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家書裏的榮光與傳承
字數:2101 加入書籤
1985年12月27日,杭城的雪粒敲打在雕花玻璃窗上,發出細碎的聲響。沈知意裹著羊絨毯蜷在臥室床上,手中的《商業策略案例集》已經翻到卷邊,可她的思緒卻總被窗外呼嘯的北風勾走。床頭櫃上的收音機沙沙作響,突然傳來一段關於抗美援朝老兵訪談的節目,讓她想起前些日子爺爺奶奶閑談時說起的往事——她那位遠在北京的大伯,曾是戰場上叱吒風雲的英雄。
大伯年輕時投身軍旅,在槍林彈雨中摸爬滾打,參與過數不清的戰役,胸前掛滿的勳章見證著他的赫赫戰功。如今雖已卸甲歸田,成為退役元帥,在京城的四合院裏安享晚年,可他的故事卻如同一顆深埋的種子,在沈知意心中悄然生根發芽。
正想著,樓下突然傳來沈舒清脆的喊聲:“阿姐!有你的信!好厚的一遝!”沈知意翻身下床,木質地板的涼意透過棉襪滲上來,她卻渾然不覺,三步並作兩步跑下樓。客廳裏,沈寧正舉著一個印著燙金國徽的牛皮信封端詳,郵戳顯示來自北京。
“這信封好特別啊!”沈舒踮著腳尖,好奇地湊過去,“會不會是皇帝的聖旨?”
沈知意笑著拆開信封,裏麵掉出幾張泛黃的老照片。照片裏,年輕的大伯穿著筆挺的軍裝,眼神堅毅地站在軍旗前;還有一張是大伯抱著年幼的堂哥堂姐,背景是莊嚴的人民大會堂。照片下方壓著一封厚實的信,信紙邊緣帶著歲月的褶皺,字跡蒼勁有力:“知意吾侄親啟……”
信是大伯親筆所寫。原來,前些日子災區的孩子們在感謝信裏,無意間提到了“在杭城做大生意、心腸比桂花糖還甜的姐姐”,當地政府在整理物資捐贈名單時,注意到了沈知意的名字。由於大伯在軍地兩界聲望極高,地方上便將這份特殊的捐贈名錄呈送到北京,沒想到竟牽出了這層親緣。
“聽聞你小小年紀,不僅在商業上嶄露頭角,更心懷天下,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他人。”大伯在信中寫道,“當年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為的就是讓後代能過上好日子,如今看到你這般出息,我這老頭子倍感欣慰。”信中還詳細講述了他年輕時的戰鬥經曆,那些在槍林彈雨中守護家國的日子,讓沈知意仿佛身臨其境。
更讓她驚喜的是,信裏還夾著堂哥堂姐的親筆信。比她大八歲的堂哥在信中分享了自己在軍事院校學習的見聞,鼓勵她繼續勇敢追夢;堂姐則在信紙上畫滿可愛的小圖案,調侃著要“向小才女妹妹取經”,還邀請她寒假去北京玩。
“阿姐,信裏寫了什麽?”沈寧搖晃著她的胳膊,眼中滿是好奇。
沈知意深吸一口氣,將信中內容娓娓道來。當聽到大伯在戰場上帶領戰士們突破重圍的故事時,沈舒瞪大了眼睛,手裏的布娃娃都忘了抱;沈寧則推了推眼鏡,若有所思地說:“原來大伯這麽厲害,我們也要像他一樣,做有擔當的人!”
當天晚上,一家人圍坐在壁爐旁,聽爺爺講述更多關於大伯的往事。火光映照在每個人的臉上,溫暖而柔和。爸爸拿出珍藏多年的軍功章,小心翼翼地擦拭著,那些沉甸甸的勳章在燈光下閃爍著光芒,訴說著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曆史。
“知意,你大伯常說,人活著,就要對社會有用。”爸爸語重心長地說,“你如今做的事,和他當年在戰場上保家衛國,本質上是一樣的。”
沈知意握緊手中的信,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她突然明白,自己的公益之路,與大伯的軍旅生涯,都是對責任與擔當的詮釋。從那天起,她在工作室的牆上掛了一幅大伯的戎裝畫像,每當遇到困難時,她就會抬頭看看畫像,想起信中的諄諄教誨,然後繼續堅定地走下去。
幾天後,沈知意給大伯寫了一封長長的回信。她在信中詳細匯報了工作室的發展情況,分享了幫助各地孩子的點點滴滴,還附上了自己最新的商業策劃案。她知道,這不僅是一封家書,更是一份傳承——傳承著家族的榮耀,傳承著心懷天下的信念,也傳承著一代又一代人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隨著這封信寄出,沈知意的生活也翻開了新的篇章。她開始思考如何將大伯的軍事智慧融入商業管理,比如團隊協作的紀律性、戰略布局的前瞻性。而大伯的故事,也像一顆火種,點燃了更多人心中的善意。越來越多的人受到感召,加入到助學公益的行列,讓這份跨越山海的溫暖,繼續傳遞下去。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