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少年財富掀起的鄉村震動
字數:1800 加入書籤
1989年7月26日,蟬鳴聒噪的午後,一列綠皮火車緩緩停靠在西南某縣的小站。十七歲的李陽背著帆布包走下列車,包裏裝著他在深圳星寧工作室做暑假工賺到的五萬八千元現金——這筆在當時足以令人咋舌的巨款,讓他的腳步都帶著難以抑製的雀躍。
縣城的街道上,熟人見著李陽都忍不住打量幾眼:“這不是老李家那娃嗎?聽說去深圳打工了?”李陽笑著點頭,心裏卻在盤算著如何給家裏一個驚喜。當他推開自家木門,正在灶前燒火的母親轉頭看見兒子,手裏的柴火“啪嗒”掉在地上:“陽陽,你咋......”
“媽,您看這個!”李陽小心翼翼地從包裏掏出存折,“我在深圳星寧工作室打工賺的錢,有五萬八呢!”母親顫抖著雙手接過存折,渾濁的眼睛反複確認上麵的數字,突然捂著臉哭出聲來:“老天爺,咱家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多錢......”
消息像長了翅膀般在縣城和周邊鄉鎮傳開。人們圍在李家院子裏,看著李陽用這筆錢買的新彩電、洗衣機,議論聲此起彼伏。“這娃才多大?比我幹十年農活賺得都多!”“聽說在那邊用電腦幹活,一天就能掙好幾百?”村民們既震驚又好奇,眼神裏滿是羨慕。
同樣的場景也在其他返鄉的暑假工家中上演。來自湖南某小鎮的張麗,帶著六萬元存款回到老家,直接幫父母盤下了鎮上的一家小商鋪;貴州山區的王強,則用賺到的錢給村裏修了一條通往縣城的碎石路。這些少年們的壯舉,徹底打破了人們對“小孩子不懂賺錢”的固有認知。
“走,去問問這些娃,到底咋掙的錢!”某天清晨,十幾個村民自發組成的“取經團”來到李陽家。李陽有些局促地站在堂屋中間,看著眼前一雙雙充滿期待的眼睛,想起在星寧工作室學到的知識,鼓起勇氣說道:“其實賺錢沒那麽難,關鍵是要有商業思維......”
他從如何分析市場需求講起,提到在深圳時幫企業做的產品推廣方案;又說起利用二叔寄來的電腦進行數據分析,精準定位客戶群體。村民們聽得入神,有人掏出皺巴巴的煙紙記錄要點,有人忍不住提問:“咱這小地方,也能用這些法子?”
“當然能!”李陽想起工作室的成功案例,興奮地比劃著,“就像我們幫湘城的醬菜鋪改造,咱們鎮上的特產也能包裝升級,賣到縣城、市裏去!”他的話如同一把火,點燃了村民們心中的熱情。
在李陽的帶動下,縣城裏陸續出現了年輕人主導的創業項目。幾個高中生合夥開了家圖文設計店,用在工作室學到的技能幫商戶製作招牌;返鄉的暑假工們還組建了“青年商業聯盟”,定期分享賺錢經驗。曾經冷清的鄉鎮集市上,新的商鋪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農產品包裝變得精美,連路邊的小賣部都開始接受預定送貨服務。
然而,爭議也隨之而來。一些年長的村民皺著眉頭搖頭:“小孩子不好好讀書,整天想著賺錢,成何體統?”但更多人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村裏的孩子有了新書包和文具,貧困家庭蓋起了新房,年輕人眼中有了從未有過的自信光芒。
沈知意得知這些消息後,特意讓沈寧製作了一批適合鄉鎮創業的簡易教程,通過書信和新興的傳真機發往各地。“商業的種子一旦種下,就會在適合的土壤裏生根發芽。”她在給李陽的回信中寫道,“希望你們不僅成為萬元戶,更成為改變家鄉的開拓者。”
1989年的這個夏天,那些揣著幾萬塊返鄉的少年們,用實際行動在縣城鄉鎮掀起了一場無聲的革命。他們不僅證明了年少亦可有為,更讓商業思維的春風,吹進了原本封閉的鄉土社會。而這場由少年財富引發的震動,也預示著一個充滿機遇與變革的嶄新時代,正緩緩拉開帷幕。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