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旅途奇遇與創業新章
字數:2284 加入書籤
1996年2月2日,大年初五,京城的積雪尚未消融,沈知意駕駛的寶馬車率先駛出別墅區。車隊後方,陳昊開著新購置的商務車載著蘇睛等人,車頂行李架上捆著野營帳篷和滑雪裝備。沈寧搖下車窗,冷風卷著雪粒撲在臉上,她興奮地對沈舒說:“聽說這次要去的燕山深處,有個藏在山穀裏的古鎮!”
16歲的沈舒抱著地圖冊,指尖在折痕處反複摩挲:“姐,這裏標著‘霧隱鎮’,村民世代靠手工造紙為生。我在想,如果把他們的技藝做成數字文創……”她的話被突然響起的諾基亞鈴聲打斷,是杭城星寧總部發來的緊急郵件——他們設計的香港回歸主題數字藏品提前完成,正等待最終審核。
車隊沿著蜿蜒的山路行駛,兩側的山峰披著銀裝。當轉過最後一個彎道時,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築群突然映入眼簾。青石板路、雕花窗欞,鎮口的老槐樹上掛著褪色的紅燈籠,幾個孩童在冰麵上嬉戲,笑聲回蕩在山穀間。“停車!”沈知意猛踩刹車,目光被街角一塊斑駁的木牌吸引——“霧隱鎮青年創業孵化園”。
眾人下車時,正巧遇見幾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抬著紙箱匆匆走過。其中戴眼鏡的男生瞥見沈知意胸前的清華校徽,突然停住腳步:“學姐!你們也是來考察的?”他擦了擦額頭的汗,“我們是河北大學的,在這裏做古法造紙複興項目。”
孵化園設在一座改建的祠堂裏,梁柱間掛著“敢想敢為,不負青春”的橫幅。牆上的黑板寫滿創業計劃:“手工宣紙數字化建模”“非遺研學路線設計”“文創電商平台搭建”。沈知意注意到角落的展台上,擺著用古法紙張製作的筆記本,封麵印著鎮裏的山水圖案。
“這是我們的成果。”男生名叫周宇,是團隊負責人,“我們用獎學金做啟動資金,沒想到三個月就盈利了856.9萬。”他翻開賬本,眼睛發亮,“現在不僅幫村民改善了生活,還能資助更多學弟學妹創業。”
沈寧蹲下身,仔細查看他們開發的小程序:“這個線上造紙工坊的創意很棒,但交互界麵可以優化。”她掏出筆記本電腦,“我幫你們加個vr體驗模塊,用戶能‘走進’造紙坊,親手操作搗漿、抄紙的工序。”沈舒則圍著展架打轉,不時拍照記錄:“這些紋樣太精美了!我回去就能設計成數字壁紙。”
陳昊在祠堂後院發現了驚喜——幾台老式電腦連接著掃描儀和打印機,學生們正將古籍善本數字化。“你們居然在用星寧開源的ocr識別技術!”他激動地指著屏幕,“但這個算法有缺陷,我幫你們升級!”蘇睛則和當地鎮長相談甚歡,bp機上不斷記錄著合作意向:“鎮裏願意提供場地,星寧可以負責技術輸出和市場推廣。”
夜幕降臨時,孵化園裏架起篝火。學生們端出自家釀的米酒,用古法紙張包裹著烤紅薯。周宇說起創業初期的艱辛:“剛開始村民以為我們是騙子,直到我們幫王大爺家的宣紙賣到了日本。”他望著跳動的火焰,“那天大爺握著我的手說,他孫子終於能繼續上學了。”
沈知意舉起米酒碗:“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她說起六年前在湘城災區的創業經曆,講起星寧如何從一間宿舍起步,講到如今的百億產值,“但最讓我驕傲的,不是數字,而是我們點亮了無數人的夢想。”她看向沈寧和沈舒,“就像我的兩個妹妹,她們用代碼和畫筆,讓傳統文化在數字世界重生。”
火光映照下,沈舒突然站起來:“我有個提議!我們和霧隱鎮合作,做一個‘數字非遺年’項目。每個月推出一種傳統技藝的線上展覽,再結合線下研學。”她的眼睛亮晶晶的,“這樣既能保護文化,又能創造商業價值!”
周宇的團隊立刻響應,雙方當場在祠堂的長桌上展開討論。沈寧快速編寫合作框架,陳昊調試網絡設備,蘇睛聯係杭城總部準備啟動資金。沈知意看著這群熱血沸騰的年輕人,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在未知的道路上,因熱愛而執著,因夢想而並肩。
深夜,沈知意獨自走到鎮口的石橋上。月光灑在結冰的河麵上,遠處的山巒輪廓如墨。手機突然震動,是馬華騰發來消息:“騰訊正在開發農村電商平台,你們這次的非遺項目或許能合作!”她回複的同時,腦海中已經勾勒出更大的藍圖——將霧隱鎮模式推廣到全國,讓科技成為傳統文化複興的翅膀。
返程的車上,沈舒抱著裝滿紋樣的筆記本熟睡,嘴角還帶著笑意。沈寧望著窗外倒退的山巒,對沈知意說:“姐,這次旅行像打開了新世界。原來創業不僅是在寫字樓裏敲代碼,更是在泥土中紮根。”
沈知意握住方向盤,前方的道路蜿蜒向遠方。1996年的這個冬天,一次偶然的旅行,讓星寧與霧隱鎮的年輕人相遇,碰撞出創新的火花。而這些散落在山河間的創業星火,終將匯聚成照亮時代的璀璨星河。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