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跨海而來的智慧饋贈
字數:1978 加入書籤
1987年8月22日,杭城的蟬鳴在熱浪中愈發喧囂,沈知意的工作室卻被一陣興奮的騷動打破了午後的寧靜。郵遞員推著裝滿包裹的三輪車停在門口,紙箱上醒目的“國際快遞”標識和密密麻麻的英文地址,讓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是二叔從海外寄來的包裹。
“這次的箱子比上次還大!”沈舒踮著腳尖,眼睛亮晶晶地盯著被膠帶層層纏繞的紙箱,小辮子隨著激動的動作晃來晃去。沈寧已經戴好了白手套,拿著裁紙刀小心翼翼地劃開包裝,當最外層的牛皮紙被掀開,露出裏麵精致的木盒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木盒打開的瞬間,金屬光澤的筆記本電腦映入眼簾。這台電腦比之前二叔寄來的設備薄了近一半,外殼上流暢的線條泛著冷冽的科技感。蘇睛輕輕撫摸著觸控板,驚歎道:“這應該是最新款的便攜式電腦,聽說運算速度比我們現在用的快十倍!”沈知意翻開附帶的說明書,英文注解中提到的“圖形化操作界麵”“大容量硬盤”等新功能,讓她意識到這將是工作室邁向新台階的關鍵工具。
除了電腦,還有整整兩大箱書籍。沈知意戴上眼鏡,逐一審視這些來自海外的智慧結晶:《全球商業趨勢2087》用詳實的數據預測未來市場走向;《數字化時代的企業管理革命》介紹了最新的辦公自動化係統;甚至還有一本關於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的書籍,封麵上印著“僅供內部參考”的字樣。
“這些書簡直是金礦!”沈知意抽出一本關於跨國企業並購的案例集,“二叔一定是知道我們最近在拓展海外業務,特意寄來的。”她轉頭看向沈寧,“寧寧,把這些書按照商業、科技、管理分類,我們晚上開個學習會。”
正當工作室沉浸在開箱的喜悅中時,電話鈴聲突然響起。是姑姑沈雅婷從深圳特區打來的,聽筒裏傳來的背景音混雜著施工的轟鳴聲和粵語交談聲,不難想象特區建設的火熱場景。“知意,聽說你二叔給你寄了新設備?”姑姑的聲音帶著熟悉的爽朗,“我這邊也不能落後!”
三天後,沈知意收到了來自深圳的特快專遞。打開包裹,一套燙金封麵的《特區改革與發展實錄》整齊排列,裏麵記錄著深圳從漁村到現代化都市的蛻變曆程,每一頁都夾著姑姑親手標注的批注:“此處可借鑒於舊城改造項目”“注意特區人才引進政策”。包裹最底層,是一台嶄新的傳真機——在通訊並不發達的當下,這無疑是連接杭城與外界的重要橋梁。
“姑姑說,以後我們的商業方案可以直接通過傳真發送,節省一半的溝通時間。”沈知意撫摸著傳真機光滑的外殼,對蘇睛說道。此時的她,腦海中已經勾勒出一幅藍圖:利用二叔寄來的電腦建立數據庫,通過姑姑的傳真機實現即時通訊,再結合工作室現有的資源,或許能打造出國內首個跨區域商業協作網絡。
當晚,沈家老宅的書房燈火通明。沈知意、沈寧和沈舒圍坐在新電腦前,沈知意一邊演示著新係統的操作,一邊講解書中的商業理念。沈舒負責記錄重點內容,歪歪扭扭的字跡旁邊畫滿了小星星;沈寧則快速敲擊鍵盤,將書籍中的精華錄入電腦。窗外的月光灑在她們專注的麵龐上,映照著屏幕上不斷刷新的知識圖譜。
“阿姐,這個人工智能的概念好神奇!”沈舒指著書中的插圖,“以後電腦真的能像人一樣思考嗎?”沈知意笑著點頭:“科技的發展超出想象,就像幾年前我們也想不到會擁有這麽先進的設備。但無論如何,知識和創新永遠是進步的基石。”
夜深了,沈知意獨自坐在書桌前,鋪開信紙給二叔和姑姑寫信。台燈的光暈下,她細細描述著工作室的新計劃:利用新技術幫助更多企業升級,通過遠程教學讓山區孩子接觸前沿知識,甚至籌備建立跨區域的商業聯盟。筆尖在信紙上沙沙作響,她知道,二叔和姑姑寄來的不僅是設備和書籍,更是對未來的期許與囑托。
杭城的夜漸深,工作室的窗戶依然透出點點光亮。那台嶄新的電腦靜靜運轉著,屏幕上閃爍的代碼如同星辰,照亮著這群年輕人追逐夢想的道路。而在千裏之外的海外與特區,二叔和姑姑或許也在期待著,這些跨海而來的智慧饋贈,將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