編搖椅上,手中的《商業與社會責任》書頁被汗水微微浸濕。書中關於企業公益的章節讓她心緒難平,收音機裏斷斷續續傳來南方部分地區遭受洪澇災害、民眾缺衣少食的消息,與姑姑信中描述的特區繁華形成刺眼的反差。
    "阿姐!"沈寧舉著鐵皮存錢罐撞開書房門,硬幣碰撞聲叮當作響,"我把壓歲錢都攢起來了,有387塊!"她鼻尖沁著汗珠,眼鏡歪斜地架在鼻梁上,"聽說災區的小朋友都沒書看,我們能不能幫幫他們?"
    話音未落,沈舒抱著布娃娃衝進來,馬尾辮隨著動作晃蕩:"我也有錢!"她掏出皺巴巴的紙幣,"這是我賣涼茶賺的,還有過年的紅包!"三枚硬幣從她掌心滑落,在木地板上滾出清脆的聲響。
    沈知意望著妹妹們漲紅的小臉,突然想起姑姑書中寫的"商業的本質是創造價值,而價值不僅限於財富"。她打開自己的雕花首飾盒,取出用紅綢包裹的存折——那是多年來的零花錢和生日紅包,總額剛好2000元。"我們一起把這些錢捐給災區吧。"她輕聲說,"但捐款不是終點,我們可以做更多。"
    三姐妹趴在客廳地毯上,用蠟筆繪製捐款倡議書。沈知意工整地寫下:"親愛的鄰居們,當我們享受著夏日的清涼時,還有人在洪水中掙紮......"沈寧用尺子仔細丈量行距,沈舒則在空白處畫上舉著愛心的太陽。她們帶著倡議書敲響一戶戶鄰居的門,從起初的羞澀到後來的落落大方,稚嫩的聲音在樓道裏回蕩:"叔叔阿姨,能幫幫災區的小朋友嗎?"
    消息很快傳到沈父耳中。這位平日嚴肅的商人看著女兒們曬得黝黑的臉龐,默默掏出支票簿:"爸爸支持你們,但我們可以做得更專業。"他撥通商會的電話,聯係到負責賑災的慈善機構,又讓秘書幫忙製作正式的募捐箱。當晚,沈宅的花園裏亮起串燈,一場臨時發起的募捐活動悄然籌備著。
    第二天清晨,沈知意帶著妹妹們在小區門口支起攤位。沈寧戴著紅袖章當"財務總監",認真記錄每一筆捐款;沈舒舉著手繪的宣傳板,用甜美的嗓音唱起改編的募捐歌:"一顆糖,一片心,匯成大愛暖人心......"路過的鄰居們被這份真誠打動,有的捐出衣物,有的送來食品,甚至有位老爺爺顫巍巍地捐出自己的退休金。
    募捐活動持續了三天,當慈善機構的工作人員來接收物資時,登記冊上密密麻麻記滿了名字,募捐箱裏不僅有現金,還有書籍、衣物和兒童玩具。沈知意看著工作人員豎起大拇指,突然意識到,善意就像漣漪,一旦泛起,便能帶動更多人加入。
    但她的思考並未止步於此。在與蘇睛的通信中,兩人探討起如何將募捐活動與商業思維結合。蘇睛在信中寫道:"我們可以舉辦義賣會,把閑置物品變現後再捐款,既環保又能幫助他人。"這個提議讓沈知意眼前一亮,她立刻召集妹妹們開會,三張小臉湊在書桌前,討論聲此起彼伏。
    義賣會定在7月15日,地點選在沈宅的花園。沈知意帶著妹妹們整理家中的閑置物品:八成新的兒童自行車、幾乎沒看過的童話書、精致的陶瓷擺件......她們給每件物品標上價格,還設計了獨特的"愛心貼紙"。沈寧發揮數學特長,製作出詳細的成本與收益表;沈舒則用彩紙折出愛心形狀的價簽。
    活動當天,花園裏人頭攢動。沈知意穿著白襯衫,站在攤位前熱情地介紹商品:"這本《安徒生童話》保存得非常好,買回去給孩子,既省錢又有意義。"沈寧守著收款箱,仔細核對每一筆交易;沈舒穿梭在人群中,看到帶孩子的家長就遞上糖果:"小朋友,買本書吧,我們把錢捐給災區的孩子哦。"
    隔壁的王阿姨看中了陶瓷擺件,卻覺得價格偏高。沈知意靈機一動:"阿姨,您買這件商品,我們額外送您一束張姨種的茉莉花。"這個創意讓不少顧客心動,原本滯銷的物品很快銷售一空。當夕陽西下,三姐妹數著義賣所得的款項時,發現竟比預期多出了近千元。
    這些錢連同之前的捐款,被沈知意鄭重地交給慈善機構。工作人員深受感動,特意寄來感謝信和榮譽證書。看著證書上"愛心小天使"的稱號,沈舒開心地轉起圈圈,沈寧則把證書仔細收好:"這是我們用商業思維做公益的成果!"
    這場持續半個月的愛心行動,不僅讓沈知意對商業的社會價值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在妹妹們心中播下了善良與責任的種子。她們明白,財富和知識的意義,在於能為他人帶去溫暖與希望。而杭城這個普通家庭裏發生的故事,就像夏日裏的一陣清風,雖然微小,卻在不經意間吹皺了善意的池塘,讓更多人感受到了愛的力量。
    在接下來的暑假時光裏,沈知意和妹妹們繼續探索著公益與商業結合的可能性。她們發起舊書交換活動,組織小朋友們用閑置書籍換取學習用品;還嚐試製作手工餅幹義賣,將收益捐贈給貧困地區的學校。每一次行動,都是一次成長,她們用稚嫩的雙手,在商業與慈善的道路上,踏出了堅實而溫暖的步伐。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