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星火燎原的商業新章
字數:1837 加入書籤
1989年7月20日,熾熱的陽光灑在深圳、廣州、寧波的街頭,三個分別掛著“星寧工作室xx分店”牌匾的新據點同時揭牌。紅綢落下的瞬間,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十五六歲的年輕店主們站在店門前,白襯衫領口別著銀杏葉徽章——那是星寧工作室的標誌,此刻正閃耀著屬於他們的光芒。
“沒想到咱們真的在深圳開分店了!”林悅撫摸著玻璃門上的ogo,眼眶微微發紅。作為深圳分店的負責人,她用32萬存款作為啟動資金,又拉來幾個同學入股。店內配置著二叔寄來的新型電腦,牆麵掛著沈舒設計的勵誌標語,角落裏甚至設置了公益圖書角,擺放著助學項目捐贈的書籍。
廣州分店的陳昊正在調試收銀係統,這是他根據工作室的管理經驗自主研發的程序。“在這寸土寸金的地方,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他推了推眼鏡,屏幕上跳動的數據映照著他堅定的眼神,“我們不僅要複製杭城的成功模式,還要結合本地特色,開發外貿相關業務。”
而在寧波分店,新招募的暑假工們正圍著沈寧認真聽講。十一歲的她站在臨時搭建的講台上,熟練地操作著電腦:“大家看,這個數據分析軟件可以精準定位客戶需求。我們在幫助當地企業改造時,要學會...”台下的少年們邊聽邊記,筆記本上畫滿了重點符號。
消息傳回杭城,整個商業圈都為之震動。家長們看著自家孩子從青澀學生蛻變為分店負責人,既驕傲又難以置信。“我家小子以前連零花錢都管不好,現在居然能運營一家工作室?”一位父親在參觀完廣州分店後感慨道,“這些孩子的潛力,真是超乎想象。”
與此同時,西部地區縣城傳來的喜訊同樣振奮人心。甘肅天水的女孩周雨薇,通過自學星寧工作室公開的商業思維書籍,結合二叔寄來的舊電腦,在縣城創辦了“啟明星工作室”。她從幫小商戶設計招牌起步,逐步承接企業營銷策劃,短短幾個月就賺取了35萬,不僅在縣城買下兩套房,還帶動了當地十幾名待業青年就業。
“知意姐,多虧了你分享的資料!”周雨薇在越洋電話裏聲音顫抖,“我把《商業創新十二法則》抄了三遍,每次遇到難題就翻開看看。現在我們工作室還開通了遠程培訓,教其他縣城的孩子用電腦做設計!”
沈知意翻看著周雨薇寄來的照片,畫麵裏,孩子們圍坐在老舊電腦前,專注地繪製著設計圖,牆上貼著“知識改變命運”的標語。這讓她想起兩年前的星寧工作室,那時的他們也是從幾台舊電腦、幾本海外書籍起步,一步步走到今天。
為了幫助更多像周雨薇這樣的創業者,沈知意決定啟動“星火計劃”。她讓沈寧整理出一套標準化的工作室運營手冊,涵蓋財務管理、項目對接、人才培養等內容;蘇睛負責搭建線上交流平台,讓各地創業者能實時溝通經驗;沈舒則設計了一係列文創周邊,作為“星火計劃”的標識,寓意著商業智慧如同星火,終將燎原。
在一次線上會議中,各地分店負責人與創業者們齊聚“雲端”。陳昊分享了廣州分店如何通過跨境電商打開東南亞市場的經驗;周雨薇展示了她為當地農產品設計的全新包裝;林悅則提出建立跨區域資源共享庫的設想。沈知意看著屏幕上一張張年輕而充滿朝氣的麵孔,心中湧起無限感慨。
“我們不僅要自己成功,更要讓商業智慧惠及更多人。”沈知意對著麥克風說道,“二叔寄來的電腦是工具,書籍是火種,而真正的力量,在於我們願意分享、敢於創新的決心。”
1989年的這個夏天,從沿海到內陸,從城市到縣城,一場由年輕力量主導的商業變革正在悄然發生。星寧工作室的分店如同閃耀的燈塔,照亮了無數創業者的道路;而那些通過學習與實踐崛起的年輕人們,正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屬於這個時代的傳奇篇章。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