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古刹鍾聲裏的善意回響
字數:1892 加入書籤
1989年7月27日,杭城的暑氣被山間的晨霧衝淡。沈知意帶著沈寧、沈舒姐妹倆,沿著靈隱寺蜿蜒的青石階緩緩而上。千年古刹在薄霧中若隱若現,晨鍾暮鼓的餘韻穿透密林,與蟬鳴鳥叫交織成獨特的韻律。沈知意背著的帆布包裏,整齊疊放著一張二十萬元的支票——這是她從工作室利潤中特意劃出的善款。
“阿姐,靈隱寺真的有一千年曆史了嗎?”沈舒仰頭望著飛簷鬥拱,發梢上的蝴蝶結隨著步伐輕輕晃動。沈寧推了推眼鏡,翻開隨身帶著的古籍:“始建於東晉鹹和元年,算起來已經一千六百多年了。這裏不僅是佛門聖地,還保存著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
三人穿過天王殿,香火繚繞中,沈知意駐足凝視著斑駁的壁畫。曆經歲月侵蝕的顏料依然絢麗,畫中飛天的衣袂仿佛在風中飄動。一位老僧緩步走來,雙手合十:“施主遠道而來,可是有求?”
“大師,我們想為寺院修繕盡份心意。”沈知意恭敬遞上支票,“聽聞部分古建築年久失修,這點薄力雖少,也算回饋這片土地。”老僧接過支票,渾濁的眼中泛起微光:“難得施主小小年紀,心懷慈悲。善款將用於藏經閣修繕,日後有緣,亦可來此查閱典籍。”
沈舒好奇地湊上前:“大師,藏經閣裏有商業書嗎?像阿姐書房裏那些......”話未說完,沈寧輕輕拉了拉她的衣角。老僧卻爽朗大笑:“小施主有趣。藏經雖以佛典為主,卻也蘊含世間智慧。經商之道,亦在‘利他’二字,與佛法殊途同歸。”
捐贈儀式在大雄寶殿前舉行。住持當眾宣讀捐贈文書時,周圍香客紛紛投來詫異的目光——二十萬在當時足以購置數套房產,而獻出這筆巨款的,竟是三個未成年的孩子。人群中傳來竊竊私語:“這沈家姑娘,年紀輕輕就如此慷慨?”“聽說她們家的工作室幫不少企業賺了大錢......”
儀式結束後,住持特地帶沈知意一行參觀即將修繕的藏經閣。腐朽的梁柱、滲漏的屋頂,處處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沈知意仔細記錄下需要修繕的細節,對住持說:“我們工作室擅長商業規劃,或許能幫忙策劃些文創項目,既籌集修繕資金,也讓更多人了解古寺文化。”
當晚回到家中,沈知意立刻召集團隊開會。蘇睛看著靈隱寺的照片,眼睛發亮:“我們可以設計限量版的祈福文創,比如刻有靈隱古寺圖案的書簽、香包,結合商業推廣,肯定受歡迎!”沈寧快速敲擊鍵盤,開始計算成本與收益:“如果通過分店網絡銷售,預估能額外籌集五十萬修繕款。”
沈舒已經趴在桌上畫起設計圖,筆下的小和尚捧著蓮花,憨態可掬。“阿姐,這個當文創ogo怎麽樣?”她抬起頭,眼睛亮晶晶的,“再把藏經閣的故事寫成繪本,讓小朋友也能了解古寺!”
接下來的日子,星寧工作室全員投入到“古刹新生”計劃中。陳昊帶著團隊走訪杭州各大高校,邀請曆史係學生撰寫藏經閣典故;林悅與美院師生合作,設計出兼具傳統與現代風格的文創產品。沈知意則親自與靈隱寺僧人溝通,確保每一個設計都符合佛門規製。
一個月後,首批靈隱寺文創產品在星寧工作室各分店上架。古樸的木質書簽、繡著飛天圖案的絲巾,還有沈舒設計的繪本《小沙彌的智慧》,一經推出便銷售一空。更令人驚喜的是,不少購買者被古寺故事打動,自發加入到捐贈行列。
當第一筆文創收益送到靈隱寺時,住持握著沈知意的手感慨:“施主不僅送來修繕資金,更送來傳承文化的火種。這份功德,無量啊!”
1989年的這個夏天,沈知意和她的團隊在商業與公益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二十萬的捐贈,如同投入湖麵的石子,激起層層善意的漣漪。而在古刹鍾聲的見證下,這份年少時播撒的慈悲,正悄然生長為影響更多人的力量,也讓她們更加堅定:未來的路,要在創造財富的同時,持續為社會傳遞溫暖與希望。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